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爱泰党到为泰党:泰国“他信系”政党之社会学分析
2022-10-15刘文正
刘文正
引 言
从泰爱泰党到人民力量党,再到为泰党,“他信系”政党被称为“选举的常胜军”——自2001年起,它一直是泰国下议院的第一大党。它的发展历程既有上台执政的巅峰,也有遭遇重大挫折的低谷。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经历两次政党解散以及领导人被起诉、放逐国外或被禁止参政等逆境,“他信系”政党为什么能够绝境重生,长期存在与发展,并在泰国政治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作为泰国政坛的主导性政党,“他信系”政党数度执政,却为何会引发社会对抗和撕裂,导致功败垂成,它的发展面临哪些难题?这些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笔者尝试从政党社会学的视角对此进行解读和探究,以期达到解惑的目的。
近20年来,泰国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分裂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泰国政党作为民主机制的核心要素,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党发展史、政党制度化、政党模式、政党与民主巩固、政党法律、政党与权力集团等视角,对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运转及作用进行探讨
。现有关于“他信系”政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他信及其政治理念、“他信系”政党的管理模式和选举策略、泰爱泰党的执政理念与得失、泰爱泰党的兴衰与政党格局等,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学术亮点 。总体而言,学界对“他信系”政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泰爱泰党时期,对人民力量党、为泰党涉猎不多,对“他信系”政党的系统性和长时段的探讨存在不足,缺乏对政党适应性及其与社会群体关系的深层关注。政党一直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政党的组织运作及其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决定了政党的兴衰。政党社会学可以分为“政党中的社会”和“社会中的政党”两种研究维度:前者关注政党内部构成的“小社会”,即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后者探讨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比如政党的社会基础、合法性来源、社会功能等。本文采用政党社会学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他信系”政党的生存发展能力与未来前景。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在阐述“他信系”政党的发展脉络之后,探讨“政党中的社会”,即“他信系”政党的内部组织运作及其适应性;其次,探讨“社会中的政党”,以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为中心,聚焦“他信系”政党的合法性建构及其对外部社会的塑造;最后,在前述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他信系”政党面临的难题及其未来在泰国政治发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一 “他信系”政党:发展脉络与选举表现
泰国是东南亚较早建立政党的国家之一。1928年泰国第一个政党“民党”成立,该党在1932年推翻君主专制的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此后半个世纪里,受制于军人独裁政权和传统文化,泰国政党的发展时断时续,十分曲折。20世纪80年代后期,军人逐渐退出政治舞台,泰国政党迎来快速发展期。进入90年代,民主党、泰国党和新希望党等先后上台执政。1997年宪法的颁布推进了泰国政党的整合和制度化发展,为大型政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正是得益于这种制度变迁,2001年泰爱泰党登上历史舞台,使得泰国逐渐形成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但2006年和2014年先后发生的军事政变再次打断泰国政党政治的有序发展进程。2017年新宪法和政党法的颁布使得泰国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约束,泰国政党政治呈现出显著的“泰式民主”特征。尽管目前泰国政党政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但在公民社会蓬勃发展的泰国,民主文化逐渐在民众中扎根,政党作为联结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核心力量,其作用的发挥具有牢固的民意基础。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保守力量的衰落,泰国政党仍有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关键性角色。
(一)泰爱泰党、人民力量党和为泰党一脉相承
