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思考*

2022-10-14唐敏惠汪雅菲

现代矿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安徽省基础区域

唐敏惠 汪雅菲

(1.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2.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区域地质调查是人类系统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过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技术方法[1-2]对选定地区的基础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性调查研究。1916—1949 年,我国借鉴欧美技术,主要采取1∶100 万小比例尺填图以了解中国地质概况。到20 世纪80 年代末期,结合前苏联地质工作经验,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自1990 年起,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工作分离,同欧美国家接轨,运用三大岩类填图指南与分类方案进行了1∶5 万地质填图。1999—2006 年,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开展了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006 年至今,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在各省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综合填图工作。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优势明显。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和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省内地质工作程度虽然相对较高,但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加大,资源安全保障任务艰巨,地质找矿工作亟待加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作为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是省内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全面总结了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成功经验,并对今后省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重点方向进行了探讨。

1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情况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程度较高,历经省内外地质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先后完成了1∶20万、1∶25万、1∶5万等不同比例尺图幅工作,成绩斐然。

1.1 1∶20万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安徽省跨31 幅1∶20 万标准图幅,主要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原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于20世纪60—70年代组织完成,现省域全覆盖。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是在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全省共计18幅,目前已完成10幅,其中有6幅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约占全省应测面积的59.44%,涵盖了省内大部分基岩地区。

1.2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1965 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 地质队在全国率先完成铜陵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其后在长江沿岸地区,安徽省区调队和省地矿局321 地质队、324 地质队、326 地质队进行了少量的1∶5 万区域地质调查。真正开展大规模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完成图幅共计214 幅,主要由安徽省区调队、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江苏省地质地调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完成,占全省图幅总数(350幅)的60.8%(图1)。安徽省主要成矿带已实现全覆盖,主要基岩出露区也已基本涵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部省战略合作实施以来,部署图幅48 个,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35 个,详见表1。

1.3 综合地质调查

为保障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划分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城镇发展边际线等提供地质依据和基础支撑,安徽省2015 年开始在重要矿集区和覆盖区尝试开展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物化遥、水工环地质、土地质量调查评价等调查工作于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目前实施项目2 个,图幅6 幅,分别为“1∶5 万铜陵幅、戴家汇幅综合地质调查试点”和“1∶5 万楚店集、高炉集、江集和望町集覆盖区综合地质调查”。

2 主要成果

2.1 全面提高了省内基础地质工作水平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不仅全面提升了安徽省基础地质调查水平,也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农业地质调查提供了地质背景资料,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治理、重大工程建设、城镇建设规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能成为普及地学知识的科学载体[3]。

2.2 创新了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理论和调查方法

浅覆盖区立体地质填图示范项目——“1∶5 万和县、当涂县、运漕、无为县幅、姚沟幅立体地质填图示范”采用遥感地质调查、系统的地表地质调查和第四系浅钻揭露、重磁异常数据处理和数据解译等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浅层立体地质填图工作。旨在查明基岩面及基岩面以上的地质体岩性组合、结构及空间展布特征与变化规律,构建了地面地质调查、钻探和地球物理调查等多源数据耦合后的地下地质结构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开发了相关的三维立体地质填图系统,为地质调查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智能、规范的立体地质填图信息处理平台。

厚覆盖区综合地质调查试点项目——“1∶5 万楚店集、高炉集、江望町集覆盖区综合地质调查”,针对淮北平原厚覆盖区提出了适宜的填图方法;取得了时限、气候背景和成因机制的新认识;查明了第四系地质结构,发现(2 518±110)Ma 新太古代岩浆活动,进一步佐证了华北陆块东南缘的陆壳生长。项目成果为地方产业布局、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规划提出了初步建议,同时对“引江济淮”工程对西淝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和重大工程选址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3 主要经验做法

安徽省一直高度重视基础性地质工作,“十二五”以来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幅提高了地质工作程度,为实现找矿突破、地质环境保护等奠定了基础,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1)以解决关键地质问题为突破口,提升省内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等关键带造就了安徽省成为研究这些地质学热点的地区。为促进基础地质研究的深入,在关键构造位置实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新的研究理论又推动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水平的提高。

(2)调查工作技术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提高了重要成矿区带基础调查的针对性和应用水平,深化了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的认识[4]。立足成矿带、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以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相应部署区域矿产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调查、立体地质填图等工作,推进矿集区深部探测、覆盖区矿产远景调查。

(3)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着眼服务矿产资源勘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总体布局,适时调整项目部署和工作重点,优化项目组织方式。

(4)用创新的科研成果推动公益性调查水平不断提高。充分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或根据实践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以推动新方法、新技术、新认识、新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地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4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省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 世纪60年代,其后逐步开展未有间断,20世纪60—70年代完成了1∶20 万区调工作,2000 年以来完成了1∶25 万主要基岩出露区区调工作,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有效指导了基础地质工作,提高了研究程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早期调查工作缺乏高精度数据支撑,图幅数据更新程度慢;跨省际图幅区调工作不过省,缺少关键地质地段调查,如1∶25 万常州幅缺少对省内九连山复背斜调查工作。个别图幅完成工作质量不高,部分图幅工作停留于完成工作量,项目工作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对区域基础地质问题把握和解决程度不够;不同图幅由于完成时间、完成单位的不同,造成图幅之间的接图不顺畅。

(2)地勘单位领军型人才普遍短缺,综合研究不足,地质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日常性事务性工作过多,无法全身心投入开展研究。

(3)地质工作先行性作用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地质工作的靶向性和精准度不够。

(4)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共享问题亟待解决,以需求为导向的地质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为社会提供服务有待加强。区域地质成果专题化、产品化程度不够,对国土空间规划、农业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撑不足。

(5)近5 a 来,因资金有限和工作重心调整,中央和地方均未再部署相关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影响了省内区域地质工作的开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5 下一步工作思考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领域研究水平也在进一步提高,对今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工作中,安徽省区调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深化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区、生态功能区、重要成矿区带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调查,加强基础地质理论和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的创新,提升对地球系统和矿产资源国情的认识水平,助力地质找矿突破和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全方位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结合工作现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部署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向:

(1)创新引领,基础支撑。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高精度分析测试技术,大力推广遥感、5G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创新思路,解决区域关键基础地质问题,以期理论知识和勘查方向实现突破,将省内基础地质调查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2)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加强基础地质资料更新,重点围绕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强省内重要规划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升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水平。

(3)需求导向,强化服务。地质勘查行业的业务布局正在由传统的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向支撑服务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转变[5]。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结合皖北“四化”新要求,在重要经济区带和有条件的覆盖区,有针对性地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加强地质、矿产、水工环条件评价,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4)面上调查,专题深入。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或特定的需求,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解决影响省内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专题调查与研究一体化、多种比例尺配套的系列地质填图,应用智能技术,转变填图方式,实现填图到数据+编图+研究的“三位一体”[6]。

(5)中央地方,统筹部署。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着力提升地球系统科学认知水平和全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中央统筹计划,地方配套实施。高度重视基础地质工作的延续性,加强制度管理和系统建设,维持一定的资金投入,保留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地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6 结语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从1∶20 万到1∶5 万以及综合地质调查等,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在基础地质理论和填图方法上取得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关键带调查不深入、部分填图质量不高、高精度数据缺乏、资料共享难、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不精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省内区调工作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全力提升基础地质工作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安徽省基础区域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