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4韩莉燕
韩莉燕
(江阴市人民医院疼痛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机体代谢水平较高,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加快,同时伴随体重下降和免疫力降低。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到烧伤和创面覆盖以及完全愈合为止。因此,在此治疗阶段内必须大量补充营养,以提高创面愈合能力,避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营养支持是严重烧伤患者必备治疗关键环节之一。营养支持还可以有效维持机体正氮平衡,保持器官结构以及功能的正常运行,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管材料的不断更进,中心静脉置管可提供持续性肠外营养支持,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但随之面临的局部穿刺疼痛、穿刺点出血等不良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整体治疗效果;通过口服或鼻饲营养液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维持患者内循环稳定和胃肠功能正常,对机体刺激较轻,对促进严重烧伤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重症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受伤到住院的时间短于6 h;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在近半个月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5.32±6.43)岁;烧伤类型:火焰烧伤7例,热液烫伤5例,化学灼伤7例。观察组男11例,女8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5.37±6.47)岁;烧伤类型:火焰烧伤8例,热液烫伤7例,化学灼伤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烧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患者在伤后的12~18 h内避免食用过多的食物,基于患者病情选择服用方式。日均需要的营养1/2可以通过普通食物中获取,其他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获取,包括50%的葡萄糖溶液、10%的葡萄糖溶液、18-复方氨基酸溶液、脂肪乳溶液、10%的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等营养液及胰岛素、水溶性维生素、辅酶a、其他的微量元素等,营养液尽量在24 h内注入。
1.2.2 观察组 通过口服或鼻饲营养液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及相应护理。在患者度过休克期后给予流食处理,也可以尝试饮用淡盐水和温开水,如患者无异常便可给予米汤、鱼汤、肉汤等,妥善实施护理期间饮食工作,由专业护理人员负责,将所有患者肠胃道饮食计划落实到某一护理工作者中,为患者制定出专一、科学的饮食计划。①胃肠道营养支持为烧伤患者主要能量摄入来源,烧伤患者可在早期服用烧伤口服液,若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则可以给予米汤、鱼汤、菜汁、水果汁等高营养流质食物;以少食多餐为饮食原则;为促进患者的正常饮食,餐前需禁止换药或特殊的治疗,餐后保障口腔的卫生清洁;对于面部损伤严重且无法进食的患者可以给予胃肠道鼻饲管补充营养,可取患者的半卧位将管液的温度控制在37 ℃,输注量250 ml,速度20~30 ml/h;对于患者并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下可以逐步添加输注量,3 d后的总量在1000~1500 ml,流速控制在100~110 ml/h;护理期间需要保证肠内营养液在规定时间内输完,完成后使用无菌纱布固定鼻饲管,鼻饲管需定期更换,用温水冲洗,随时观察患者在营养支持期间有无不良情况;②鼻饲饮食护理:肠内营养输液管需每日使用后及时更换,在推注前需要回吸胃中的积气和潴留液,结合胃排空的时间和间隔时间以及推注量,浓度可以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剂量可以从少到多,输液的过程可结合患者情况来进行调整;③不良反应护理:营养支持后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的现象,需要时刻关注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常规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数,若患者空腹血液超过8.0 mmol/L,需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实施胰岛素注射;配置营养液需要结合病情来定热量、水量及氮量,严格无菌操作,配置室内需要做好严格消毒工作,在层流室空气净化台操作,配置好营养液需要在低温储备;营养液输注前需充分拌匀;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检测血糖、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期间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出现代谢性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体质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30 d后使用7600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检测,采用投射免疫比浊法,具体操作步骤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严格进行;成年人血清白蛋白正常范围是40~55 g/L,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表明患者营养状态越差;②体质指数:记录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10、20、30 d后的体质指数;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胃潴留便秘、脱管、堵管、腹泻、反流误吸。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7、30 d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g/L)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2.3 两组体质指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10、20、30 d后体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质指数比较(,kg/m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烧伤为人体在较高温的液体、气体或固体等不同因素的致使下造成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损伤的表现。烧伤依照组织的损伤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度烧伤,其中Ⅰ度烧伤、浅Ⅱ度烧伤均可在伤后21 d内自行恢复,但针对于感染比较严重且较深的深Ⅱ度烧伤、Ⅲ、Ⅳ烧伤则需要配合烧伤治疗康复。烧伤后机体的分解代谢通常会增强,同时失去负氮平衡,机体上表现为氧消化、蛋白质分解、糖异生、代谢率、尿氮的排量均呈现增高的趋势,极为一种超高代谢的状态。营养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创面愈合修复所需的多种热量和营养物质供给,促进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修复。通常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指经胃肠道补充营养,可有效保护肠道功能,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同时可以预防肠道菌群移位,抑制内毒素自我吸收,达到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病率,确保患者可正常度过休克期,在给予营养支持护理时需以尽早开始、少量多餐、循环渐进为原则。肠内营养技术操作和监测都比较简单,同时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少,可较好维持肠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营养液比较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临床对重症烧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在患者肠胃道消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应首选口服方式,对于无法主动从口摄入营养物质的患者可进行鼻饲方式,对于消化道吸收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无法单纯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则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总之,具体治疗方式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7、30 d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10、20、30 d后体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闫玲研究中,对76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分组得出,综合营养护理组的DMI、ALB几项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均更优于常规静脉营养护理组,且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和本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有利于降低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可能与鼻饲营养支持的安全性高于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支持有关,且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预先防范潜在危险因素,降低感染、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给予烧伤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中,在食物的选取上需结合患者病情,如休克期需要以利尿消炎为主,多补充维生素、不强调蛋白质以及能量;在感染期需给予高维生素食物及优质蛋白,确保供皮区的再生和植皮的成活率,改善负氮平衡;而康复期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全营养膳食为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继发感染,促使创面快速愈合。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烧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