泰爱泰党于1998年7月14日由泰国前总理、电信大亨他信· 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联合颂奇·乍都西披塔(Somkid Jatusripitak)、琛玛叻·伊少朗军·纳阿育陀耶(Thammarak Isarangkura na Ayudhaya)等人共同创立
。泰爱泰党奉行平民主义的政治理念,其支持者主要来自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他信长期担任该党党魁,并两度出任政府总理。2006年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后,他信被迫辞去总理职位,长期流亡海外。2007年5月30日,泰国宪法法院以违反选举法为由,判决解散泰爱泰党,其111名执行委员自解散之日起5年禁止参政 。泰爱泰党被解散后,其主要力量集结组成“泰爱泰集团”。2007年7月28日,“泰爱泰集团”集体加入人民力量党。随后,人民力量党高层改组,他信的政治亲信沙马·顺达卫(Samak Sundaravej)出任人民力量党主席,曾任他信政府信息技术与通讯部长的素拉蓬·多威差猜恭(Surapong Tovichakchaikul)担任秘书长,36名执行委员中亦有不少原泰爱泰党成员。至此,泰爱泰党借助人民力量党的“壳”实现政治重生。改组后的人民力量党继承了泰爱泰党的政治理念,并在上台执政后延续他信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承诺致力于解除泰爱泰党高层5年不得参政的禁令,允许他信回国并撤销对他的一切指控。
2008年12月2日,泰国宪法法院以选举舞弊为由宣布解散人民力量党,他信妹夫、时任人民力量党党魁颂猜·翁沙瓦(Somchai Wongsawat)和执行委员共37人被禁止参政5年。12月3日,人民力量党成员集体加入为泰党,为泰党可谓人民力量党为应对宪法法院解散危机寻找的“替身”。他信作为为泰党的灵魂人物,长期通过各种形式影响为泰党高层的决策。2011年大选,他信妹妹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被推选为为泰党总理候选人,而为泰党的一项竞选口号便是“他信思索,为泰实施”。同年8月,英拉出任泰国总理。为泰党在执政期间延续他信的经济社会政策,谋求通过制定“特赦法案”,为他信回国创造条件,但遭到民主党等反对派力量的强烈反对。2019年3月,时任为泰党领导人的素达拉·革育拉攀(Sudarat Keyuraphan)
明确表示:“虽然他信博士按照宪法规定,不能管理政党,但他的许多思想和政策已成为为泰党的哲学和工作方式”,“我们将继续秉承其哲学和原则,并通过增强民众的购买力来造福泰国人民”。不难发现,从泰爱泰党到人民力量党,再到为泰党,这三个政党的人员构成、政治理念、政治遗产一脉相承,其政治基础也主要在泰国的北部、东北部地区。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其党标中发现端倪,泰爱泰党和人民力量党的党标外形十分相似,为泰党的党标则直接将泰爱泰党和人民力量党的党标拼合在一起,体现了该党对二者的继承性。
(二)选举的“常胜军”
2001—2019年,泰国共进行了五次有效大选。“他信系”政党均获得最多国会议席(见表1),长期保持国会下议院第一大党地位,可谓选举的“常胜军”。
表1 “他信系”政党历次选举结果
2001年,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泰爱泰党首次参加大选,击败卫冕总理川·立派(Chuan Leekphai)领导的老牌政党——民主党,在下议院的500个议席中,获得248席(含200个选区议席和48个政党议席),得以首次上台执政,而民主党只获得128席,其他主要政党如泰国民族党、国家发展党分别获得41席和29席,获得36席的新希望党在大选后则并入泰爱泰党
。泰爱泰党上台执政后积极兑现竞选承诺,赢得民众广泛的支持。2005年2月泰国迎来新一届下议院选举,泰爱泰党一举夺得500个议席中的377席,而民主党再尝败绩,仅获得96席。泰爱泰党成为泰国政党史上首个拥有下议院简单多数席位的政党,并获单独组阁权。他信由此成为泰国首位任期满四年的总理和第一位通过选举连任的民选总理。
2006年9月,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2007年8月,泰国实施新宪法并逐步开放党禁。同年12月,泰国再次举行大选。改组自泰爱泰党的人民力量党,虽面对逆境,仍赢得下议院480个席位中的233席,继续保持国会第一大党的席位
。2008年1月,人民力量党候选人沙马被推选为泰国总理。2011年7月,泰国举行第26届国会选举,作为人民力量党替身的为泰党一举赢得下议院500个席位中的265席,民主党、泰自豪党、国家发展党分别获得159席、34席和19席。这是“他信系”政党第二次获得下议院半数以上席位。同年8月,以英拉为首的新政府宣告成立。但其后,泰国政坛经历了2014年军事政变、英拉被判违宪并解职、2017年新宪法实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2019年泰国再度迎来大选,为泰党获得下议院500个议席中的136席,仍是国会中获得议席最多的政党。在本次选举中,为泰党席位数较以往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是新的选举制度的限制,分区议席和不分区议席存在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如果得票率固定,选区议席赢得越多,反而会减少其按政党比例所获议席
