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

2022-10-17王贵芸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心电图综合征急性

王贵芸

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急性心包炎患者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还可诱发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的一种,是常见的心电图变异,临床多认为其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其多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传导异常、基因突变、家族遗传等因素所致。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症状与急性心包炎类似,虽无临床意义,但心电图变化机制与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缺血等疾病有相似之处,故临床在诊断急性心包炎的过程中,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方式鉴别诊断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至关重要。目前,心电图是临床诊断急性心包炎的重要方式。有研究表明,约有90%的急性心包炎患者在发病时均存在心电图异常的表现;既往研究多关注急性心包炎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对PR段偏移的研究较少,导致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试验组;收集同期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试验组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急性心包炎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且经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早期复极综合征满足以下条件,存在R波降支切迹或QRS波终末部粗顿,若为切迹形态,则起始部位在基线以上;若为粗迹形态,则起始部位需完全在基线以上;QRS波时程<120 ms;2个以上相邻导联QRS波终末部切迹或顿挫的顶点抬高≥0.1 mV;临床资料完整;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具备基本沟通与交流能力,可配合完成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胸部皮肤破损;合并精神疾病;近期服用过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心电图检查:采用湖北心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Box-0001型号12导联心电图仪,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用75%乙醇对电极接触皮肤进行消毒后,按照导联上字母提示连接电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心电图ST段与PR段变化情况;采用Meyers法将心包炎划分为前壁下壁,使用心电图测量软件将20小格定标为2 mV,等电位线选择PR段与ST段,观察不同导联3个心动周期PR段与ST段的变化情况,在J电后0.04 s记录ST段与PR段的偏移情况;以TP段为基线,PR段偏移幅度为TP段至PR段末端间的垂直距离,PR段下移:PR段向下偏移≥0.05 mV;ST段偏移幅度为TP段至J点后移0.04 s处的垂直距离,ST段抬高:ST段向上偏移≥0.10 mV。

1.3 评价指标

比较试验组、对照组ST段抬高及PR段下移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观察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ST段抬高、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ST段抬高发生率、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R段下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ST段抬高、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

将心电图检测ST段抬高、PR段下移情况作为检验变量,将急性心包炎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图(见图1),结果显示,ST段抬高、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评估急性心包炎的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而且以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的评估价值更高,见表3。

图1 ST段抬高、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

表3 ST段抬高、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

3 讨论

急性心包炎是一种以胸痛、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初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心电图变异,可诱发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有时胸痛还可向其他部位放射,常被临床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包炎;而且,该病发病时的心电图表现与上述疾病类似,易发生误诊的情况。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方式诊断急性心包炎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ST段抬高发生率、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说明,心电图ST段抬高、PR段下移可能对评估急性心包炎有一定的价值。分析原因在于,当患者发生急性心包炎时,心脏外膜表层被炎症侵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炎症损害后,心肌外膜可产生实时损害电流,心肌损害电流经由心脏外膜流至胸腔后,可通过大血管或心房再重新流回心脏,从而导致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引起ST段抬高[5];因此,当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ST段抬高时,往往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但ST段抬高并非急性心包炎所特有,如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复极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故仅依据ST段抬高诊断急性心包炎较为片面。戴鹏[6]的研究表明,在急性心包炎发作时,患者的心电图PR段也伴有异常表现,且PR段偏移出现时间较ST段抬高更早、偏移时间更长,偏移方向与ST段抬高呈相反变化;分析是在急性心包炎发生后,实时损害电流的出现可导致患者后心房复极异常,从而诱发PR段下移[7];同时,由于人体的心房肌较薄,易受到炎症损伤,而心室肌较厚,故急性心包炎早期炎症大多局限于表层心肌,心外膜下的心肌炎症较轻,此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仅表现为弥漫性T波改变,不出现ST段抬高,但会出现PR段偏移的现象,因此,PR段偏移出现时间早于ST段抬高,依据PR段偏移诊断急性心包炎具有较高的特异度[8-9]。但有研究表明,除急性心包炎可引起心电图PR段偏移外,心房梗死、心脏外伤、心房转移性肿瘤等疾病也可诱发PR段偏移,故临床在诊断急性心包炎时,需与上述疾病相鉴别,并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ST段抬高检测,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10]。为验证假说,本研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ST段抬高、PR段下移且ST段抬高评估急性心包炎的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证实心电图ST段抬高、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较高,而且联合检测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心电图综合征急性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
离退休综合征的调治方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