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致病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2022-10-14张正荣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文│张正荣(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我国猪养殖数量较大,总量占世界总数一半以上,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现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多,疫病防控成为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依然有很多疫病无法控制,如仔猪水肿病。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国仔猪水肿病的高发时期,伴有散发性、流行性的特点。此病属于急性病症,通常伴有发病快、病期短和死亡率高等特征,并且在诊断时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症,延误最佳治疗时期,给养殖场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必须要对仔猪水肿病进行综合防治,切实控制与减少发病率,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流行病学
仔猪水肿病体现出明显的地方流行性特点,没有季节区分,但在春秋两季特别明显,尤其是天气突然变化和阴雨天后,此病主要发生在35~95日龄的仔猪中,身体素质良好且生长速度快的仔猪发病率较高,断奶、饲料更换、饲料受到污染、生存环境不佳、消毒不达标等均会引发仔猪水肿病。
二、病理剖检
解剖患病仔猪可以发现,其眼睑、脸部和头颈位置有水肿症状,胃大弯和贲门位置症状突出,在胃黏膜与大肠壁部位也出现程度不一的水肿,切开患病部位后会出现很多透明或是黄色液体,仔猪淋巴结有水肿和渗血现象,肠系膜淋巴最严重。
三、临床诊断
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可结合此病流行病特征与病后症状,特别是断奶前后仔猪突发病情时,可以借助剖检观察仔猪胃黏膜、肠系膜淋巴结、贲门及胃大弯等部位的水肿情况来初步确诊。
四、仔猪水肿病致病因素
仔猪水肿病主要由病原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突发病症。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仔猪存活率下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仔猪水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养猪场卫生状况不佳。仔猪饲养期间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如养殖场周围环境较差,没有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可能会导致养猪场内病菌大量滋生,提升仔猪患病概率。
2.饲料养分单一。饲料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也是导致仔猪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仔猪对饲料营养成分的需求很高,若长时间饲喂养分不够丰富且品质低下的饲料,不光会导致仔猪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破坏仔猪免疫力,还会导致仔猪体内大肠杆菌数量增多,从而引起仔猪水肿病。
3.饲养方法不够科学。断奶后,仔猪身体未发育完全,体内消化功能不健全,因而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食物。如果饲养员未能掌握如何健康饲喂,则会出现仔猪暴饮暴食却难以消化的现象。最终使仔猪体内菌群失调,诱发仔猪水肿病,进而影响仔猪健康生长,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4.应激反应。仔猪水肿病还和应激反应有关,如断奶、环境变化、温度变化、长距离运输及饲料变化等,其中断奶是影响最明显的因素之一。断奶后要逐渐更换饲料,提升仔猪的适应能力。在饲料方面,如果饲料成分比较单一,会导致仔猪必要营养元素缺失,如微量元素等,使仔猪机体免疫力下降,最终导致仔猪水肿病患病概率升高。对此,可以在仔猪股内侧注射右旋糖酐铁液,通常在仔猪出生3天内进行注射。但需要注意,每天的注射量和注射频率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若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且发展迅速,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仔猪患病期也要坚持用药,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五、仔猪水肿病防治原则
该病防治需要坚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的原则。在饲养过程中,仔细记录仔猪采食量、体重增减和精神状态。发现食欲和精神状态不佳的仔猪应立即隔离,同时观察其是否出现水肿和身体异常等临床症状,并及时给药。对隔离的病猪进行集中管理,饲养管理比药物治疗更关键,一般来说,饲料中应多补充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并且注意圈舍保温和干燥清洁。
六、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与重要特征
