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阅读中思维解读方式的妙处

2022-10-16吴玉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

吴玉奎

摘要 高中语文的文本阅读不单单是语文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思维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在阅读中如果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解读文本,可以为我们打开阅读世界的一个新天地,领略文本思维的别样关。同时,思维方式的训练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文本 解读方式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在阅读与写作活动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自身思维的过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在阅读的四大功能中,“发展思维”是阅读的更高要求、核心功能。

笔者以高中生阅读指导课中常见的文本为例,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解读方式,带领学生领略不同文本的别样美、不同作家的思维美。

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界定

“逻辑”一词主要含义可归结为:1.思维的形式和规律;2.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3客观事物的因果规律;4.人的整体思维。

在以上释义中,“规律性”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笔者认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中的“逻辑”强调的是思维规律的有无。

善于利用非逻辑思维的人,通常在交谈之前就吊足对方的胃口,进而达到自己真正的表达意图。非逻辑思维所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一时半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脑,以常识思维去理解,行不通。生活中偶尔以非逻辑思维去处世,常能让人得到满意的效果,让你达成满意的目标,这就是非逻辑思维的魅力所在。

高中生阅读的文本是逻辑思维的产物,逻辑思维渗透在中学教材的各个领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逻辑分析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分析方法,从而提升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二、文本阅读中的逻辑思维的展示

逻辑思维是把科学及其发展作为反思资料,运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逻辑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认识问题的规律性,即合规律性。

梨园行当中“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句,道尽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正是现实生活的必然性所致。这里展示了作者优秀的逻辑思维品质和高深的逻辑思维的运用能力。有人说,林冲这个人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革命性;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我们就借这个观点来分析一下施耐庵在小说《水浒传》中是如何描述场面、塑造人物形象并呈现小说逻辑的。

1.林冲这个形象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革命性

林冲专业能力非凡,他却始终保持着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只希望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当时的体制里头混得体面些。但他妻子一出场就已经为林冲埋下了悲惨结局的伏笔。林冲的遭遇不是他个人和命运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生态,是社会问题。权贵当道,无法无天。虽然林冲遭受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等一系列欺压,他的人生已经彻底崩溃,但是这个一心想过好自己小日子的男人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好囚犯,重新回到主流社会。

在《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中,从看管天王堂偶遇酒生儿李小二开始,到风雪山神庙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林冲一点造反的意思都没有。我们可以列举如下依据:

(1)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2)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

以上依据我们可以看出,林冲这个形象的本质是懦弱怕事,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他在努力改造,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回去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他是被逼上梁山的

通过仔细地阅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其实为林冲落草织了两张天罗地网,这两张网都在一步步逼林冲走向梁山。我们把这两张网分为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

人为方面:娶娇妻→白虎堂→野猪林→遇旧知→密谋害→买刀寻仇→牢城营→草料场→向东走→柴进指路→上梁山

自然方面:风雪(第六日)→身寒沽酒→途中见庙→压倒草厅→投宿庙中→大石倚门→隔门偷听→反抗复仇

施耐庵小说的逻辑性非常强,他写的每一步都有目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林冲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所以,我们要用合规律、合目的的逻辑思维来读。

三、文本阅读中非逻辑思维的体悟

非逻辑思维“具有顽皮和奇特的特性,它挑战权威,蔑视经验”。非逻辑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认识、分析问题的无序性、不合规律性。

我们阅读的文本可以是逻辑的,也可以是不合逻辑的,所以我们就要用非逻辑思维来解读。曹雪芹就是这样,在《红楼梦》的很多地方,我们就是要用非逻辑思维才能读懂他的文字。因为曹雪芹的描写往往都是他基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相象,不符合逻辑思维,读者很难从他描写的具象上看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所以《红楼梦》开篇就说“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就是这个道理。

以《红楼梦》第十一回为例,它饱含了生活的复杂和人性的深邃。曹雪芹先生不按生活的逻辑来写,在这一回中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这些“飞白”既构成了小说的美,同时也給读者设置了阅读障碍。

我在带领学生读这一回的时候,通过一个问题,三个层次来解读这一回小说。问题是:在宁府家宴这场热闹的聚会背后反逻辑之处很多,请你找出至少10条。按探病、游园、入席可分为三个层次。通过深入阅读,运用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探究,我们找到以下反逻辑之处。

1.探病阶段:

(1)庆寿辰,寿星贾敬没有出场;

(2)举办宴会,家里女主人不出场,病情严重;

2.游园阶段:

(1)贾瑞出现,下流坯子和美女调情,不合刚探望完病人的旋律;

(2)“凤姐儿听了,款步提衣上楼”,永远不会乱了方寸的凤姐,可敬。

3入席及后续阶段:

(1)凤姐儿立起身来望楼下一看,说:“爷们都往哪里去了?”为何问爷们呢?

(2)凤姐儿说道:“在这里不便宜,背地里又不知干什么去了!”爷们经常背地里干什么?

由此看来,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既要弄明白作者都写了什么,还要看看作者没写什么。这就是要让我们运用非逻辑思维来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如果我们体会作者的心思,用足够的想象力、记忆力、阅读才华,把作者制造的这些非逻辑之处串联起来,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红楼梦》太厚重、深长了,我们的阅读真可能是挂一漏万。

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我们既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运用非逻辑思维阅读的能力,如果能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必有“授之以渔”的功效。其实这两种思维的运用可以推广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甚至推广到各科学习中。

[作者通联:江苏淮北中学]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探讨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样化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实践培养,直击学习能力
铸造金钥匙 开启新殿堂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