APP下载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10-17徐彩伟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力盆底

徐彩伟

南昌天使妇产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故产后应积极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以促进产妇早期康复。盆底肌训练是产后常用的物理训练方式,可提高产妇盆底肌收缩性,改善其盆底肌功能,但对于盆底肌损伤严重的产妇,仅开展盆底肌训练的效果不佳。电刺激生物反馈由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两部分内容构成,通过电刺激可促进产妇盆底肌收缩及盆底血液循环;通过生物反馈可将盆底肌的活动情况传递给产妇,指导其自主训练,进而改善物理训练效果[1]。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2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3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名。观察组年龄24~32岁,平均(28.12±1.6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2±0.68)周;产后盆底肌肌力等级[2],Ⅰ级32名,Ⅱ级80名,Ⅲ级38名。对照组年龄24~32岁,平均(28.15±1.6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5±0.62)周;产后盆底肌肌力等级,Ⅰ级30名,Ⅱ级86名,Ⅲ级34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分娩结局良好。排除标准:合并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产前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有盆腔手术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训练前向产妇讲解收缩盆底肌肉的方法,训练时指导产妇取仰卧位,吸气时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持续5~8 s,呼气时放松,重复上述动作10~15 min,3~5次/d;若产妇肌肉收缩感较弱或无收缩感,则可将示指伸至阴道后穹窿1.5 cm处,并向后外侧按压产妇盆底肌,以增加盆底肌牵张力,20 min/次,2~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干预,仪器选用深圳市东迪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3100C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1)电刺激:产妇取仰卧位,暴露外阴,将3个电极片分别贴于产妇腹部及两侧髂骨处皮肤,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阴道后,将电极探头轻缓插入产妇阴道内,设置电流强度为0~10 mA,频率为30~40 Hz,波宽为200~500 μs,并根据产妇耐受情况逐渐增强电流强度,15 min/次,2次/d。(2)生物反馈:根据产妇盆底肌肌力评估结果选择不同训练模块,指导产妇根据治疗仪屏幕显示的压力波形及语音提示进行盆底肌规律放松和收缩,生物反馈治疗在每次电刺激治疗结束后10 min开始,20 min/次。

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盆底肌功能:干预1个月后,采用盆底肌肌力分级标准评估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0级表示产妇无盆底肌收缩;Ⅰ级表示产妇盆底肌轻微收缩;Ⅱ级表示产妇盆底肌可连续收缩2次,每次收缩可持续2 s;Ⅲ级表示产妇盆底肌可连续收缩3次,每次收缩可持续3 s;Ⅳ级表示产妇盆底肌可连续收缩4次,每次收缩可持续4 s;Ⅴ级表示产妇盆底肌可连续收缩5次,每次收缩可持续≥5 s,且肌肉收缩有力。(2)性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估两组性生活质量,内容包括性欲望、性唤起、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性交痛6个维度,总分为36分,评分越高表明产妇性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盆底肌功能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的盆底肌功能比较(名)

2.2 性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FSF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FSF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过度拉伸可导致产妇盆底肌弹性减弱,严重时可导致肌纤维断裂,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相关研究发现,约80%的经阴道分娩产妇可发生盆底组织神经传导改变,此现象可诱发子宫脱垂、尿失禁等[4]。因此,积极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盆底肌训练是最早用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通过指导产妇进行有意识地盆底肌收缩训练,可促进其盆底肌有节律地收缩,从而增强盆底肌群的协调性,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改善盆底肌功能,但单纯进行盆底肌训练起效慢,产妇难以直观感受训练效果,在改善盆底肌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故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康复方法尤为重要。

电刺激生物反馈属于非药物、非手术方式。其中,电刺激是通过将电极片贴于皮肤,并调节安全的电流强度来刺激神经组织,对神经细胞及神经组织起到激活的作用;生物反馈则是指利用肌电分析系统,将肌电信号以波形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可显示产妇肌电活动信息,产妇通过肌电信号即可自主地进行康复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SF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于,电刺激可通过阴道内置的电极将电信号传递至盆底,刺激阴部神经兴奋性反射,唤醒盆底神经细胞,增加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进而促使盆底肌收缩,改善盆底肌肌力,此外,其还可促进盆底肌神经再支配,促使轴突的神经产生冲动传导,有助于提高盆底肌的神经敏感性和灵活性,从而改善盆底肌功能[5];而生物反馈可以肌电图的形式展示产妇阴道收缩力,给予产妇直观的视觉信号,利于指导产妇根据电信号进行不同部位的肌肉训练,且产妇可主观感受到肌肉功能恢复情况,从而可自主进行康复训练。联合采用盆底肌训练,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可促进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性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力盆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