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街区、密路网”模式在某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道路设计中的实践探索

2022-10-15罗皓祖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叉口路网

罗皓祖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80)

0 引言

2016 年2 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提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此后,众多学者对“小街区、密路网”空间模式的优势、交通效率、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邬尚霖[2]认为符合低碳为导向的街区尺度应控制在100~200 m 范围。黄明亮等人[3]提出了“密路网、小街区”模式在街道设计时需进行的3 个理念的转型:“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设计范围从道路红线内向全空间设计的转变,传统道路设计向全要素化街道设计的转变。申凤等人[4]以昆明呈贡新区的实践建设为例,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静态交通3 个方面对“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进行技术探讨,提出了“小街区、密路网”在中国城市应用实践的宝贵建议。施泉[5]则以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为例,探索了“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陈磊[6]以舟山千岛中央商务区为例,针对其在“小街区、密路网”规划模式下道路交通设计中遇到的设计标准及与现行的规范相冲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李蔚[7]在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学生公寓设计中融入“街区”理念,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邻里”关系,并考虑了规划、景观、建筑等整体性效果。

但“小街区、密路网”模式在规划阶段总是无法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城市“窄路密网”模式尚未成熟,对该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都还不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易产生表面的误区;另一方面,小街区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的控制、街道景观的塑造、行车空间的组织、市政管网的布局等[8]。

因此,本文按照“小街区、密路网”先进设计理念,基于广州市某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道路设计实例,在研究、参考优秀项目的前提下优化现有规范,解决“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一体化城市设计”、“消防登高面”、“缩小交叉口转弯半径”等实际问题,为类似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推动“小街区,密路网”模式的应用。

1 工程背景

广州市某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西依广州塔,北临珠江,东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约2.1 km2,是广州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城市中心片区,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组成广州市创新产业“黄金三角”[9]。

琶洲西区的道路网布局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路网总体呈方格网状布置,平均的街区尺寸为80 m×120 m,共分布有9 条市政道路,道路总长约3.95 km,总建设面积约为103 106 m2。根据《广州市琶洲西区场地设计建设实施指引》,场地设计技术总顾问团队负责完成公共区域的景观与场地研究方案,统筹场地设计工作。琶洲西区道路设计以《场地一张图》为设计基础进行设计,设计内容为道路红线内道路元素,道路红线外元素由“场地设计”结合道路内已有元素或缺失元素进行综合设计或补全。场地一张图设计成果如图1所示。

2 “小街区、密路网”设计介绍

2.1 路网结构

某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路网整体北接阅江西路,东接南风东路,南接琶洲大道,西接海洲路。区域路网呈方格网状布置,区域内共分布有9条市政道路,18个地块,6个公园广场,1个景观公园。路网内道路呈“六纵三横”布置,其中“六纵”从西到东分别为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规划五路、规划六路,“三横”从北到南分别为规划七路、规划八路、规划九路。西侧为规划地铁18 号线,规划地铁19 号线区间隧道下穿规划六路及规划九路,有轨电车琶洲A 区段则途经规划二路和规划七路。内部路网如图2所示。

路网除规划二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 km/h)外,其余道路均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 km/h),其中规划八路为双向六车道,规划五路和规划九路为双向两车道,其余道路均为双向四车道。路网道路平面设计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路网道路平面设计一览Tab.1 List of Road Network Layout Design

2.2 消防登高面分析

由于琶洲西区规划设计和地块出让时,未充分考虑各单体建筑物消防登高面与市政道路的关系,导致市政道路区域内消防登高面星罗棋布,严重影响道路元素及交通安全措施的布置,甚至影响道路交通组织的运行。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 0016—2014》[10]第7.1.8 条和7.2.2 条,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对项目内影响消防登高面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是市政道路树木、路灯、信号灯、交通标牌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消防扑救的工作,故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调整登高面内市政道路设计,满足登高面的设置。

考虑到行道树成长后的树冠扩散现象,消防登高面区域应取消行道树的设置;市政道路照明采用调整间距(由30 m 调整至40 m)或单侧布置路灯的解决方案,在保证道路照明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消防登高面的需求;通过优化设计,将交通标志及车行信号灯调整位置以满足文献[11]及消防登高面的要求;对于少数交叉口与登高面冲突的人行过街信号灯,考虑到该项目为小街区密路网形式,交叉口分布密集,地下空间并联及空中连廊并联设置情况较多,街区中人行密度较少,为了保证行人过街系统的连贯性,采用停车让行(无灯控)交叉口组织形式,取消该交叉口人行信号灯。最终项目内消防登高面分布如图3所示。

