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舆论治理视域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性审视
2022-10-14周玉文
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主义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的政治思潮,曾经屡获成功,如在东欧剧变中曾显露其重重魅影与巨大破坏力。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始于改革开放初期,表现为“非毛化”思潮,试图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东欧剧变后,西方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加紧意识形态渗透,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沉渣泛起,“告别革命论”等论调成为一种另类时尚,20世纪初以来(特别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前后),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更隐秘、多样态的形式和方法虚无党史、国史,试图颠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历史的正确认知,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基于此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忍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完善和优化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和路径,凸显了我党思想舆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由对数的恒等式和运算法则logaMn=nlogaM(a>0,且a≠1,M>0,n∈R)可以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9].
一、学界研究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于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征、危害性、基本特征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产生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成果,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一)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表征、危害性及基本特征研究
学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危害性及基本特征的研究比较透彻而全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多,有利于在实践中清晰鉴别历史虚无主义。就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而言,代表性观点有:梁柱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包含曲解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美化侵略战争,颠倒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否认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等
;汝倩倩提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以消极性叙事否定革命意义、以片段式叙事抹黑党史人物、以极端性叙事质疑中国道路等,其根源在于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的缺乏、缺位与缺场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代表性观点的有:刘亚男、王振波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等四个关系中国发展的重大命题进行了全面解构,深入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性问题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特征,代表性的观点有:郑志康将当下历史虚无主义形态冠以“软性”标志,认为其具有传播策略更灵活、虚无手法更隐晦、叙事更柔软、危害性更大等基本特点
;林书红阐述了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历史虚无主义呈现了网络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洪晓楠、王坤平阐明了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智媒时代的新变种,其特征为“数据驱动”传播更精准、“算法黑箱现象”渗透更隐蔽、“信息茧房现象”渗透效力更强劲
。
(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治理路径研究
学界对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展现了多样性的成果,多数学者从多向度或总体性视角提出了治理路径,代表性的观点有:王爱云认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应揭示其本质与危害性、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宣传历史、把握主导权
;乔茂林、刘旸认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应遵循立体多维路径,从党建、法治、文化、研究与宣传等维度联合发力
;何文校提出从理论解蔽、过程看护、力量支撑、物质固本四个方面建构“靶向批判”体系
;洪晓楠、王坤平针对智媒时代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征,提出了增强信息技术赋能、提升批判主体鉴别力、批判力、强化法规监管等方面的治理路径
。当然也有从单向度的视角诠释应对之策,熊文景认为应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运用好档案的客观真实性、档案载体的多样性、档案内容的丰富性来捍卫历史真知,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障
;周忠华、黄琴琴阐述了从革命文化中蕴含的革命发生的规律性、革命初心、革命文化的崇高性及革命文化再生产等方面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
从上观之,学界对于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形势喜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对策,但是仍然有诸多空间可以进行研究,从全党全国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历史节点和党百年华诞的重要际遇来理性审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光辉实践,总结基本经验,更好地优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理路,标本兼治并以之辐射到思想舆论领域其他社会思潮的治理,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富有时代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
二、问题导向: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及其本质
成功地察觉、界定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需要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虚无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聚焦于“美化侵略论”“告别革命论”“非毛化”、丑化英雄等热点问题,其形式、内容和传播蔓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此以往,犹如“温水煮青蛙”,危害巨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历史研究领域形成破窗效应,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客观规律,以转变历史研究范式或内容创新为幌子,随心所欲地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历史研究风气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第二,虚无的历史颠覆人们经年习得的正确历史认知,对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譬如:丑化和亵渎英雄人物对于营造崇敬英雄、争当英雄的社会风气形成严重冲击;第三,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与泛滥试图消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理基础,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真正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见微知著,早在2010年7月21日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歪曲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的不良居心,即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警觉。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全党牢记这一惨痛教训,“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国家的极端危害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政党、国家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性的深刻认知,使全党充分认识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上可以推断,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带着“灭人之国”的政治目的、以转换历史研究范式和内容创新为噱头、违背实事求是研究规律、随心所欲地解构历史的政治思潮。
三、筑牢根基: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方法论
根基不稳,地动山摇。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首要的是筑牢马克思主义根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矛头直指各种错误思潮,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一)遵循唯物史观,增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领悟力
加强历史研究,兼具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双重意旨,以透彻的说服力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暴露其虚伪性及其背后不可告人的动机,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首先,尊重和坚持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其背后的经济根源(即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并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予以新的阐释,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这一论断实际上向世人表明看待历史必须尊重历史客观规律,不能将历史看作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前,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应该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而验票相关工作不该过多占用医疗机构日常工作时间,浪费其较多的人力物力。此外,纸质发票会占用医疗机构较大的场地空间,因此电子化验票平台无疑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信息化验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机构更快捷、更方便地开展验票工作。为此,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优化验票工作流程,运用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推动落实“两票制”政策。