。此举导致大党优势被削弱,中小政党的议席得到扩张,而为泰党最终也未能获得任何不分区议席。其次,军政府迟迟不愿开放党禁和持续打压,对为泰党的选举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为泰党为减少选举限制和规避被解散的风险,推动成立泰护国党、泰自由党作为大选的辅助党。但2019年3月7日,泰护国党被选举委员会解散,导致他信阵营的泰护国党和为泰党在101个选区均没有候选人,加之临近选举,为泰党痛失臂膀,几乎无法补救。有鉴于此,为泰党仍能在选举中保持国会下议院第一大党的地位,实属难能可贵,显示出强大的民意基础和政治韧性。根据2017年宪法和相关制度的规定,泰国总理人选在上议院的第一个任期内由上、下议院共同表决选出,而上议院250名议员均由“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指派,因此,巴育阵营只要在下议院获得126个议席支持,便可决定总理人选 ,这最终导致为泰党未能在2019年重新上台执政。尽管如此,目前为泰党仍是在野党联盟的领导者,也是在议会中与执政联盟进行政党博弈的主导力量。二 “政党中的社会”:“他信系”政党的组织运作与内部适应性(24)政党适应性 (party adaptation) 通常是指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组织自身和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是政党组织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政党适应性可以分为内部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是指政党如何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自身力量,涉及政党的组织结构、人员调整、内部整合、经济保障等因素;外部适应性是指政党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性的输入与输出活动,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政党的发展。参见聂平平、武建强:《西方政党适应性问题理论述评》,《新视野》2010年第4期;〈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14页。
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路径来看,政党社会学的焦点是“政党中的社会”,即政党是如何通过组织运作,建立和维持其内部支配关系(小社会)的。“他信系”政党的生命力和内部适应性的建构,就政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而言,主要得益于有效的精英吸纳、他信的领袖特质、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企业化的组织管理以及强大的财源供给等因素。
(一)精英吸纳与政党包容性
精英是政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关键力量。政党要在政治竞争中获胜,需要增强组织的包容性,不断深化吸纳社会精英的能力,通过“组织化调控”将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新旧精英纳入其中。政党组织吸纳社会精英,可以增进政党对新技术、管理经验的掌握,换取政治支持,以更好地融入环境并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而提高政党的运作绩效和适应性。“他信系”政党自创党伊始,就是各界社会精英的集合体,具有较强的包容性。1996年他信脱离正义力量党后,开始为筹组自己的政党做准备,并广泛结交社会精英。1998年泰爱泰党创党的23名成员来源十分多元,既有政界、军界、学界的精英,也包括了媒体记者、律师、学生、社会运动改革者等,其中13人具有博士学位
。泰爱泰党的决策层聚集了布拉猜·扁颂汶(Purachai Piumsombun)、颂奇·乍都西披塔(Somkid Jatusripitak)、攀塞·温雅叻(Pansak Vinyarath)、素拉蓬·薛翁里(Surapong Seupwonglee)、巴帕·班雅察叻(Praphat Panyachatrak)等一批精英。其中,经济学博士颂奇是泰爱泰党经济决策的主要操盘手,曾为学运领袖的巴帕则提出草根农民政策,后为他信采纳 。“他信系”政党既善于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吸纳各类社会精英,同时也深谙泰国传统庇护手段,通过与政治人物和政治派系结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吸纳了大批政党人物。泰爱泰党成立后,以选举资金和宣传支持、丰厚的议员津贴
、内阁职位安排、政策资源分配许诺等为“诱饵”,将以差瓦立·永猜育( Chavalit Yongchaiyudh)为首的新希望党派(New Aspiration)、以差徒龙·猜森(Chaturon Chaisaeng)为首的北柳府派(Chachoengsao)、以本初·迪通(Bunchu Treetong)为首的南邦府派(Lampang)、以宽布莲(Khuepluem)家族为首的春武里府派(Chonhuri)、以素瓦·利达潘格(Suwat Liptapanlop)为首的国家发展党(Chart Pattana Party)等政治力量笼络其中,为己所用。2001年大选前,泰爱泰党已经拥有117名从其他各党加入的国会议员 ,大大提高了选举的胜算,同时也削弱了竞争对手。沙努·天通(Sanoh Thienthong)是泰国资深的政治人物和掮客。他于1976年成为国会议员,1994年担任泰国民族党秘书长和班汉政府的卫生部长,1996年加入新希望党担任秘书长,并出任差瓦立政府内政部长,2001年在他信的招揽之下,归附泰爱泰党并担任首席顾问
。其领导的汪喃耶(Wang Nam Yen)派系一直是泰爱泰党执政的重要支柱。他信执政后期,沙努与他信的矛盾扩大,因此他脱离泰爱泰党,并成立新党。2011年,“他信系”政党不计前嫌,邀请沙努加入为泰党,在其助力下,英拉顺利当选总理。此后沙努一直是为泰党的重要成员,并担任国会议员。“他信系”政党对沙努派系的吸纳,凸显了该组织的包容性。通过维持政党组织的包容性,不断吸纳社会精英,“他信系”政党实现了团队的壮大与稳定,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领袖行为特质与领导层平稳过渡
