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针刺疗法在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7谢格红张博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脉冲针刺脑梗死

谢格红,张博

1 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300);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脑梗死好发于40岁以上群体,可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症状。目前,临床认为高血压、糖尿病等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1]。脑梗死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高热等表现,晚期患者多并发脑疝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药物保守治疗为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面积、受累血管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故现阶段临床并无绝对理想的用药方案[3]。对此,除做好病情发作期的控制治疗外,发病后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针刺疗法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可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起到改善机体相应功能的效果[4]。但单独使用针刺疗法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与预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低频脉冲是一种微波疗法,其作用机制与针刺疗法相近,但对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可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的经络、穴位进行物理刺激,改善机体的免疫调节、微循环及神经系统。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针刺疗法在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于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32±13.68)岁;梗死部位,前循环梗死30例,后循环梗死2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68岁,平均(55.14±13.86)岁;梗死部位,前循环梗死32例,后循环梗死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号20210312)。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5]中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检查可见相关病灶;伴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等表现;处于脑梗死后恢复期。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出血性疾病;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处于病情急性发作期;存在针刺禁忌证;治疗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取凤池、百会、头维、风府、人中穴,可随症加减;以平补平泻手法进针,进针角度为15°,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后留针2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仪器选择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低频脉冲治疗仪(型号G9805,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1059号);使用前,设置周期为2.5 MS,输出频率为400 Hz,脉宽为140 n,电压为0~60 V,以患者耐受度为宜;开启治疗仪,选择连续、断续、疏密、推拿输出模式,将探穴电极连线的插头插入对应的插孔后,探找对应穴位,选择定时功能,将治疗时长设定为30 min后开始治疗,30 min/次,2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

1.3 评价指标

脑血流动力学:于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2 MHz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阻力(blood flow resistance,RI)、收缩峰值血流速(peak systolic blood flow,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end-diastolic blood flow,MFV)。

脑神经功能:于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其脑神经功能;NIHSS主要内容包括意识水平、视觉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及感觉功能等[4],分值为0~4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mRS采用0~6制评分标准[5],患者无症状或无伤残,评为0,患者有轻度症状、可自主生活及工作,评为1分,患者不能自己工作和生活,需借助他人简单帮助,评为2分,患者工作和生活均需借助他人帮助,但可独立行走,评为3分,若无他人帮助,患者无法从事任何活动,评为4分,患者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需他人长时间护理,评为5分,患者死亡,评为6分。

认知功能:于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simple mental status scale,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MoCA总分为30分[6],评分>26分表示认知功能正常,评分18~26分表示存在轻微认知障碍,评分10~17分表示存在中度认知障碍,评分<10分表示存在严重认知缺陷;MMSE主要内容包括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定向力、记忆力等[7],总分为30分,患者评分≥27分表示认知功能正常,患者评分<27分表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生命质量:于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odified bathel index,MBI)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rating scale,ADL)评估其生命质量,MBI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8],共包含10项,每项分值均为0~10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弱;ADL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9],分值为0~100分,评分<2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评分20~5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他人,评分51~7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部分依赖他人,评分71~95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轻微依赖他人,评分>95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不需依赖他人。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VP、MF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P、MFV均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VP、MFV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MoCA、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P、MFV、RI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及mR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oCA、MMSE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MBI、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及AD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在实施针对性治疗并控制病情后,若未给予患者积极的康复治疗,其受损的运动神经及语言中枢神经将难以恢复,可导致出现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及预后[6]。因此,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除了需做好常规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外,还需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以改善机体功能,预防病情复发[7]。

中医认为人体共有361个穴位,人体的脑部与遍及全身的经脉穴位相关,不同穴位覆盖的经脉存在一定差异,采用特定的手法和针法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理治的原则。林文等[8]的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神经功能及微循环系统。RI为脑血流动力指数,主要用于反映脑组织的血流情况,RI越低,表示脑部微循环功能越好。低频脉冲治疗仪是在物理因子的作用下,对人体各部位的经络、穴位实施微波治疗,且脉冲电压可自动调节,穿透皮肤组织,对浅表及深层病灶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治疗仪还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通过激活病灶周围的细胞活性,起到兴奋、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VP、MF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P、MFV均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VP、MFV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提高其脑神经机能。其原因为,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患者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中枢系统,在针刺疗法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MoCA、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酆兰[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结果说明,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其原因为,患者在接受低频脉冲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时,

猜你喜欢

脉冲针刺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超快脉冲激光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脑梗死怎样治疗
大射电
基于脉冲反射法电缆故障定位脉冲源的设计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