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2022-10-16吕华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2期

○吕华

纵观部编版教材,在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每个单元的训练点中。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精心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出题,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真正了解教材课后习题的特点和价值,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课后习题的价值,让课后习题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知识、训练能力的载体。本文以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学中如何围绕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解锁课后习题密码,领悟教材编排意图

四年级下册由7 个阅读单元和1 个习作单元组成,课后习题与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语文要素训练的重要载体。

1.朗读指导给予方向。

第四单元围绕“可爱的动物”这个主题,安排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每篇课文后的第一道习题都是读课文,但是要求不同,循序渐进。有厘清课文脉络的,有理解课文内容的,有体会语言特色的。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要素,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

2.理解文本搭建阶梯。

编者在习题设计上注意难度与梯度的平衡,给出解决问题的抓手,为理解课文内容降低了难度。如《小英雄雨来》课后第2 题: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列小标题的方法为概括课文内容降低了难度,有效落实“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单元语文要素。

3.积累语言实践运用。

引导学生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后习题中,有提炼、积累语言的,如《乡下人家》的课后第3 题: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有理解、内化语言的,如《白桦》的课后第2 题:读一读,选择几个词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实践、运用语言的,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4.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有延伸课文内容、注重广度的开放题,如《白桦》课后选做题: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有拓展思维、加深体验的思考题,如《母鸡》课后最后一题:《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开展拓展实践活动,扩大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发挥课后习题价值,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领悟了课后习题的体系和编排意图,我们在教学时要紧扣这些习题,将其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下面就以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猫》为例,谈谈如何紧扣课后习题设计教学环节,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学习写小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编者精心进行习题设计,4 道练习题对应的训练目标分别是朗读课文,厘清脉络;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累实践,学习表达;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1.制订目标,理思路。

课后习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选编课文的初衷,教师通过参考这些习题可以迅速抓住课文重点内容并制订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的。根据4 道课后习题,可以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厘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猫的;(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体会第2 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感受老舍语言的趣味,尝试用举事例的方法进行练笔;(4)体会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以及对猫的喜爱之情。为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厘清脉络,可以将课后第1 题“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设计成预习单,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种猫,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大猫和小猫的性格特点,再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通过这样的层层挑战,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句、段、篇的认识。

2.优化过程,活设计。

课后习题的训练不应该脱离课文,而应该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对于习题中有些笼统的要求,在教学中可将习题灵活分解成若干层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成目标。课后2、3 题“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体会表达方法,再照样子写一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将课后第2 题的训练分解成三步:首先精读课文第2 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猫古怪的词语,想象画面入情入境,抓住重点片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在此基础上聚焦写法,发现作者举事例的写作方法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抓住重点句式“说它……吧……的确……可是……”进行仿说,学习迁移运用;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3、4 自然段,找出作者对猫喜爱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小气泡”的样子,给课文作批注。最后再进行课后第3 题小练笔:用上“说它……吧……的确……可是……”这个句式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性格矛盾的小动物。在前面引导的基础上,这个练笔已经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设计紧扣习题,直接指向表达,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3.促进拓展,广迁移。

所谓教材只是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真正习得方法,举一反三,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课后第4 题“读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选取了夏丏尊和周而复写猫的两个片段,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教学中可以将这一练习放到课堂最后,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体会到夏丏尊是从大家对猫的态度间接表达对猫的喜爱,周而复是以直接描写猫的外形动作来表达喜爱。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也拓宽了他们今后写作的思路。

如上,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大致勾勒出了每篇课文教学的基本线索,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凸显了语文要素训练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运用好课后习题,将习题转化成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过程,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课后练习题成为教师课前备课的辅助线、课堂教学的中轴线、课后拓展的延伸线,让“小”习题发挥“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