政党领袖是政党内部关系的主导者,其存在与延续对政党的稳定至关重要。强势的政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而他信便是这样的领袖。他信在从政前是泰国著名的电信大亨,但其奋斗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严重的挫败。他信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自身理想与信念的坚持,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积累了过人的经验和能力,也锻造了他百折不挠、克服万难的意志和决心。他信是泰国近30年来罕有的具有领袖魅力的政治人物,在民众面前,成功塑造了现代主义改革者和底层人民代言人的形象:在城市商业精英面前,他信常常身着西装和商业制服,演讲中充斥着英语单词和比尔·盖茨的名言,表明其引领泰国经济腾飞的能力;而面对泰国东北部、北部地区的农民,他信喜欢脱下西装,大幅敞开衬衫领口,让头发稍显蓬乱,并且不再在演讲中用英语彰显其国际视野和现代理念,而是用方言和粗俗的玩笑接近底层民众
。此外,长期的商业历练深刻影响了他信领导政党的行为模式,他将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党建和选举之中,形成较为有效的政党运作模式和竞选模式,强化了政党政策的执行力。由于深受他信的影响,无论是人民力量党还是为泰党,都十分重视商业包装与行销,着力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展现其解决泰国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面对各种政治风险,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三)组织管理与财源供给
泰国政党的制度化水平总体较低,但“他信系”政党相对于其他政党,在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内外环境发展的需要。泰爱泰党重视发展党员,党纲凸显民主价值与平民精神,由此吸引了一批忠实的党员与支持者;其基层组织建设也较为完善,依照商品营销理念设立组织机构,先在曼谷设立总部负责统筹协调,同时在泰国中、南、北、东北四大区设立分区机构,在全国400个选区设立“分销商”(选区支部),针对各选区的选民作深入经营。后继的为泰党为了生存和发展,建立战略委员会负责统筹、制定全党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同时在党内成立公共关系、法律、联络等多个委员会,鼓励各方参与,选贤举能,增加党内事务协调,提升凝聚力;为增强吸引青年的能力,在党内成立泰国青年学院,大力培养和储备优秀青年政治精英,以继承为泰党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并且,为降低被解散的负面影响,为泰党减少了中央执委会的人数,规定党主席和总理候选人不能为同一个人
。政党经费是支持政党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组织运作效率的物质保证。充足的经费保障可以激发政党的活力,有助于其充分发挥利益表达和整合、纲领制定、政治动员、精英培养等功能。因此,一个强大的政党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源供给。泰国政党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资金补贴
、党员捐款、企业和私人捐助等。在国家资金补贴方面,2001—2013年,除了受政党解散影响的部分年份外,“他信系”政党获得的经费补助均超过民主党、泰国党、泰国发展党等 。企业和私人的捐助构成“他信系”政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西那瓦家族则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他信在接受采访曾表示:“泰爱泰党接受的捐款,大部分来自我的口袋;我用自己多余的钱,没有给家人增添负担;我们用自己的钱开始,不欠任何人的恩情。” 他信组建泰爱泰党前已是泰国家喻户晓的电信大亨,也曾是唯一入选《财富》杂志全球富豪榜的泰国人——2006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西那瓦家族资产高达22亿美元。他信被解职流亡海外后,其家族的部分财产被政府冻结或收缴,但仍然保有雄厚实力——2021年他信个人仍拥有20亿美元的资产。西那瓦家族凭借雄厚的资金为“他信系”政党的发展运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费,而且绝大多数捐助都是通过中间人或秘密的方式进行。资料显示,他信的时任妻子朴乍曼· 西那瓦(Pojaman Shinawatra)仅在2000—2003年间就向泰爱泰党捐款八次,总额逾三亿多泰铢 ;2013年,他信的女儿萍通塔· 西那瓦(Pinthongta Shinawatra)通过名下的公司向为泰党提供了867.22万泰铢政治献金 。此外,“他信系”政党与泰国商界关系历来密切,正大集团、盘谷银行、BEC世界等企业集团都曾是其经费的重要来源。强大的财源供给赋予“他信系”政党较其他政党更强的生命力。三 “社会中的政党”:“他信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与社会塑造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作为“亚洲四小虎”的泰国经济快速发展,1961—2019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5.93%,人均GDP也从107美元增加至7807美元。但由于国内政策和分配的不合理,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未解决泰国经济社会深层次的不平等问题。时至今日,泰国仍然是全球贫富最为悬殊的国家之一。