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汉混合编班学生的教学适应性和教学效果趋同分析
——以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2022-10-15张靓靓张婧婧李勇伟

科教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汉语言适应性学习效果

张靓靓,张婧婧*,李勇伟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3.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进入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随着民汉合班教学管理的逐步推进,以民汉合班为基础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成为新疆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教学适应性强调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动机、能力倾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文通过调查、座谈了解民汉合班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找出合班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趋同转变,探索提升民汉合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 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分析

1.1 调查对象

笔者以新疆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民汉合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465 名民汉合班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与座谈,其中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学生的生源以疆外居多,其中汉族学生占多数,男女比例相当,女生稍多,高考成绩在300~600 分范围不等,中学阶段学习基础存在固有差异。

1.2 民汉学生学习特点分析(见表2)

表2 民汉学生学习特点交叉分析表

根据调查,在民汉合班教学适应性调查中,民汉合班的教学形式使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压力感增大,同时学习动力也增强。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民汉学生都认为是没有认真复习、课程学习难度大原因,与其学习状态直接相关。民汉合班教学提倡学习能力的均衡培养,主张互助,相比而言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意愿较强烈。民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异较为显著,少数民族语言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知识内化的意识淡薄。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诉求调查中,民汉学生都希望任课教师能够及时归纳总结内容,侧重讲习题、讲案例。

基于上述调查,民汉学生在合班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与分班教学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考试成绩、自学能力、民汉互助、教学诉求等方面与分班教学过程基本一致。

1.3 教学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对上述调查进行梳理过程中,笔者将10 个可能对民汉合班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与学生的教学适应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如表3 所示。

表3 学生教学适应性相关分析

据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喜好和适应合班教学的相关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民汉合班对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或是学习动力与适应合班教学之间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学生适应合班教学与其汉语言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02,呈现正相关关系。学生适应合班教学与老师的讲课节奏之间的显著性最强。学生适应合班教学和希望任课老师给予学习指导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综合上述各因素可知,影响学生教学适应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学生对学习压力的适应、对专业学习的喜好、对老师讲课节奏的适应及老师的教学指导方式等。

2 民汉学生学习趋同分析

2.1 学生学习特点的趋同转变

在民汉合班、合宿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在相互借鉴中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在对民汉学生跟踪调查中发现,在合班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得到提升,认为老师讲课节奏太快的学生数量在减少;民汉学生对成绩的重视度普遍提高。虽然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体减弱,但提升了对结课考试的重视。他们都关注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并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整体学习效果呈现趋同转变,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学习特点趋同转变

由图1 可以看出,在民汉学生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学习特点呈趋同发展,民汉合班中少数民族语言学生活泼好动,与汉语言学生含蓄内敛的学习风格形成反差,但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和主观意愿呈现逐步一致的发展趋势。教师既关注进步较慢的学生,也考虑照顾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民汉合班学生成绩普遍介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班级之间,呈趋同转变。

2.2 学生成绩变化的因素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表现可以看出,民汉学生学习效果并没有超越既定的成绩预期,学习效果呈现趋同,其变化原因分析如表4 所示。

表4 学生成绩趋同因素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在大学通识课程成绩和学生生源地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学生高考总分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影响着入学之后通识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影响着与之相关的专业教学效果。针对性地减弱学习基础带来的影响力,是合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3 教学适应性与成绩趋同的关系

影响学生对民汉合班教学的适应性因素与学生成绩的趋同转变因素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对专业的喜好、汉语言水平、合班的学习压力、老师的上课节奏和教学的指导方式等对合班教学的适应性影响较大。而生源地、高考分数、学习基础是影响学生成绩趋同的重要因素,改善民汉合班学生教学适应性需要任课教师把握好上课节奏,了解学生的汉语言水平,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而对学习效果趋同进行正向引导时,需要关注学生之间学习基础差异,通过民汉学习互助缩小差距。学生适应民汉合班教学,是合班教学开展的前提,要实现民汉学生教学效果的正向趋同,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更为扎实的学习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在互助学习中的共同进步。

4 结语

目前,民汉合班教学有很多需要深入的研究方向,如探索合理的奖优罚劣的教学制度,提升学习的互助策略,探索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起点教育,培养民汉学生学科竞赛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发挥民汉优势取长补短等,都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与积累。

*通讯作者:张婧婧

猜你喜欢

汉语言适应性学习效果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莲心宝宝有话说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