其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人民史观,认为中华民族任何时段的历史都是由人民所创造,他在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清晰地向世人表达了一条真理,在历史大道上,不管存在怎样苦难与波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发展史本质上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鲜活的中国式语言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定位为“创造者”“见证者”“剧中人”“剧作者”等四重角色。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和英雄的辩证关系也作出了创新性的回答,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本体论、人民英雄史观,否定了少数精英人物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将人民群众这一最大的群体视之为真正的英雄,他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首次作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科学论断,2016年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极好地诠释了“英雄的人民”与“人民的英雄”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个体的英雄归属于人民群众或为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和熔铸的民族精神所润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者,将是否有英雄视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有前途、有希望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添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遵循唯物辩证法,增强明辨历史大逻辑大趋势的能力
从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历史的方法论来看,主要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方法,他们往往基于其政治立场先入为主,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仅抓住支流或某一细节不放,做出主观武断、以偏概全的结论。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方法论,必须始终如一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来解决问题,善于运用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善于运用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道:“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
。接着,习近平同志又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重申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并从中来汲取前行的强大动力,永葆党的政治本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更为深刻地阐释了唯物辩证法之联系与发展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可见,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在看待历史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致纠缠于个别细枝末节,避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迷失方向。
四、正本清源:以树立和坚持“四观”为抓手做好“四史”教育、研究与宣传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紧紧围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扶正祛邪的软实力,做好历史教育、历史研究和宣传思想工作,既是源于对“四观”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又抓住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实现正气充盈的良好局面,不断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
第二,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在实行财务内控将细化管理,但是对其实施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并不深入,因而没有对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过多的关注,就没有对精细化管理的机制、流程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而有些企业设定的相关机制只是管理人员应付了事完成的,机制的实施没有实际的作用,就导致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树立和坚持“四观”增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骨气和底气
对于“非毛化”、亵渎英雄、美化侵略历史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突出问题,应采取综合施策的方针,通过推进法治化、科学评价“四史”及党的领袖、引领文学艺术创作、举办重大纪念活动等灵活策略,有效地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与泛滥。
因此,教学中,教师务必关注学生,根据他们所需,及时将某些不合理或不完善的课前设计改为课堂生成。教与学,都应是灵动、活泼、睿智、曼妙的,应该是师生的共生共长。这种成长,并不是大张旗鼓、排山倒海、气冲斗牛,而是不动声色、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却又坚如磐石。她让师生都过上一种完整而幸福的生活,让每一个生命都发挥其宝贵的价值。
(二)加强历史学习教育,夯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性工程
学习历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巩固和增进人民对历史知识和历史功能的正确认知,回应和审视历史领域存在的问题,养成历史思维,增强人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免疫力。习近平总书记极为珍视历史对个人的教化功能,在多个场合要求包括共产党人、军队官兵、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多学习多重温党史、新中国史,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中增强扶正培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凝练重视、学习、牢记历史的警句,譬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等等,以引领潮流、醍醐灌顶的话语体系来引导人们珍视历史,鼓舞人们养成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与高度自觉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除了高度重视学校的历史教育外,还在多个场合号召学习历史。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出伟大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2019年7月31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全党在主题教育中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主题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归因于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政治生活训练,强调要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作为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补足精神之钙,更加增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更好地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上升到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层面进行规划和布局,充分展现了长久坚持“四个自信”的战略视野。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要求全党、全社会养成学党史的浓厚氛围,养成正确的党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可见,我们党在加强历史学习的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推进,深刻揭示了在反对错误思潮、养成历史思维与牢记初心使命等问题上的内在逻辑性。
(三)加强历史研究,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
认识和记述历史必须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通过详细占有史料与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历史结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应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和渗透的现实环境,坚持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推陈出新,在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历史发展的动力、群众与英雄等关系上作出了新的阐释,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唯物史观提升到更高的理论水平,以之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
从表1可以看出空心墩向阳侧壁板一点温度计算值和实测值24 h变化规律比较吻合,某一时刻的温度分布也大致相同,两者最大误差为1.539 ℃,符合计算规范要求,而且测点温度走势基本一致;由表2可以看出,沿着空心墩壁厚方向的计算温度分布与实测温度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八边形空心墩温度分布的仿真计算是准确的,本文的二次开发成果也是可信的。
首先,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领域在于抗战史和新中国史等方面,加强这些领域的研究极为必要,让事实说话,让档案发声。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开展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抗战史研究,矛头直指抗战研究中风头正盛的历史虚无主义。2019年1月2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升格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部级),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研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令历史学界极为振奋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对于史学界守正创新寄予厚望。
在全省具备栽培资源利用条件的县区,重点在曲靖、玉溪、楚雄、昆明、文山、德宏等地区,建设40个栽培食用菌规范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人工菌栽培,重点发展平菇、姬菇、杏鲍菇、金顶侧耳、香菇、双孢菇、金针菇、茶树菇、姬松茸、大球盖菇、鸡腿菇、黑木耳等人工食用菌种植、牛肝菌工厂化栽培。并在栽培菌主产区,重点推进栽培菌生产企业制定保鲜标准,开展鲜品保鲜、保藏加工(干品为主),鼓励和支持发展其他精深加工产品(精粉、破壁孢子粉、罐藏品、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开发,积极拓展沿边市场。
卜登立 男,1975年出生,河北定州人.博士,副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电路设计与优化、可逆逻辑综合、量子电路综合、启发式优化算法.