城市与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固化,曼谷和外围地区以及产业部门之间发展失衡,构成了泰国经济社会结构最显著的特征。泰国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催生了泰国草根民众和外府对现有政治分配格局的不满,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在“他信系”政党上台之前,以农民为主的草根阶层虽然在选民数量中占据优势,但力量分散、碎片化,缺少政治组织动员,难以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争取政治话语权;泰国东北部、北部地区处于国家政治的边缘,其选举长期被地方豪强垄断,无力改变以曼谷都市圈为中心的政治体系。泰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问题以及草根阶层和外围地区的政治困境,为“他信系”政党进行政治“耦合”提供了原料,也构成了“他信系”政党发展的外在环境。“他信系”政党与外部社会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合法性来源及其建构
政党合法性的来源是指政党获得社会成员认可(即合法性)的方式和渠道,其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制度规则、意识形态(政治纲领)、“有效的利益代表”。从制度规则来看,在非军人执政时期,泰国实行“竞争选举式民主”,政党被视为选举工具,与选举相关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规则构成泰国政党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包括“他信系”政党在内的泰国政党,可以通过遵守选举法则、竞争法则以及政党执政法则,开展选举竞争,与社会进行互动,获得合法性来源。
除了制度规则外,相比其他泰国政党,“他信系”政党更注重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来建构自身的合法性。而“他信系”政党之所以能够提出符合草根阶层需求的政纲,成为他们“有效的利益代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身对泰国经济社会结构问题的深刻感知和洞察,得益于对泰国底层民众诉求的认真倾听和回应。泰国被称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以2016年为例,占泰国总人口1%的最富有公民获得20%的国民收入,月均收入超过11,000美元;占泰国总人口10%的富有公民获得53.6%的国民收入,月均收入达2900美元;占泰国总人口50%的低收入公民只获得国民收入的13%,人均月收入仅150美元。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8年泰国的财富基尼系数高达0.902,超过绝大多数国家,占泰国总人口5%的最富有人群拥有该国高达79.9%的财富。与此同时,泰国长期推行“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导致城乡经济鸿沟扩大。城市地区存在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经济,生活水平较高,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资源及政府服务;农村地区则是落后的农业经济,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教育、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根据泰国官方统计,农村的贫困率一直是城市的三倍左右,有时高达六倍。1988年农村地区贫困率为40.3%,城市地区为12.6%;至2002年,农村地区的贫困率为12.6%,而城市地区仅为4.0%(见表2)。城乡教育也严重不平等,2013年城市高等教育净入学率为39.5%,农村地区仅为18.0%。卫生资源则高度集中于城市,21世纪初曼谷地区每879人有一名医生,而在农村人口集中的东北部和北部地区,分别是每7466人和每4534人才配有一名医生。
表2 泰国城市与农村地区贫困率(1988—2002年) (单位:%)
长期以来,“他信系”政党之外的政治力量,对于泰国经济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给予真正的关注;对于草根民众的诉求,他们有的选择忽视,有的则无力改变。而“他信系”政党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认真关注泰国贫困问题和乡村问题并付诸行动的政党。他信曾指出,政党与人民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契约,这决定了人民与政党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政党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必须把为人民解决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基于此,“他信系”政党自成立伊始,就提出“新思维、新做法,为国民服务”的政治口号,确立了“一切以人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政治纲领,突出平民精神和民主价值,由此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党内成员与支持者。不过,美好的政治纲领并不足以保证“他信系”政党持久地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可。因此,“他信系”政党在执政之后,将政治纲领付诸实施,努力实现支持者的利益诉求。如他信政府推行农村百万基金计划、“30泰铢普惠医疗”、“一村一产品”、“农民三年缓债和免税”等一系列政策,建立平民银行、扶助中小企业、打击毒品犯罪等等。代表人民力量党执政的沙马政府和颂猜政府则推出湄公河引水计划、控制食品价格政策、社会弱势群体脱贫计划等。英拉政府除了延续他信时期的政策之外,还实施大学毕业生和劳工最低工资政策、大米典押政策等。2001—2015年期间,占泰国总人口50%的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增长了220%,而占泰国总人口10%的富人群体收入只增加了30%。泰国底层民众收入的增加是他信和英拉政府2001年和2014年制定的社会政策的直接而必然的结果。
