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2-10-14四川省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南充637600
●郑 昱(四川省仪陇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 南充 6376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探索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本试验设置不同栽培方式,探究其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试验地点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上等。玉米供试品种为‘冠玉57’。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免耕精量直播(T1)、免耕育苗移栽(T2)、翻耕育苗移栽(T3)。在试验地内,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各小区面积为26.14 m2,各小区分别种植160株,两侧均为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1.3.1 免耕精量直播在播种前10 d,于田块内喷施41%农达除草剂(美国孟山都公司),在3月11日进行播种,采取直接拉绳打窝播种方式,宽行距及窄行距分别为80 cm及40 cm,每公顷共播种61 725穴,每穴播种量为2~3粒。待玉米出苗后,仅在每穴内留下1株壮苗,最终栽培密度为 61 725 株 /hm2。
1.3.2 免耕育苗移栽在3月11日进行浸种育苗,待2叶1心时移栽,在移栽前10 d,采用农达除草剂对田块除草,不翻耕土壤直接拉绳打窝移栽,移栽时宽行距及窄行距分别为80 cm及40 cm,每公顷共种植61 725株。
1.3.3 翻耕育苗移栽3月11日育苗,在移栽前10 d进行翻地,待2叶1心时移栽,采取双行单株定向移栽方式,移栽时宽行距及窄行距分别为80 cm及40 cm,每公顷共种植61 725株。
试验田块底肥统一采用15 t/hm2的圈肥、750 kg/hm2的复合肥、600 kg/hm2的硝酸铵。提苗肥为225 kg/hm2硝酸铵,在大喇叭口期追施375 kg/hm2硝酸铵作为壮籽肥。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待玉米成熟后,测量各个试验区内果穗数,同时随机抽取30株单株,分别测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晒干后测量百粒重、实际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
如表1所示,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果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1 不同栽培方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经济效益
在3种处理中,种子、肥料方面投入基本一致,但在农药农膜以及用工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免耕精量直播在农药农膜方面投入较高,用工投入较低,3种处理所需投入由高到低依次为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免耕精量播种。当年玉米收购价格为2.4元/kg,可折算出3种处理方式玉米产值分别为:免耕精量直播24 281.09元/hm2、免耕育苗移栽24 461.47元/hm2、翻耕育苗移栽24 714.89元/hm2,扣除投入后在纯收入方面以免耕精量直播最高,为18 116.09元/hm2,其余依次为免耕育苗移栽17 471.47元/hm2,翻耕育苗移栽16 824.89元/hm2。通过计算投入产出比,发现免耕精量直播投产比最高,为1∶3.94,免耕育苗移栽次之,为1∶3.49,翻耕育苗移栽最低,为1∶3.13。
3 分析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精量直播、免耕育苗移栽、翻耕育苗移栽3种方式所种植玉米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这与郝洪波等[2]、张华文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免耕中前茬作物秸秆粉碎于地表,玉米生长发育时期为雨热同期,有利于秸秆的腐解,可有效提升表层土壤内有机质含量。而长期的机械化耕整地,虽然可有效去除土壤内残渣以及杂草,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会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土壤肥力退化。
不同栽培方式所种植玉米总收益不同,以免耕精量直播投产比最高,其余依次为免耕育苗移栽、翻耕育苗移栽,表明免耕精量直播具备显著的节本增效作用,这与邱兴等[4]、宋勇等[5]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免耕直播模式可免去育苗移栽过程,减少人工以及机械作业次数,从而降低成本投入,提升经济效益[6]。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免耕精量直播技术与免耕育苗移栽技术、翻耕育苗移栽技术所种植玉米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其产投比及经济效益更高,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土壤及生物多样性,可提升土壤生产能力,是一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