至于如何树立和坚持“四观”,需要牢牢把握贯穿于其中的红线——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赓续历史长河中行之有效的多样态路径,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光荣历史教育及文艺为载体,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2月在组织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四观”要突出将爱国主义作为当代文艺的主旋律。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及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申了树立和坚持“四观”的问题,坚持和树立“四观”体现了新时代的主题和要求,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时必能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
其次,确立包括历史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导向,才能做出党和人民期待的学术成果,承担起与各种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作斗争的使命。2016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向学界明确传达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坚持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包含双层意蕴,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导向就是要求学者继承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志向和传统,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更好地助力提升治国理政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凝聚最大共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首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一以贯之、旗帜鲜明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必须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这一话语包含了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推进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方面发力,建设强大舆论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有害的社会思潮与错误观点。
其次,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把握主动权、话语权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必须坚持大思政理念,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占领主阵地,发挥党报党刊的传统优势,特别重视新型融媒体建设,加强网络治理,弘扬主旋律。“互联网+”时代,网络是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极速性传播的主渠道,其非可控性显著增加。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发展潮头思考如何占领网络阵地解决趋利避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目标。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综合施策:整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突出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者虚无党史、国史,既有现实的、直接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持何种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时,在党的重大会议讲话中多次论述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将“四观”并提实际上科学揭示了四者的逻辑关联性,其中历史观、文化观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历史本身就是文化,文化包含历史,任何一种文化均会打上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历史主线、特定时代的价值、特定时代的民情风俗与文化艺术必然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历史文化均蕴含着经年积淀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的基础和前提,而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对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又具有引领和评价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鉴赏力和鉴别力,避免做“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体现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一)制定与完善党纪国法,惩治制造和传播虚无历史的行为
从法理的视角来分析,虚无党史、新中国史是冲击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侵犯的法益就是国家安全,进而威胁到全体中国人民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因此,通过法治来防范、打击历史虚无主义,对制造、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及行为进行惩罚且罚当其罪体现了法的正义、秩序价值,对整个社会具有良好的教育与评价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应对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美化侵略战争时,把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些铁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清晰地展现了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了隆重活动。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根据我们党运用法治手段防范、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路,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将亵渎英雄烈士、美化侵略战争入刑。紧接着,从12月13日起,《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首次对伤害民族情感的“精日”行为划定了“法律红线”。从审判实践来看,针对某凉茶企业亵渎邱少云、某杂志文章亵渎“狼牙山五壮士”的诉讼个案社会效果良好。
对于共产党员中传播或制造历史虚无主义的行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将其列入党规党法来治理。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二部分中,明确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党的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予以规定,要求全党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歪曲党史、国史、军史、丑化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等言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三)款中针对党员传播和制造历史虚无主义的行为予以纪律处分,将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英雄模范、歪曲党史、国史、军史等虚无历史的言行,根据情节分别处以警告或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直至开除党籍等纪律处分。
简言之,以党纪国法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法治走向非常鲜明,凸显了威慑性、根本性、稳定性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进,必将有效地斩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输渠道,极大地压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空间。
(二)科学评价“四史”及党的领袖,抵消虚无历史的消极影响
污损党史、新中国史聚焦于污名化党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由于毛泽东同志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特殊地位,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必然性等重大问题。必须严格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依据,凸显其严肃性和主导性,避免污名化毛泽东同志与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赓续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针对污名化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虚无主义采取了两次重大举措。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新中国史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性意见,作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互不否定的科学评断,意涵非常明确,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均是党领导人民在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统一的目标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连续性和相互关系,为新时代正确评价新中国史和毛泽东同志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南。