总的来说,“他信系”政党通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满足了底层民众的迫切需求,较为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社会成员的“有效的利益代表”,进而获得持久的合法性。实际上,合法性是一种“因时因地的哲学”。一方面,“他信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具有时代性,反映了21世纪以来泰国底层民众对国家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实现公平分配的阶段性诉求。另一方面,“他信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形成于自身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具有鲜明的泰国经济社会特征,而且其合法性因其所处地区的不同,存在强弱差异。显然,“他信系”政党在东北部、北部地区获得的社会认可要高于泰国其他地区。
(二)有效的社会塑造
政党与社会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政党被社会结构塑造,反映社会群体的认同和诉求;另一方面,政党具有相对的自主性,政党可以在社会结构的限定条件和范围之内,主动塑造社会。
“他信系”政党对泰国社会的塑造,首先体现在对草根阶层这一社会群体的塑造。在泰爱泰党成立之前,泰国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占总人口的多数,但他们是分散的个体。由于受经济条件、知识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的束缚,这个阶层从未在泰国政坛扮演过重要角色,充其量只是政客们的政治工具,他们的不满与发展困境也没有被赋予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1998年他信组建政党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底层民众,从中发现了巨大的政治价值。“他信系”政党借助先进的选举营销策略、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深入农村和基层进行广泛宣传和社会动员,并在执政后兑现选举承诺,逐步将泰国社会结构层面的差异和矛盾塑造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并由此转变成底层民众集体行动的基石。至此,碎片化、分散化的个体农民和城市贫民被整合成认同感一致的群体,草根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影响泰国政治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当支持“他信系”政党等于维护自身发展权益成为草根阶层的政治自觉意识之后,他们在历次大选投票上给予了“他信系”政党关键性的支持。以2011年大选为例,从选民的社会特征角度看,为泰党在农民群体中的支持率为66.6%,而民主党仅为26.1%;在农村地区,为泰党获得61.9%的选民的支持,而民主党只获得29.1%的选民的支持
。“他信系”政党通过对农村地区原有组织资源的重组和整编,建构起广泛的基层网络,草根阶层具备了相当的政治动员能力。当自己的分配权益受损时,草根阶层不再选择沉默和逆来顺受,开始以更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甚至不惜进行社会抗争。2006年,他信政权被军事政变推翻后,以农民为主体的“红衫军”兴起,开展了大规模示威运动。2009年和2010年,“红衫军”先后两次组织10万外府的农民前往曼谷举行集会抗议;为争取国王特赦他信,“红衫军”发起“百万签名”行动,并在短时间内就征集到超过500万个签名。“红衫军”的示威运动成为制衡反他信力量的重要砝码,从侧翼给予他信力量有效支持,帮助处于危机时期的“他信系”政党维系了生存和发展。“他信系”政党成立后,日益关注泰国东北部、北部地区民众的发展困境,认识到该地区规模庞大的选民对议会选举的价值。与以往的政治力量不同,“他信系”政党致力于与外府选民发生直接联结,而无需通过地方“桩脚”与政治掮客,其领导人通过勤走基层,倾听民众的心声和诉求,迅速拉近与东北部、北部地区民众的情感距离;在集会上,“他信系”政党积极宣传新式民主价值观,鼓励民众用选票谋取应得的利益;在政策上,承诺边陲地区的民众可以分享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通过上述行动,“他信系”政党逐渐在东北部、北部地区构建起自己的社会根基,而东北部、北部地区的民众也将“他信系”政党视为自身利益的代言人,形成与首都地区不同的政治认知。当曼谷民众控诉他信是贪污犯、独裁者,对于“非曼谷”地区,特别是对东北部、北部地区民众而言,他信却是救星,是打压旧权贵的杰出领袖。这种对他信两极的评价,颠覆了以往传统政治的框架。在历次选举中,东北部、北部地区都是“他信系”政党的“票仓”。2011年大选,为泰党获得204个分区议席,其中153个(占总分区议席的75%)来自东北部、北部地区;2019年大选,为泰党获得136个分区议席,其中112个(占总分区议席的82.35%)来自上述两个地区。在“他信系”政党的塑造和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之下,东北部、北部地区民众政治意识已经觉醒,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被鼓励独立政治行动的新规范和价值观取代——他们挑战传统精英,走出原有的社区,通过民主的形式,用选票表达政治诉求,不再逆来顺受
