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秦俊历史小说的叙事风格

2022-10-14张宗成

躬耕 2022年9期
关键词:赵光义历史

◇ 张宗成

南阳盆地盛产“帝王作家”。前有姚雪垠开创性地在《李自成》一书中,成功地刻画了明末崇祯皇帝的形象;继之二月河出手不凡,一下子推出了清代康雍乾三个有成就的帝王。秦俊更是“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一下子写出了《春秋五霸》系列140 余万字,《大汉王朝》系列360 万字和《大宋天子》系列350 万字。三大系列涉及齐桓公、汉武帝、汉光武帝、赵匡胤等十数位霸主和帝王。他的多部作品被选入“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秦俊能成为一级作家,高产作家,跻身国宝级作家的行列,得益于他长期的南阳史志研究,得益于他一系列作品的历练,得益于他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叙事风格:善于选材,善讲故事,善于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传达自己的情感,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以富有代表性的《大宋天子赵光义》为例,管中窥豹,对秦俊历史小说的叙事风格作以解析。

一、善于选材,以民间的视角解读历史,可读性强。他不拘不愿介入于正史稗史之纷争,善于挖掘专业研究者忽视的尘封往事及流传于民间的逸闻趣事,让读者在不经意中进入和了解历史,享受历史和文学带来的快感。

宋太宗赵光义得位不正,是多年来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秦俊没有发挥小说家擅长的想象力,去补充“烛影斧声”的情节,而是用诸多无可辩驳的事例加以印证: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赵光义继位后迫不及待地更改年号,指使卢多逊编造伯邑考转世神话,赵匡胤的两个儿子离奇去世等。这样写,更容易被人接受。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杨家将的叙写。杨家将的故事演义小说流传甚广,深入人心。可是,从历史事实出发,潘美(即戏剧和评书中的潘仁美)并非专门害杨家的奸臣。杨门女将的故事多属虚构。杨延昭也并非六郎而是大郎。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正史上并无杨宗保。遵照历史而不拘泥历史,在不减杨家将故事精彩的前提下,从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善讲故事。他的故事如同连环计,一环接一环,相套相依相承,故事中蕴故事,系列故事组合一个大故事,许多故事(事件)组成全书。《大宋天子赵光义》以赵光义这个人物篡位开始,到驾崩结束,以时间先后为序,以赵光义的行为言论为经,以重要大臣和重大事件为纬,编织出斑斓多彩的宋代太宗一朝的多彩生活,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因人生,人因事显。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秦俊注重让事实说话。“窃国大盗”一节尽显赵光义的阴毒,“兵败高粱河”突出了他的志大才疏,“强幸小周后”“虞美人”表现了他的淫乱邪恶,当然,“开卷有益”也刻画了他精明的一面。大臣行列的赵普、吕端、寇准、王禹偁以至卢多逊等人,书中行文时这些人物时隐时现,他们的官职有升有降,但人品官品前后一致,行事风格一以贯之,较好地显示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在刻画他们各自性格鲜明的形象时,时刻不忘对赵光义起到的衬托作用,不忘他们的作为、命运对国运帝业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文中还用一些大臣(如吕蒙正)的施政建议、举措,引出了当时的重大事件(如王小波起义),显示出撒得开、收得拢的组材能力。

围绕“得国”的正统性,书中还借出自程德玄之口的“可法先帝”,巧妙地引出了宋初两位皇帝让人编撰出的 “水猫子传奇”和“伯邑考转世”,围绕编撰故事,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

从叙写的顺序看,在顺叙中适当穿插倒叙和插叙,在结构上巧妙设置伏笔与照应,使得行文富有变化,情节周到圆融。

三、善于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历史是有温度的。早期的历史学家就提倡“一字寓褒贬”,如《左传》《史记》。历史小说更是不吝显示自己的政治倾向,如《三国演义》的尊刘抑曹。秦俊对历史事件当然有自己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有清晰的爱恶倾向。

在《大宋天子赵光义》一书中,对赵光义的批判态度,除了用事实说话,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形象外,还从章节标题,书前提示和节前提示中明确交待。如本书的封面,书名下面醒目地写着:在大宋所有的皇帝中,赵光义是最阴险最无耻的一个。在“窃国大盗”一节中,文前提示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赵光义这一改元,让那些本来就对他的篡位有狐疑之心的文武百官更加狐疑了,结果流言四起。当然,正文中也不乏或明言或暗示的语言,如本书结尾处的两句话:22年前,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赵光义“送走” 了他的二哥,自己当了皇帝。无论德还是才,他都无法超越他的二哥。前一句一个引号,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后一句通过比较下了断语,恳切有力。再如“智赚韩匡嗣”一节里作者这样议论:宋国的皇帝很逗,既志大才疏,又不知兵,却自以为自己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赵光义用兵屡屡失利的原因。

四、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语言亦庄亦谐,轻松有趣。他从民间的视角,思维,及民间的语言和风格来创作反映历史,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留白。例如写到赵光义夜召小周后,下面有三句话,独句成段:

她不想来。

她哭得泪人儿一般。

可她不敢不来。

像这样大量使用短句子,给人以思考想象的空间。

再就是行文中适当夹杂文言,当然是比较好懂的文言。特别是用于人物对话,既简略又符合历史人物的语言特点。如赵普和赵光义对话,赵普道:“社稷者,大宋之社稷,非陛下一人之社稷。”此外还有多处用“何也”引出解释,既简洁又有味道。

书中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富有韵味。仅举一例:《大宋天子赵光义》结尾先写赵光义死的时候身边有两个人,但他刚一断气,李皇后和王继恩就躲到一边商议“大事”去了。而他的爱犬不离不弃,绝食且不停地哀鸣。以至于作者感叹“人啊,往往还不如一条小狗!”行文中有对比,更有比喻,揭露了李皇后和王继恩的真面目,予以辛辣地讽刺与鞭挞。

历史小说贵在占有史料。姚雪垠如此,二月河如此,秦俊同样如此。在这本《大宋天子赵光义》的最后,秦俊开列的主要参考书目就达24部之多。他潜心书海,广采博收,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讲史方式,自己的语言,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部又一部色香味俱佳的精神大餐,让人们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增进知识,增长见识,受到文学的熏陶,也享受文学带来的美感。

猜你喜欢

赵光义历史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烛影
新历史
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宰相吕端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