随后,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实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者对毛泽东同志的刻意丑化和污蔑。习近平总书记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不仅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智慧、革命风范、崇高品格,而且评价了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毛泽东同志功远大于过,他的过错是一个伟大领袖所犯的错误,并深刻分析了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原因,即使是伟人也往往受制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不能用现在的理论和实践任意剪裁过去的历史、苛求前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如何评判革命领袖功过的科学态度,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为客观公允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构建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人们规避盲目崇拜和全盘否定历史人物的极端化、片面化误区。
本文采用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合川至长寿段兴隆隧道作为算例,兴隆隧道进洞位于重庆市木耳镇良桥村,出洞位于重庆市木耳镇金岗村农业开发园区内。该隧道为并行双洞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采取新奥法进行施工。现场图如图5所示。
(三)引领文学艺术创作,规避精神污染
要牢牢把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导向,冷静应对近年来文学艺术领域中一度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规避精神污染。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文艺对于时代风貌和社会风气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于年轻人特殊影响力和吸引力,矛头直指文艺领域中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等严重问题,指出:“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重点针对存在于文艺界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等行为予以鞭挞,向文学家、艺术家传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声音,要求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浓墨重彩地记录、塑造英雄,大力传扬英雄蕴含的核心价值,按照艺术规律呈现艺术化的历史,而不是无端地漫话西游、凭空捏造,否则必为历史所戏弄,他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克服文学艺术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最为有效的良方就是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加强对文艺特殊性的清晰理解和文艺界脉搏的深刻把握,多讴歌劳动人民及其劳动人民中涌现出的先锋模范人物,礼赞英雄壮举,创作出更多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优先的传世佳作,在全社会营造出崇拜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
(四)发挥重大纪念活动抵制与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作用
举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包含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意蕴,加上“智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精准推送效应,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针对美化侵略历史这种特殊的历史虚无主义形态,采用举行重大纪念活动、党的领袖在重大场合严厉批驳等方式进行反击,通过“九三”抗战胜利日、“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活动,举行全国抗战胜利70周年胜利日大阅兵,举世瞩目,本身就是对日本美化侵略战争史的有力驳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等,密集地发表了一系列针对日本右翼政客美化侵略历史的讲话,向全世界宣示:“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针对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辞谴责和批驳,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令国人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和日本国民整体右翼化保持高度警惕,也实际上震慑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的恶行。
六、结语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出了“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的判断,说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成为我党思想舆论治理能力提升的风向标。从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讲话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已逾十年,凸显了战斗性、持久性、坚韧性、系统性,生动地诠释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同样应验了“十年磨一剑”的古训。此外,中国共产党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逻辑理路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盛行的全球大背景下凸显了世界意义,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加强思想舆论治理、积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反华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或“颜色”革命必然会贼心不死,针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必然还会有潮起与潮落。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需要一以贯之地坚守与坚持,要锲而不舍地秉持重在治本、标本兼治的行动逻辑继续前进,忠实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政治自觉,把握历史主动,“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要读懂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最新最好的党史教材,更好地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避免陷入虚无历史的误区,以史为鉴,开辟未来。
[1] 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20-128.
[2] 汝倩倩.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叙事及其思维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21(4):100-105.
[3] 刘亚男,王振波.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和人民“四个选择”的全面解构及其治理路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1(1):88-93.
[4] 郑志康.当代中国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四维逻辑透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6):192-199.
[5] 林书红.警惕“互联网+”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9-32+90.
[6] 洪晓楠,王坤平.智媒时代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表征、实质及其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21(2):77-82.
[7] 王爱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5):130-140.
[8] 乔茂林,刘旸.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结构与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1):41-47.
[9] 何文校.历史虚无主义“靶向批判”体系建构的四重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4):89-94.
[10] 熊文景.唯心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兼论档案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J].红旗文稿,2018(5):13-15.
[11] 周忠华,黄琴琴.革命文化自信与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J].红色文化学刊,2021(1):76-85+111.
[12]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3.
[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16]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J].党史文汇,2010(8):64-64.
[1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01).
[18]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002).
[19]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20]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02).
[2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2] 张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01).
[23]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001).
[24]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4.
[25]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6.
[26]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