2.3 交通组织方案

从该区域周边环境而言,路网干线道路充足,海州路与双塔路建成后,周边路网较为完整,区块过境车辆通行多从周边路网行驶,因此本项目属于小区型内部路网,主要服务于区块内13 个开发单位,道路主要服务于区块内开发商日常运作,主要活动为通勤、外勤、造访等,交通组成主要以企业内部及客户往来的小型车辆为主。

琶洲西区路网涉及到的平面交叉口类型有:①支路与支路相交;②支路与次干道相交。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GB 50016—2014》[11]第3.1.3 条,支路与支路、支路与次干路相交即可采用减速让行管制方式,也可采用交通信号控制。

“小街区、密路网”模式由于路网密、路口间距近,对交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精细管理要求。为满足琶洲片区智能交通的要求,除右进右出交叉口和停车让行等无管控交叉口外,路网内的交叉口都应设置交通信号灯和交通监控,保证该路网区域形成智能交通系统。根据区域路网特性,为增加行人过街等候区面积及缩减行人过街距离,在满足交叉口车道数匹配文献[11]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划七路与规划一路、规划三路T字交叉口,采用交叉口变截面形式,缩减一条南北向交叉口出口道车道。如图4所示。此外,受登高面影响,一七、四七、五七、五八(右进右出)、一九路交叉口采用停车让行交叉口。其中规划一路与规划七路因布设有有轨电车,所以该交叉口保留机动车灯控设施。交叉口车行人行组织形式及部分街区化设置方式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总结Tab.2 Summary of Inters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Design Scheme

2.4 道路横断面设计

由于区域内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均不满足道路各元素独立布置的规划宽度要求,遵循“小街区、密路网”及城市一体化设计理念,本项目区域内突破道路红线概念,区域整体设计,各设计元素相互融合,周边地块和绿地将提供适当的慢行空间,以补充城市道路慢行空间的不足。

因此,本项目平面及横断面设计综合考虑周边地块和绿地提供的慢行空间进行设计,不把道路与周边空间割裂,把城市道路融合到城市整体设计当中,各要素结合周边环境设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精细化设计,巧妙利用道路两侧建筑退缩带、骑楼廊下空间及公园绿地的慢行空间,以符合高品质地区城市设计的要求。22 m、30 m、19 m 红线宽度下的横断面设计如图5所示。

2.5 交通系统设计

2.5.1 路缘石转弯半径建议

从贯彻落实慢行优先的规划理念角度出发,参考国内外最新道路设计理念,交叉口转弯处应保障足够的慢行空间,同时减小路缘石半径,降低支路机动车车速,达到交通稳静化的目标。

从贯彻落实慢行优先的设计理念出发,应缩小交叉口转弯半径,增大行人过街等候区面积。但转弯半径减少将影响部分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并且对公交车转弯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参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12]条文说明3.5.2 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13]条文说明10.4.1,并结合片区交通流量预测及片区容积率,本项目交叉口转弯半径设计方案如下:①公交车路线所经平交口转弯半径设计为10 m;②非公交车路线平交口转弯半径设计为6 m。

2.5.2 地块开口设置建议

本项目为区域路网,道路与道路之间分布有大量地块建筑,周边地块建筑对于道路的影响有:停车场地面出入口、消防通道出入口。因此在接收地块最终设计方案后,应为地块预留出入口开口通道,减少工程重复建设的浪费。机动车出入口设置案例如图6所示。

2.5.3 路边临时停车位设置建议

由于本项目道路交叉口与交叉口之间距离较短,地块出入口密集,临时停车位、地块出入口、慢行空间、人行过街系统用地紧张,因此本项目设计方案结合临时停车位及地块出入口的位置,对两者进行整合处理,在保证车辆出入安全的前提下,压缩空间,保证道路通畅,如图7所示。

3 结语

“小街区、密路网”是一种改变城市传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交通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全新规划模式。本文以广州市某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例,通过对“小街区、密路网”规划模式的研究,探索了“小街区、密路网”规划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解决了“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一体化城市设计”、“消防登高面”、“缩小交叉口转弯半径”等实际问题,为类似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推动“小街区,密路网”模式的应用。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交叉口路网
云南智慧高速路网综合运营管控平台建设实践
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技术的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平台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宁夏高速公路路网“最强大脑”上线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于VISSIM仿真的对称交叉口交通延误分析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