。毋庸置疑,他们通过“他信系”政党品尝到国家资源分配的甜头之后,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因而比以往更加渴望在国家事务中发出自己声音,泰国政治已经无法回到20世纪曼谷精英独揽大权的时代。四 “他信系”政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他信系”政党凭借有效的组织运作、对外部社会环境的适应与塑造,建构起自己的社会根基,成为泰国历次大选的“常胜军”。其候选人五度出任总理,却两度因为军事政变而黯然下台,泰国政治也未能实现民主巩固。为什么“他信系”政党能在泰国政坛得势一时,却又功败垂成?这当中既与其自身的缺陷有关,也涉及如何处理与其他政治力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一)制度化水平较低
此外,“他信系”政党在吸纳其他政治力量的过程中,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内部派系众多,导致凝聚力不足,长期困扰“他信系”政党的发展。与民主党等政党相似,“他信系”政党也曾参与和组织街头运动,甚至酿成流血冲突,这是政党功能非制度化的体现。2011年和2019年的大选结果显示,“他信系”政党所获的大部分议席来自东北部、北部地区,而在其他地区斩获不多,其支持者存在地区化的风险,这也降低了其自身的制度化水平。学者们通常认为,他信系政党、民主党等泰国政党的低制度化水平,是导致泰国政治失序和民主转型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唯有建立强健的制度化政党,才能实现泰国政治的良性发展。
(二)未能弥合社会分裂
“他信系”政党通过有效的社会塑造,虽然构建起草根阶层的群体认同感和清晰的利益诉求认知,但也导致社会群体之间产生明显的对立感。这种社会塑造,一方面让“他信系”政党获得选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底层民众、中产阶级的社会矛盾和群体对抗。“他信系”政党执政后,在推行改革和惠农政策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未能有效平衡各阶层的利益。“他信系”政党的历届政府用全国的税收收入来弥补农村百万基金计划、“30泰铢普惠医疗”、“一村一产品”、“农民三年缓债和免税”、“大米典押”等惠农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事实上损害了中产阶级的利益。其推行的教育改革冲击了知识精英的利益,20所大学的1万多名青年教师因被纳入他信倡导的脱离公务员队伍计划而加薪无望;国有企业私有化、股份制改革使得自来水、煤气、电力等公司的大批职工下岗。这些行为引起包括工薪阶层在内的曼谷城市中产阶级的不满,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三)未能稳妥处理与传统力量的关系
泰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步履蹒跚,固然是因为保守力量的强大和历史传统的惯性,但也与泰国政党对政治妥协缺乏理解和认同密切相关。21世纪初,泰爱泰党的崛起曾一度为泰国民主巩固注入强心剂,但该党为了加强集权,在处理与官僚集团、军队、王室等传统力量关系的问题上过于武断和傲慢。2002年,泰爱泰党凭借席位优势,推动下议院通过行政机构和公务员改革的相关条例,借助撤并和增设机构、调整部门职责、重新安排部委高层常务官人选等手段,削弱了官僚集团的权力;同时,一批公职人员的利益也因所在机构被剥离出政府体系而遭到损害。“他信系”政党的行政改革,虽然提高了政务官对行政体系的掌控力,却得罪了官僚阶层,招致他们的怨恨。军队是泰国政治主要权力集团之一,“他信系”政党上台后,开始对军人集团进行渗透和限制。一方面,降低军费预算比重——泰国军费支出占中央政府支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8.06%降至2005年的5.47%,以压缩军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加强对军队的改革,干预军队的人事变动,安插亲信,以警察取代军队的部分安全职能。这引起了军人集团的强烈不满。
泰国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宪法赋予国王诸多权力,使得这个角色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1946年登基,地位十分尊崇,被誉为“泰国政治的稳定器”。长期以来,关心穷人被视为王室的“专利”,农村是普密蓬国王苦心耕耘的政治根基。“他信系”政党上台后,实施惠农政策,获得农民群体的拥护和支持,以至于外府的农民曾同时高举“他信万岁”和“拉玛九世万岁”的标语牌,这引起了国王的警觉。泰爱泰党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不利于国王在相对分散的政治力量中发挥制衡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王的影响力。此外,由于权力的膨胀,他信本人对国王的态度和言行较为傲慢,曾前往国王御用的玉佛寺祈福,挑战王室权威,引起外界广泛的批评;他还利用物质利益拉拢王室成员,分裂王室,导致普密蓬国王震怒。上述种种因素,损害了王室与“他信系”政党的关系。
