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高尿酸性腰椎管内痛风石一例

2022-10-13罗德军牟遐平何发友何洪淳杨博朱庆茂张兆尧

骨科 2022年5期
关键词:椎管椎间盘痛风

罗德军 牟遐平 何发友 何洪淳 杨博 朱庆茂 张兆尧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全身骨、关节、软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1],全世界的发病率为0.1~0.3%[2],常以关节的急慢性炎症、痛风结石、泌尿结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痛风最常见于手、足、肘关节、踝关节等,主要以痛风结节、痛风石形成为表现。而脊柱形成痛风石罕见,偶有报道,无明确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易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混淆,术前诊断有难度[5],往往术中诊断,经术后病理证实。2022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一例非高尿酸腰椎椎管内痛风石病人,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临 床 资 料

一、病史

病人,男,67岁,以“反复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5年以上,加重3月余”为主诉就诊。最初,病人无明确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行走及劳作后腰部疼痛明显,伴左下肢疼痛及麻木,休息可缓解,呈间歇性跛行,无低热、盗汗,无头晕、头痛,无心慌、胸闷、气紧等不适,病人于当地医院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后有所缓解,但近年来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欠佳。3个多月前,病人感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起床翻身、行走、久坐后疼痛明显,以腰骶部疼痛及左下肢放射痛为主,伴左下肢麻木、感觉减退,间歇性跛行明显加重,入院前病人仅能行走100 余米,休息后可再少许行走,病人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完善腰椎间盘CT提示“第5腰椎向前近Ⅱ度滑脱”,故门诊以“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收入我科。病人否认既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史。

二、查体

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腰部伸曲旋转活动明显受限,L4/5、L5/S1棘突及椎旁两侧叩击痛,左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行进区有压痛,左臀部后方、左小腿后外侧及左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左长伸肌肌力Ⅳ级,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侧股四头肌、胫前肌、长伸肌肌力Ⅳ级,双下肢“4”字试验阴性,梨状肌张力试验阴性,双侧膝反射及踝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及感觉未见异常。

三、检查

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脊柱腰段呈退变性侧弯,多个椎体退变骨质增生,L1、L2椎体呈契形改变,L5椎体向前移位,呈Ⅱ度滑脱(图1)。

图1 病人,男,67岁,以“反复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5年以上,加重3月余”入院,行后路L5椎体滑脱切开复位,L4/5、L5/S1椎间盘摘除,椎管扩大减压,Cage植骨融合,L4~S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腰椎正侧位X线片(a、b)可见腰椎尤其下腰段退变严重,椎体边缘增生硬化,椎间隙狭窄;过伸过屈位X线片(c、d)可见L5椎体明显不稳,Ⅱ度滑脱

腰椎间盘CT:①L2/3、L3/4、L4/5、L5/S1椎间盘变性、膨出,相应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受压变形;②腰椎退行性变,L5双侧峡部断裂,L5椎体前移Ⅱ度滑脱,局部椎管变窄。L2/3、L5/S1终板相对缘终板硬化征象(图2)。

腰椎MRI:L4~S1椎管狭窄严重,黄韧带肥厚,L4/5、L5/S1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L4不稳,L5呈Ⅱ度滑脱,L5/S1椎间隙退变严重(图2)。

图2 术前CT及MRI可见腰椎滑脱,局部骨折增生严重,大量骨赘形成,椎管受压明显 a:矢状面CT显示L5椎体明显向前移位,双侧峡部断裂,呈Ⅱ度滑脱,椎间隙退变严重;b、c:腰椎管横断面CT显示椎板内外大量骨赘形成,椎管重度狭窄,关节突周围增生明显;d~f:术前腰椎CT矢状位片示L5双侧峡部断裂,L4不稳,L5呈Ⅱ度滑脱,L5/S1椎间隙退变严重,L4~S1椎管狭窄严重;g~i:术前腰椎MRI矢状位片示L4~S1椎管狭窄严重,硬膜囊受压,L4不稳,L5呈Ⅱ度滑脱,L5/S1椎间隙退变严重;j~l:术前腰椎MRI横断面示L4/5、L5/S1椎间盘退变严重,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4.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66.2%,C-反应蛋白为8.61 mg/L,红细胞沉降率为23 mm/h,血尿酸为351 μmol/L。

四、诊断

入院诊断:①L5腰椎滑脱症(Ⅱ度)+双侧峡部裂;②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③腰椎管狭窄症;④高血压病,3级。

