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厚的不足之感

2022-10-17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2年19期
关键词:歌妓妹夫秦淮河

文/王文昌

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笔优美,清新典雅,读来亲切而自然,字里行间仍然可见《荷塘月色》的影子。除了行文的低回婉转,让我久久回味的是文章中的一个细节:朱自清在秦淮河上遇到歌妓的表现,还有拒绝之后“浓厚的不足之感”。

文章写到,当歌舫里的伙计跨过船来,摊开歌折,塞在“我”和俞平伯手里时,两人同时做出了“不要”的决定。之后,朱自清用了近全文八分之一的篇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伏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地盼望,有如饥渴。”“我的社会情感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情感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文章很有苏轼的《超然台记》的风味,写景状物倒是其次,绝大多数的文字是在借景说事抒情,表达着自己的某种见识。

朱自清坦言,道德的约束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这时“我一面盼望,一面感到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而勿喜之心,不应赏玩去听她们的歌。”正是这样两种思想,让他暂时压制了听歌的盼望,这便有了“灰色的拒绝”。但是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又思如潮涌了”。拒绝了歌妓陪侍,却割舍不掉内心听歌的渴望,而且它的力量异常强大,总想把别的思想踏在脚下。于是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

朱自清细腻地描写了拒绝歌妓后的思想斗争,袒露出的是君子的真诚,写出了常人在诱惑面前真实的思想和状态。秦淮河上,朱自清拒绝歌妓,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假如是云暗风高、曲径通幽、寂寂无人之地,拒绝还会是那么干脆,那么坚决吗?这个问题值得一问!君不见,朱自清“灰色的拒绝”之后,仍有“浓厚的不足之感”吗?

君子修身,首在慎独。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唐肃宗朝的尚书左丞李廙,时称其“有清德”。他的妹夫刘晏有次见到李廙寝室门帘十分破旧,就以粗竹制成了一个帘子,“不加缘饰”,想送给李廙,但是,“三至其门,不敢发言而去”。李廙律已甚严,正气盈身,贿不敢近,即使他的妹夫想送一个粗竹门帘都不能,这样的道德楷模着实令人感佩。

随后,《国史补》就有了一个相反的段子——“崔昭行贿”。唐德宗年间裴佶的姑父是一个“有雅望”的高官。一次,裴佶到他的姑父家去,见姑父退朝叹息:“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有不乱?”话刚说完,崔昭就到府上拜见。姑父震怒,“良久,束带强出”。很快,又是命茶,又是置办酒席,又是安排照顾好崔昭的随从。裴佶的姑姑不解:“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送走了客人,姑父“有得色”“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官绸)千匹”。

朱自清在秦淮河上的感悟,除去个人修身,还有治国理政的启示,比如公民道德建设,比如反对腐败——要让掌握公权力的人自觉并习惯于在聚光灯下工作和生活,即使有“浓厚的不足之感”,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猜你喜欢

歌妓妹夫秦淮河
妹夫的门牙
近二十年歌妓与唐宋词关系研究述评
夜航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南京城与秦淮河
以《全宋词》为蓝本看宋代歌妓词人及其词作
不怕他不来
这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