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跨界布局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案例探析与启示
2022-10-17王伟东彭峰云
王伟东,彭峰云,周 嘉
(兰州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46)
1 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发展现状
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消费能力提升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医疗美容行业需求加速释放。医疗美容行业是颜值经济的典型代表,在颜值经济的助推下,医疗美容正逐步往大众化消费趋势靠近。同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提升整个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水平以及医疗器械质量。2018年以来,成都、海南、深圳等地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试图吸引更多海内外医疗美容企业进驻当地,丰富本土医疗美容产业。2018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正式授予成都市“中国医美之都”的称号。2021年7月,深圳市官方权威发布平台“深圳发布”称,深圳将支持医疗美容机构集团化发展,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
“美”受到爱美人士欢迎的同时,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各路资本疯狂涌入行业“跑马圈地”并购。近两年,医疗美容概念股整体涨幅较高,几乎贴近医疗美容概念即“火”。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美容耗材、药品、器械等产品的生产商,市场壁垒稳固,药品及器械研发、注册、获批认证所需的时间和资金等投入较多,因此竞争格局相对优良,盈利水平普遍较高。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中游是各大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资本将更多投向中游医疗美容终端。朗姿股份(002612.SZ)、苏宁环球(000718.SZ)、奥园美谷(000615.SZ)和光莆股份(300632.SZ)等诸多传统企业纷纷通过跨行业并购方式跨界布局医疗美容终端。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分为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和医疗美容科(室)四类;并对不同等级的医疗美容机构所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做出了严格规范与限制,医院可以提供高难度级别的美容外科服务且在资质要求上最为严格,门诊部和诊所主要提供非手术类项目和难度不复杂的外科服务。然而,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存在15%的机构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如诊所没有设置整形外科,却开展了双眼皮手术;门诊部不可做三级、四级手术项目,却开展了抽脂手术、颧骨降低术,以上均属于违规行为。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正规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约13000家,其中医院类占29.1%、门诊部类占32.9%、诊所类占38.0%。另据估算,全国还有约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的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平均毛利率在50%以上。然而受高引流费用及人工成本影响,多数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利润率普遍较低,且多数机构不盈利。
2 传统企业跨界布局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案例探析
2.1 朗姿股份医美转型取得成效
(1)转型背景。自2011年年底开始,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开始下降,此后的十年里服装行业呈现出内忧外患混战的局面:不断上涨的原料、劳力成本和店铺租金压缩了当时以实体店经营为主的服装公司的利润空间;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服装销售渠道格局,大量铺设线下店铺的传统服装企业失去了渠道和价格优势;而国际品牌不断渗透、出境游购物和海淘的日益便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购物选择,也给国内服装品牌造成冲击。直至2018年行业才开始呈现出“复苏”迹象,转眼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服装行业陷入低谷。面对行业性困局,不少服装上市公司纷纷谋求转型。
2011年头顶“A股高端女装第一股”光环上市的朗姿股份,同样是上市不久便遭遇了行业动荡期。2014年和2015年朗姿股份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面对行业困境,朗姿股份开启了转型尝试。自2014年提出“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的规划起,朗姿股份投入约19亿元进行并购投资,先后在婴童、美妆、医美、资管甚至游戏等领域探索业务拓展与转型。
(2)医美终端并购过程。朗姿股份上市至今主要进行的医美并购投资交易如表1所示。
表1 朗姿股份上市至今主要进行的医美并购投资交易
资料来源:朗姿股份公司公告。
朗姿股份自2016年上半年起进军医美业务,分别投资人民币约1680万元收购Dream Medical Group Co.,Ltd.(DMG)20%的股权和投资人民币约840万元收购Dream Korea Holdings Co.,Ltd.20%(DKH)股权,并通过DKH间接持有DMG10%的股权。DMG是韩国一家专门从事整形美容的集团,通过管理服务协议控制设立于韩国首尔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DPS。DPS成立于1999年,位于韩国首尔市,是韩国知名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之一,彼时DPS年接诊量达3万人次,其中非韩国籍客户约占40%,是韩国知名的整形美容机构之一。DKH是一家依据韩国法律设立并存续的公司,DPS的两名核心医疗成员朴良洙、金永晙通过DKH持有DMG的股权。
