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2022-10-15薛娜娜程军回

科教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农化思政土壤

薛娜娜*,赵 丹,徐 巧,张 凯,程军回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已成为新农科建设的新目标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涉农高校作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培养摇篮,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知农爱农懂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当今农学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服务三农意识不强,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和专业认同感不高的现象。因此,高校在对涉农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合理科学地融入思政教学,培养兼具“大国三农”情怀和精湛专业技能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在2020 年6 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立德树人的根本在于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的目的则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也对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应当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知农、爱农的创新型人才。纲要为涉农专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土壤农化分析”作为农林草等相关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主要科技支持。该课程自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建立之初便开始开设,年均承担2 个班级100 多名学生累计112 个课时的专业技能教育。该课程主要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以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契机,几代人扎根边疆潜心耕耘,建设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培养体系。目前,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进一步推动课程育德育人作用,激发学生投身农业,服务农业和扎根基层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1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痛点分析

学生是教学和实践创新活动的主体。然而,目前涉农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属于冷门专业,学生对涉农专业认知不全面、认可度低。而已入学学生中,部分同学自我认知不到位、专业思想不稳定、排斥心理严重、职业规划不积极,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受限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西部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主动性、创新性不够且提升难度较大。

作为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土壤农化分析”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上偏重于实验操作。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论课程中难以提起兴趣,而在实验课程中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实验步骤等在教材上都有记载,只需“照本宣科”依实验步骤机械化地完成操作即可,并不知道所学知识和技能该如何服务于“三农”。因此,面对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专业学科发展的新理念,研究和制订适合区域特色的专业思想教育方案十分必要。

2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土壤农化分析是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植物营养与施肥学科的发展及指导农业生产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职责使命,深挖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并将课堂思政内容与干旱半干旱区新农科发展特色充分融合,借助学院研究成果案例,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增强学生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及专业认同感(图1)。

图1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思政内容教学设计

2.1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奉献精神

在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中辅以实际案例介绍,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于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的融入。如在课程导论部分,通过视频学习及相关材料的查询,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摸清土壤的底细对农业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现在,在短短几十年间,我国已逐步从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农业强国,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之路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土壤农化分析的第一步在于样品的采集。笔者所在学院具有丰富的新疆土调经验和样品库,经过多年积累已然建成独具区域特色的土壤标本馆。通过课堂样品呈现及红色故事宣讲,实现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爱国奉献精神。此外,在“土壤养分循环导引”部分,以各类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来映射我们每一个独立个体。成长学习的过程即为养分汲取过程(知识等获取),之后便是回馈父母家人、回馈社会,回馈祖国的时候,使学生在对养分循环有一个整体理解的同时增强其奉献意识。

2.2 整合课程教学体系,提升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包括分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部分。土壤农化分析工作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讲述土壤水分及养分测定时可系统讲述土壤水分保持和养分含量精准测定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加深学生对绿色和系统发展理念的理解。

此外,通过整合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辅以实际案例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大学,而资源与环境学院多年来在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持续贡献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学院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质量保护成果案例为主,重点讲述其如何服务于精准施肥以及在提升新疆棉花品质及产量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同学们身边的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课程在相关学科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其专业认同感、责任感及专业自豪感。

3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认识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生搬硬套、流于形式,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出现脱节现象。因此,授课教师自身应做到不断深入学习挖掘课程中新的思政元素,不断加强自身对思政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在保证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其思想的教育。

3.2 加强思政教学过程的互动

课程思政应与专业教学同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单纯的“理论讲授+实验”的教学模式。应加强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角作用,通过交互式的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奉献精神,进而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加强其专业认同感,于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

4 结语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单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兼具“大国三农”情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唯专业教学论,应是通过专业+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育才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农化思政土壤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思政课“需求侧”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土壤的平行宇宙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