1.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仔猪水肿病没有过长的潜伏期,在发病之初通常会流行传播。在不具备任何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断奶仔猪中有一只或几只比较健壮的猪突然死亡,然后猪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病猪,其主要特征为突然发病,精神低迷不振,食量显著下降,直到不再进食,全身肌肉震颤,偶尔出现呕吐症状,病猪行走时会左右摇摆,同时出现共济失调症状。部分病猪会久卧不起,对外界触碰非常敏感。一些病猪在猪圈内不停转圈,向前冲撞或是向后倒退,直至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滑动,发出呻吟或嘶吼,然后四肢出现麻痹症状,大部分病猪体温保持不变,个别病患猪体温升至40℃。在快要死亡时病猪会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同时病猪的眼睑、会阴及下颌等处的皮肤会出现炎性水肿。
2.仔猪水肿病的重要特征。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极强的大肠杆菌毒素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此疾病主要在仔猪断奶后20天左右,身体发育较强健、生长发育较快的仔猪零星发病,偶尔整窝发病。无症状感染的母猪和携带病菌的仔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不受到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春秋季发病率最突出,此病发病时间不固定,患病仔猪最短可在数小时内死亡,最长1~2天死亡,致死率超过90%。饲养管理不佳、消毒灭菌不合格,圈舍存在较多应激因素均会破坏仔猪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不断繁殖,产生的毒素源源不断地通过血液进入仔猪体内,最终引起毒血症,并造成仔猪死亡。
七、仔猪水肿病综合防治措施
1.重视病症诊断。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疾病,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仔猪状况,注意仔猪的疾病诊断。如果发现有水肿病的发病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仔猪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仔猪是否有水肿症状。其中主要的临床观察有仔猪日粮摄入、精神状态、四肢行动力、是否腹泻震颤、心跳速度等,或者观察眼部是否出现四周肿胀、头部是否水肿等。分析仔猪病发情况,仔猪水肿病整个周期为2~4天,患有急性水肿的仔猪通常会在1~2个小时内死亡,需要饲养员及时检测和有效治疗。另外,实验诊断方式一般用在病死猪检测环节,使用专门的无菌工具采集病猪的心、肝、淋巴结等部位,放在琼脂板上,再放入37℃密封箱内24小时,观察血琼脂培养基上显示的白色菌落,在观察和检测后确定导致仔猪水肿的原因,最终确定要使用的靶向药物。
2.加强措施预防。在仔猪水肿病防治期间,通过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养殖人员在落实防治措施时要全面考虑发病诱因,将预防工作落实到位。首先,深化养殖场消毒、灭菌工作,养殖人员要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的废弃物,做好养殖场内通风工作,确保场内环境干燥、舒适,还要定期实施消杀措施,可以使用25%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从清洁消杀入手,阻断水肿病病源出现。其次,选择适当的饲喂方式,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相应的硒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要求饲养人员严密把控饲料内的营养成分,避免营养过剩造成仔猪发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在仔猪断奶后30~40天,要求饲养人员限制饲喂次数,同时履行好相关驱虫工作,避免蚊子携带病毒。
3.注重药物治疗。仔猪水肿病对仔猪生长有巨大影响,但因为仔猪水肿病属急性病,病程较短,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很容易造成仔猪死亡。因此,养殖户应在预防仔猪水肿的基础上重视仔猪药物治疗。对于重症仔猪,将25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与3毫升硫酸卡那霉素和2~5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然后从仔猪耳后静脉给药。建议连续使用1~2次。针对患有神经衰弱的仔猪可将180~220毫升5%葡萄糖溶液配合抗生素或是40毫克呋塞米进行混合注射,并且可以使用20%甘露醇静脉注射来缓解仔猪水肿。在进行治疗时还可皮下注射2~3毫升安钠咖液,如果在注射后仔猪恢复情况不如预期,可以结合现实情况,第二天注射2次,提升仔猪抵抗力与免疫力,借助药物治疗的方式降低仔猪死亡率。
八、结语
综上所述,仔猪水肿病病原体在仔猪肠道内寄生,仔猪由于断奶、饲料配比不科学、温度变化等原因导致应激反应,由此加快病原体快速繁殖。仔猪发病后,饲养人员要立刻对患病仔猪实施隔离治疗,同时重视对同群仔猪的预防与饲养管理。在现阶段还没有仔猪水肿病的特效药,必须及时预防、尽早诊断、积极治疗,以此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