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阈下体育欣赏课课程建设研究
2022-10-15易国忠余玲陈珍银赵凯涛王岚
易国忠 余玲 陈珍银 赵凯涛 王岚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湖南长沙 410083)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的。
体育欣赏课是中南大学为适应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需求,而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融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和应用于一体,对体育运动项目历史起源、场地器材、技战术特征和欣赏点进行了介绍,课程中融入了精彩的图片和视频,促使学生产生美好的内心体验,领悟体育的真谛,达到精神愉悦和实现体育审美的教学实践活动。
1 体育欣赏课教学现状
体育欣赏课作为中南大学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不限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人文素质选修课,一直深受全校本科生的广泛关注。体育欣赏课共有32学时,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体育欣赏概论、测量类项目欣赏、评分类项目欣赏、得分类项目欣赏、命中类项目欣赏、制胜类项目欣赏等。从2011年起,由一名任课教师授课调整为多名教师授课,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坚持教学、教改、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过程见图1。
图1 体育欣赏选修课课程建设过程图
体育欣赏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性的体育欣赏,通过对体育欣赏内容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探索分析,把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文化自信等德育因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完善人格,增强审美能力,达成课程思政功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对提升体育欣赏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思辨性,深化体育欣赏的教学内涵,提升体育欣赏教学的效果,促进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结果
该研究旨在了解学生选修体育欣赏课的动机、学习态度、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情况,为本课程的后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分别在2020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面向全校选修本课程的本科生在课堂中(第15 周)发放电子问卷二维码,共收取有效问卷235份,其中2020级36份,2019级74份,2018级90份,2017级35份。从问卷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并已完成体育欣赏选修课学习,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 学生选修体育欣赏课的动机
学生选修体育欣赏课的动机首先是发展兴趣爱好,有104 人,占44.26%,其次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有67人,占比为28.51%;不是因为有学长建议或同学推荐的,占11.91%,不是单纯因容易通过考试拿到学分的,占15.32%,说明他们的选择更加客观和理性。
毛清华等人研究表明,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大部分学生选择课程的强有力因素。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选课时关注的是求知欲望和兴趣爱好,选修体育欣赏课是希望在课程学习期间获得对体育比赛或表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课程的学习价值。在此次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予以较高的关注,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能通过言行传递给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容易通过考试和学长建议或同学推荐的关注较少,说明学生选修课程的态度较为端正,对选修课的目的认识较好,通过选修课学习达到提高自身知识面和开阔视野的目的。
2.2 影响学生选修体育欣赏课的因素
学生在选修体育欣赏课时会考虑对课程是否感兴趣(36.17%)和任课教师的口碑情况(28.15%),根据中南大学的培养计划(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文化素质类选修不少于6学分,每个学生须修读4学分其他学科门类课程和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要求,学生也会考虑该要求而选择体育欣赏课。
2.3 选修体育欣赏课的课程满意度
学生对体育欣赏课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处于相对满意的水平。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师生互动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对教师的执教素养(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表示满意,有82.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示满意,有92.5%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氛围融洽,积极与学生互动)满意,有87.1%的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授课条理清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授课生动且理论联系实际)表示满意。
2.4 选修体育欣赏课课程结课方案
选修体育欣赏课程的学生希望课程的结课,采用开卷考试(50.64%)和小论文(40%)的形式,再结合上课的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希望课堂口试的仅有15人,只有7 名学生选择闭卷考试。这也提示在体育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结课方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合作学习能力,通过以考促学和以考促教,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议教师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适当增加平时成绩(考勤率、课堂提问、课堂演示)的比例,结合学生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 教学改革思考
3.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学习体育欣赏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体育欣赏的方式和方法,不同运动项目的欣赏和进行实践欣赏等。使学生了解一定的体育知识,包括各项目的历史、器材、主要赛事、竞赛规则和基本技战术。通过对运动项目的介绍,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类体育项目的有关知识,真正欣赏体育比赛的真、善、美。最终达成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终身体育和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3.2 精选课程内容
课程组与课程思政专家深度合作,以夯实基础、服务高校、以人为本、拓展提升为指导,对传统教材进行增删、整合、拓展与延伸,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育性与艺术性,以基础、应用、拓展3个模块,构建课程内容,并制作和完善教学资源。
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范立德。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介绍和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明德与精技之间的互融,学生在精练、精研、精磨运动与健康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自控性和自制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可以协同技能精进而习练和养成。将学生普遍关注的体育资源以及体育精神有的放矢地融入课程的讲解中,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3.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思政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点内容之一。请校内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讲解大学生体育赛事,让学生走进体育赛场,让学生掌握欣赏的要领,赏析优秀经典的体育比赛,使学生形成兴趣—尝试—有学习愿望—锻炼身体—想成为运动员—展示自我—终身体育的良性循环,增强体育意识,达到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真正使学生成为爱体育、爱运动、爱工作、爱生活的素质型人才。
3.4 考核方式多样化
基于学生的意见反馈,学生倾向于轻松的教学课堂环境和较为简单的考核方式。因此,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从出勤率、课堂讨论、PPT介绍等方面进行评价,期末考核采用小论文形式。
4 结语
该研究力求打造一门从内容到方法,从过程到评价都符合“金课”要求的具有示范性、共享性的通识教育类课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开拓创新中实现艺术表现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