2016年6月,朗姿股份在国内合计作价32720万元收购并控股了位于成都、西安、深圳、重庆和长沙地区的医美品牌“米兰柏羽”和“晶肤医美”旗下的全部6家医疗机构,此后通过外延式并购和新设医美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又新增了13家医美机构。
(3)医美终端发展现状。截至2020年年底,朗姿股份已拥有19家医美机构,合计贡献营业收入81249.63万元,毛利率54.34%,占营收比28.25%,较2019年提升7.35个百分点。
自朗姿股份2016年布局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以来,医疗美容板块收入占营收比逐年提升,相比其他转型企业,朗姿股份转型获得一定成效。
表2 朗姿股份主营业务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朗姿股份2016—2020年年度报告。
2.2 苏宁环球医疗美容行业布局之路成效甚微
(1)转型背景。苏宁环球以房地产为主业,2015年是苏宁环球战略转型至关重要的一年。基于原有地产主业的优势及资源,苏宁环球确定了大文体、大健康、大金融的转型目标。2016年切入医美行业,此后开展了一些医美项目。目前公司拥有5家美容医院,上海天大医院属于公司的控股公司,天大医院拥有开展“面部骨骼轮廓整形技术”资质的优势资源;另外4家美容医院在苏宁环球美容产业基金(公司持股45%,母公司控股55%)旗下,分布在北京、石家庄、唐山、无锡。
(2)布局医疗美容行业之路。2016年1月13日,苏宁环球与韩国ID集团、朴相薰、韩国ID美容整形医院共同签署《框架协议》,苏宁环球健康与韩国ID集团共同合资,在中国大陆成立合资公司,计划注册资本金额不低于6亿元,共同在中国开展医疗美容业务,计划开设多家整形美容连锁医院,截至目前未见相关进展。
2016年,公司旗下子公司与苏宁环球集团(控股方)共同出资成立50亿元规模的镇江苏宁环球美容产业基金,主要用于医美标的的并购等,2016年通过医美产业基金拥有4家美容医院(上文已提及)。
2017年7月26日,公司以6356万元完成天大医院90%股权的收购,天大医院旗下5家医院均为医疗美容医院资质,业务涉及整形、注射、皮肤等。根据公告内容,在未经审计的情况下,天大医院2016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额为1397.69万元,负债总额为2064.60万元,净资产为-666.92万元。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209.17万元,净利润为-1103.52万元。2017年4月30日的资产总额为1469.65万元,负债总额为2389.69万元,净资产为1920.03万元。2017年1—4月实现营业收入1473.36万元,净利润为-253.12万元。
表3 苏宁环球医美布局并购投资交易
资料来源:苏宁环球公告、苏宁环球官网。
在此之后,坊间曾有传闻苏宁环球收购更美App、介入上游产品市场等相关动作,但都终止或未曾实施。
表4 苏宁环球主营业务构成比例(%)
续表
资料来源:苏宁环球2016—2020年年度报告。
虽然苏宁环球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医美产业作为公司战略转型重点发展方向,经过经营团队数年整合、团队打造,医美产业发展已步入发展快车道。但截至目前未见新的动作,结合各版块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情况,发现医疗美容业务占比微乎其微,整体布局之路成效甚微。
2.3 奥园美谷转型押注医疗美容行业
(1)转型背景。奥园美谷前身为原湖北化纤总公司长丝厂,原主营业务为粘胶纤维制造销售及相关业务。2020年之前实控人为京汉控股集团,2020年6月京汉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奥园(中国房地产企业TOP30),随后中国奥园联合信达资产共同纾困京汉股份,2020年11月京汉股份实施战略转型,切入美丽健康产业,发布品牌焕新战略,更名“奥园美谷”,主营业务由原有的粘胶纤维制造销售转变为现有的房地产业务、新材料和医美三大业务。
(2)布局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奥园美谷2021年3月18日发布公告,与广州盛妆医疗美容投资有限公司于广州共同签署了《关于浙江连天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盛妆医美持有的浙江连天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55%股权。本次交易评估机构出具的连天美100%股权评估值为135100万元,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的交易价格为69666.67万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连天美55%的股权,连天美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连天美主要从事医疗美容机构运营及管理业务,目前下设两家医疗美容医院,即杭州连天美医疗美容医院及杭州维多利亚医疗美容医院,总营运面积约2万平方米。下属医院设有整形美容科、微整形科、皮肤美容科、口腔美容科等主要业务科室,为消费者提供整形、微整形、皮肤美容等服务。连天美2020年度营业收入4.86亿元,净利润0.81亿元。
奥园美谷已于2021年4月15日发布公告,本次收购的连天美55%股权已于2021年4月13日完成股权过户工商变更登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奥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其55%股权,连天美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2.4 光莆股份收购重庆军美医疗美容医院股份
光莆股份成立于1994年,是目前国内最早的LED制造企业之一,2018年6月27日发布公告,以人民币 3978 万元收购重庆军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51%股权,进军医美领域。2018—2020年医疗美容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分别为4.39%、7.44%、6.69%,毛利率为67.80%、59.16%、55.46%。
表5 光莆股份主营业务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光莆股份2016—2020年年度报告。
2.5 麦迪科技收购医美终端机构,加码医美产业布局
