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0-15许宝玉
许宝玉
511470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
重症监护室(ICU)是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的特殊病房,ICU 中的患者内在情绪比较复杂,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人工气道插管在ICU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对于拯救患者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对患者进行气道插管能够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稳定病情[2]。然而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有出现意外拔管的可能性,护理人员不能正确拔管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导致的脱管均称为意外拔管。意外拔管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不仅会给患者家属带来痛苦和困扰,同时也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对医院形象产生不利影响[3]。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70 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9~74岁,平均(39.01±5.97)岁;经鼻气管插管4 例,经口气管插管31 例。研究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21~72 岁,平均(39.08±5.98)岁;经鼻气管插管3 例,经口气管插管32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因病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者;②年龄>18 岁者;③生命体征平稳者;④病历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肌肉疾病或存在四肢活动障碍者;②合并听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存在严重神经系统损伤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加强值班监护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正确固定气管插管以及切开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时,应当使患者呈半卧位,将病床床头调高至30°~45°,设置呼吸机为方位可调节趋势,使呼吸机可以随着患者身体的移动而同向移动,确保气管插管与患者连接紧密;给予适当的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其次,加强值班护理人员的监护工作,合理进行人员安排,加强巡视力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组建一支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对于存在焦躁情绪的患者要格外注意,通过安抚鼓励等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同时将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与诱发意外拔管的因素告知患者,提高其注意度,对于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可以选用约束带适当约束其双手,注意要调整约束带的力度,力度过大可能会使患者皮肤产生勒痕,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患者可能会产生绝望感和沮丧感,降低其治疗信心,不利于疾病恢复;而力度过小可能会使患者挣脱开,起不到固定作用。若发现患者存在拔管趋势,应及时处理,对于存在严重焦躁情绪的患者应当给予镇定剂处理,缓解患者的焦躁状态,降低意外拔管的风险。最后,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护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疾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影响,ICU 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失望等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柔和的语气鼓励、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意义,增强其治疗积极性,同时督促家属多陪伴患者,指导患者家属日常护理的方法。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及自行拔管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情绪状态越好。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自行拔管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意外拔管发生率、自行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自行拔管发生率比较[n(%)]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n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553.89±1.7248.58±10.2152.36±9.7847.21±8.15研究组3553.87±11.7537.69±9.2852.42±9.7636.56±8.01 t 0.1144.2740.1844.365 P>0.05<0.05>0.05<0.05
两组护理前后PSQI 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514.89±3.0312.35±2.89研究组3514.92±3.127.88±1.21 t 1.0254.115 P>0.05<0.05
讨 论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对于疾病救治的效果也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的维权意识也有所增加,患者及其家属更加关注疾病的救治效果,而如何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是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4-5]。在ICU 内,气管插管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能够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增强肺部气体交换,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但在此救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意外拔管的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例如医护人员能否正确固定导管、呼吸机连接是否准确以及患者配合度等[6-7]。因此,临床应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医护人员针对性的护理意识,从自身做起,提高技能水平、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使整个救治过程井然有序地进行[8]。对于ICU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患者,其病情较为危重,为了尽快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正常辅助通气极其重要[9]。在机械通气患者的针对性护理过程中,需确保通气管道的紧密连接,避免意外拔管,缓解患者的焦躁状态。其中,在确保通气管道的紧密连接方面,正确固定气管插管以及切开气管导管,调整患者体位和呼吸机方位,使呼吸机可以随着患者身体的移动而同向移动,有利于管道的固定。在避免意外拔管方面,要将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与诱发意外拔管的因素告知患者,提高其重视度,对于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可以选用约束带适当约束其双手,或给予镇定剂处理。在缓解患者焦躁状态方面,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干预,如以柔和的语气鼓励、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负面情绪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说明在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意外拔管和自行拔管发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