“他信系”政党在施政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断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激化了与传统力量的矛盾,最终导致军队、官僚阶层、王室与中产阶级结成强大的反他信联盟,他们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斗争浪潮,直至将“他信系”政党及其政权推倒。经历多次政治挫折之后,近年来,“他信系”政党在处理与王室、军队及其他政党的关系上,逐渐变得灵活和审慎。他信家族开始谋求与泰国王室缓和关系。2019年,他信家族多名成员前往医院看望诗丽吉王后;2020年,他信前妻朴乍曼·达玛蓬(Potjaman Damapong)及女儿觐见泰王拉玛十世,并敬献先进的移动医疗车;2021年,当反政府团体提出废除“刑法112条”(冒犯君主罪)的诉求,为泰党表现得十分慎重,没有轻易表态,尽力避免重蹈“泰爱泰党时代”的覆辙。这些行为有助于“他信系”政党维系生存及发展的延续性。
除了上述难题之外,“他信系”政党目前也面临泰国政治生态的多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近年来,泰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2021年社交媒体用户高达5685万。Facebook、YouTube、Line等泰国民众常用的社交媒体正在改变传统政治传播的方式和路径,成为整合、动员民间团体和群体性活动的重要平台以及政治力量博弈的重要场域。面对数字时代新的趋势和变化,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塑造政党形象、传播政治理念、开展政治行动,将是为泰党提升政党能力的重要努力方向。2019大选结束后,由学生、非政府组织等发起的各种社会示威运动此起彼伏,导致原有的政治议题失焦,新的政治议题和政治力量的出现,可能会与“他信系”政党争夺支持者,进而压缩其发展空间。目前,18-35岁的年轻选民约占全国5000万合格选民的1/4,这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10余年的政治动荡,渴望改变,其政治参与意识更强,政治诉求更加多元。他们展现出不同于上一代的政治价值,成为影响泰国政治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量。如何争取年轻选民的支持,已构成为泰党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在现有法律和规则框架下,为泰党再次执政的难度较大,在长期缺乏执政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如何维持既有的选民基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结 语
从泰爱泰党到人民力量党,再到为泰党,“他信系”政党在泰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已存在20余年。尽管世人对其评价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他信系”政党在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促进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信系”政党能够近20年保持国会下议院第一大党地位,并在泰国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究其背后的原因,从内部来看,得益于该政党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从外部来看,得益于该政党对泰国社会结构的适应和塑造,它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建构自身的合法性,将泰国社会结构的矛盾转变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进而构筑起自己的社会根基。“他信系”政党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其制度化水平较低,未能弥合社会分裂,未能妥善处理与传统力量的关系,最终引发军人集团政治的回归。
政党与社会之间是不断互动、相互交织的关系:一方面,政党的诞生和发展有其社会结构的前提;另一方面,政党又具有能动性,能够主动塑造和整合社会。包括“他信系”政党在内的泰国政党,产生于本国既有的历史和文化土壤,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的包袱乃至“缺陷”,因此,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西方政党的发展模式和规范来要求它们,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数字时代社会的多元发展,泰国政党需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为泰党而言,仍需不断自我革新。在内部组织运作上,需要提升政党的自主性和系统性,实现政党与领袖关系的平衡,避免沦为他信家族的资产,同时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完善政党制度;在适应和塑造外部环境方面,需要摒弃一党之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最大的妥协和容忍,推动社会整合,扩大选民基础,避免地区化的取向。亨廷顿曾指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政党的力量,一种政治制度遭受军人干涉的几率与其政党的力量成反比。对于长期存在军人干政传统的泰国,若要实现政治转型和民主巩固,仍需依靠包括为泰党在内的政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