五、治疗

全身麻醉下行经后路L5椎体滑脱切开复位,L4/5、L5/S1椎间盘摘除,椎管扩大减压,Cage 植骨融合,L4~S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痛风结石清理术。术中见:L5/S1椎体后缘有明显台阶改变,L5椎体呈Ⅱ度滑脱,L4/5、L5/S1椎体明显不稳,L5双侧峡部裂,自L4/5棘突间、椎板间、硬脊膜后方见大量白色结晶物形成,呈石灰凝胶状(图3 a),与硬脊膜粘连严重,术中仔细轻柔分离,避免撕裂硬脊膜。两节段黄韧带增生、肥厚,黄韧带厚约1 cm,椎管重度狭窄,硬膜囊受压(图3 b),尤其L5椎体硬膜囊被环状压迫,其上有明显的压迹,硬脊膜及左侧L5神经根严重粘连,L4/5、L5/S1椎间盘膨出,呈半球形,将左侧L5及S1神经根顶向左侧隐窝,尤以左侧L5神经根为甚,左侧L5神经根明显张力高,摘除椎间盘后见左侧神经根肿胀,取出L4/5椎间盘组织约6 g、L5/S1椎间盘组织约5 g,椎间盘均已脱水变形。手术顺利将痛风石切除(图3 c),置入钉棒后L5椎体滑脱复位,L5/S1椎体后缘无明显台阶改变。

图3 术中发现腰椎棘突间、椎管内可见大量的白色赘生物,疑似痛风结石 a:切开可见棘突间隙及椎旁有大量的痛风石赘生物;b:椎管内也可见大量的白色痛风石赘生物,硬脊膜及神经根受压明显;c:术中从棘突间及椎管内外取出的痛风结石;d:术后病理检查,病灶组织为纤维组织增生,部分为退变的纤维软骨,多灶性钙盐沉积,病变符合“痛风结石”改变;e、f:术后复查X 线片,见腰椎滑脱基本复位,cage及螺钉位置均好

六、结果

术后病理科证实该组织为痛风结石(图3 d),术中完全切除,术后病人恢复好(图3 e、f)。

讨 论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全身性多关节疾病,常见于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该疾病发作时可累及全身各处关节,但初发常以跖趾关节最多见,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6],其次是足背、足跟、踝、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等关节,一般下肢比上肢多见,当然也有一些以上肢小关节为首发的病人,如孙林等[7]报道单纯环指肌腱痛风石。而脊柱痛风的发病率极低,迄今脊柱痛风国内外报道约130余例[8],不同的脊椎节段均可发生,如唐超等[9]报道以腰椎椎管狭窄收入院的,王业杨等[10]报道颈腰椎椎管内痛风石。也有研究表明,脊柱痛风好发于腰椎,其次为颈椎[8]。多数病例为脊柱单处痛风石,累及两处及以上不同部位脊椎的病例报道很少[11]。

脊柱痛风由于X线、MRI及CT等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常常无法第一时间诊断,尽管Shang等[12]研究指出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相较于超声(US)对痛风的诊断有相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临床鉴别仍较困难,因此常与脊柱退变、肿瘤等混淆,Thompson 等[13]就报道将脊柱痛风误诊为转移性脊柱肿瘤的病人。

脊柱痛风特点:病人常以腰腿痛、上肢痛为主诉症状就诊,多数病人术前尿酸均正常,且常否认痛风病史,仅术中发现为痛风结石,因此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学检测成为诊断脊柱痛风石的金标准[14-15]。痛风石多数位于椎管内外,也有报道行L5/S1椎间盘摘除,术后取出椎间盘病理证实单钠尿酸盐结晶,最后确诊痛风性椎间盘炎[16]。最近沈兴利等[17]报道一例椎管内巨大痛风结石占位,病人有明确的全身多关节痛风病史20 余年,术前MRI 检查提示L3/4、L4/5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右),术中证实该突出为巨大痛风结石,因此影像学检查对脊柱痛风石无特异性,极易漏诊。

本例病人以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收住院,术前尿酸正常、既往无痛风病史,故未诊断,术中才发现棘间、椎管内外的痛风石,术中彻底清除痛风石、椎管减压,术后曾3次复查尿酸均正常,病人术后恢复非常好,术后3个月时,病人双下肢疼痛及麻木感觉完全消失,肌力正常,活动正常,因此脊柱痛风病人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术中彻底切除痛风石,脊髓神经减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痛风、控制尿酸,一般预后较好。国外Romero等[18]研究颈椎痛风病人后指出脊柱痛风如果早期诊断后,行药物治疗及颈部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后期手术的。国内学者Zou等[19]研究指出对于无脊髓神经受压及痛风急性期病人,脊柱痛风治疗应以降低血尿酸为主,可辅助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如有神经脊髓受压症状,则应行手术治疗。通过该病例的学习证实痛风尤其脊柱痛风不一定会升高血尿酸,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术前仔细询问病史、研读检查结果、仔细阅片,以防漏诊,后期也需要进一步检测与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复发。

猜你喜欢

椎管椎间盘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痛风的治疗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