麦迪科技(603990.SH)是一家以提供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9年、2021年分别以人民币3886.20万元、11123.00万元收购海口玛丽医院有限公司51%、49%的股权。2020年医疗美容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12.33%,毛利率49.44%。
2021年5月5日,麦迪科技发布公告,拟收购美贝尔集团持有的苏州美贝尔与常熟美贝尔各不低于80%的股权。标的公司100%股权初步整体估值合计暂定为人民币29000万元,且估值浮动区间不超过20%,最终估值以尽职调查后的审计或评估结果为估值参考基础。
表6 麦迪科技主营业务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麦迪科技2016—2020年年度报告。
2.6 金发拉比花费近4年利润总和收购广东韩妃36%股权
金发拉比(002762.SZ)是国内专业从事母婴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2021年4月2日发布公告,以23760万元人民币受让转让方所持有的韩妃投资的4023529.20元出资(占韩妃投资注册资本的36.00%),2021年4月16日已完成工商变更。
3 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开设过程中店面及设备投入通常较大,多为重资产运营模式,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同时由于中国各个地区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牌照的管理各不相同,目前大多数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多为区域化发展,全国扩张难度较高,所以市场集中度较低。相较其他专业医疗机构,医疗美容消费者对于美的定义各不相同,呈现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很难做到治疗效果标准化,机构可复制性相对较弱,因此全国连锁化运作难度较高。
3.2 监管趋严,合规性亟须提升
我国医疗美容市场潜力巨大,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多发的医疗美容事故并存。医疗美容行业目前整体规范度低,存在诊疗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不规范、消毒操作不规范及卫生环境不规范等问题,另外机构鱼龙混杂,存在大量的黑诊所,亟须设立完善的行业标准。近年来,国家重点打击终端机构销售未获批产品及假冒伪劣产品、违规发布广告等行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消费者市场教育不断加强,消费者认知随之不断成熟。总体来看,政策环境对于机构精细化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构教育有待加强,机构合规性建设多歧路,但合规经营在任何行业任何时期都是根本。
3.3 成本较高,盈利水平普遍较低
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获客成本较高,对营销的依赖过重,营销方法同质化严重。据艾媒咨询统计,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平均毛利率在50%以上,然而受高引流费用及人工成本影响,只有不到30%的机构是盈利的。从整个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的价值链来看,营销渠道费用占比约50%;销售费用占比约20%;耗材及运营成本各占10%;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各占比约5%。想要提升盈利水平,关键在于能否深挖单个客户的价值,提高客户黏性及客单价。
3.4 医生稀缺,市场需求无法满足
艾瑞咨询《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称,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为38343名,2018年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整形外科专科医院医师(含助理)数量仅3680名;如按非多点执业情况下,13000家医美机构医师的标准需求数量达10万名,行业医师缺口依然巨大,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无证行医”的现象。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培养一个整形美容外科医生一般需要12年以上的时间(5年的医科大学、3年的住院医生培训、3年的医学二级专科医生工作经历、1年的整形美容外科的专科学习),因此医师资源的储备是连锁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能否规模化复制的关键之一。
4 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现投资热潮,但风险不容忽视
医疗美容行业因高景气度吸引了大量资本跨界布局,医疗保健服务行业2019年、2020年两年就发生了142起并购事件,仅2021年上半年就发生54起。2020年以来,随着医疗美容行业公司陆续上市,上游产品市场壁垒高且集中,中游终端机构虽然集中度低且竞争激烈,但是随着行业逐渐规范化,更多企业将会跨界发力医疗美容行业并纷纷开始寻找并购对象。
上述几个案例中,朗姿股份转型之路已显成效,苏宁环球转型成效甚微,其他企业虽有布局但营收占比不高,未来发展如何仍存一定不确定性。
相比新开设机构,并购现有医疗美容行业终端机构可快速形成规模,但随之而来的,是要面临跨行业并购的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跨界并购是险招制胜的机会,其中的关键就是识别并购风险并加以防范。并购之后管理人员、管理队伍能否得到合理配备,能否找到并采用得当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能否具有一致性、协调性,管理水平是否会因企业发展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都可能会造成管理风险。为了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达到规模经营,谋求经营协同效应,并购后的企业必须改善经营方式,加强内部控制。医疗美容服务专业性较强,存在一定壁垒,传统行业运营模式往往不适用于该行业,且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企业自身需要调整资源配置,否则将面临较大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