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2-10-17纪甜甜王倩兰陈珊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动静脉治疗仪血流

纪甜甜,王倩兰,陈珊

九江市中医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手术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使得下肢肌肉松弛、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脑出血术后使用脱水药物、物理降温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

留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后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干预的效果好,能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性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出血部位,基底节17例,丘脑6例,脑干8例,小脑3例;年龄54~73岁,平均(64.75±3.2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出血部位,基底节18例,丘脑4例,脑干7例,小脑5例;年龄53~75岁,平均(65.27±3.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4]中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伴有肝、肾功能障碍;术前出现下肢DVT;病情危重,陷入昏迷。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1)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并向其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嘱其多饮水,配合护理工作,预防下肢DVT。(2)心理护理: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来源,耐心开导,引导其描述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用语言刺激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积极的康复氛围。(3)早期运动锻炼:护士抬高患者双下肢,每间隔3 h为其更换1次体位,并将软枕垫在其膝下;被动活动患者下肢关节,逐渐引导患者进行主动活动。(4)按摩与热敷:护士双手涂抹润肤油,为患者按摩双下肢,每侧肢体10~15 min,2次/d;用毛巾包裹热水袋,待温度降至患者可耐受后放置其下肢30 min左右,2次/d。(5)病情观察:加强观察下肢的皮温、颜色、周径变化,若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连莱博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BTK-M-I 1000型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在使用前充分告知患者仪器使用知识,获得其充分配合后开展;用动静脉足泵包裹患者双足,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宜,使用安全带稳妥固定后设置脉冲压力为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时间为30 s,间歇时间为20 s,使用时间为30 min,2次/d,连续使用7 d。

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型号CS 5100)检测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下肢血流速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ATL HDI3000型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速度。(3)下肢肿痛:干预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下肢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0分,评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使用软尺测量膝关节以下5 cm处的周径。(3)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下肢DVT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TT、PT、APTT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2 下肢血流速度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3 下肢肿痛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肿痛比较

2.4 下肢DVT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

3 讨论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5]。目前,临床针对脑出血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甘醇露的使用等均可使体内血液黏度提升,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DVT发生风险[6]。多数脑出血患者伴有肢体功能运动障碍,术后长时间卧床使双下肢肌肉松弛、血流速度减缓,血液在深静脉内不能正常凝集,易阻塞静脉腔,进而导致下肢DVT的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7]。

血液高凝、血流速度缓慢等是导致下肢DVT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血液高凝及血流速度来预防下肢DVT至关重要。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通过早期肢体活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在静脉腔内凝集,配合人工按摩与热敷能够加快下肢血液与淋巴回流,加速组织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下肢胀痛程度,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但优质护理难以针对性的减轻下肢疼痛肿胀,且工作量较大,护士工作效率低下,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TT、PT、APTT均长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下肢疼痛评分、下肢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情况,减少下肢DVT的发生。其原因为,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利用机械装置活动患者双下肢,通过间断充气加压与脉冲气流,对肢体进行机械按摩与挤压,可促进肢体静脉淋巴、血液反流,提高静脉血回流量,预防血液在深静脉腔中淤积凝固[8];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通过对下肢进行周期性按摩,能够促使患者下肢血管与肌肉规律性扩张、收缩,利于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且作用力度、频率相对规律、恒定,干预效果更加稳定,可有效预防下肢DVT;此外,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操作简单、方便,不会引起继发性出血,患者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情况,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猜你喜欢

动静脉治疗仪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探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