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2022-10-13郭铁梁张俊杰

梧州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案例思政

郭铁梁,张俊杰,俸 艳

1.梧州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2.梧州学院 教务处,广西 梧州 543002;3.梧州学院 人事处,广西 梧州 5430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国际标准,而课程思政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因为工程教育的本质是人、环境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过程及其产物,这一过程体现三类规律的互动,即人的活动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演变规律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协同。这也表明工程不仅是科学技术要素的集成,也渗透着伦理学、美学等人文要素及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社会要素,因而在工程活动中,需要协调处理好三大规律间的辩证关系[1]。2017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该通知明确提出新工科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德才兼备,而且新工科建设要坚持扎根中国[2]。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建设是一个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其只注重结果与行为表象,而对于学生的过程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却有其不足之处[3]。将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专业课程融入工程教育之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落实工程教育中的课程思政问题,相关学者在模式、方法、理念、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4-6]。本研究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与实践。主要策略是课程思政应与工程教育紧密结合,应该从整个专业角度出发考虑课程思政,而不应该将课程思政局限于某一课程。另外,应在整个专业范围内进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根据专业特点对于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统一的挖掘、分类及整理。这样才能为课程思政在策略层面有效实施搭建一个基本框架,避免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离散现象发生,使课程思政得到统一规划,提高效率,进而达到在工程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有章可循的目的,使得凝聚了中国文化、科技和社会创新的工程科技在中国崛起中发挥关键作用。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

1.1 专业课程建设的国际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我国自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以后[7],地方工科院校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它对于保障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21年7月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257所普通高等学校10 60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31所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通过了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基于成果导向(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教育模式,“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其三大核心理念[8],其理论基础是布卢姆(B.S.Bloom)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泰勒(R.W.Tyler)的目标模式理论[9]。其优点有3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认证合格专业的学习并毕业后,就可以进入国际就业市场,从而拓展就业范围;第二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把认证标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明确合理参考框架;第三对于国家而言,对于整个教育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虽然目标导向的工程教育有上述的诸多优势,但其不足之处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往往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工程教育模式在过程培养、个性化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而思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此加以弥补。

1.2 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课程思政

对于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确保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并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想育人机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纲要》中特别指出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可见,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宗旨的意志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回归本心的应有选择。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加快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要积极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时代课题。课程思政的实施首先是从通识教育课程开始的,例如上海某高校的“大国方略”课程,而对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一直是众多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专业课程思政主要以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得以实施,换言之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说教和机械灌输,而是将思政元素自然地、有机合理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否则课程思政将成为空中楼阁、镜中月水中花。另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还要考虑目标成果导向问题,这将使工程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使之更具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1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专业课程思政

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视域下,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开展课程建设,从而推动专业建设。无论是工程教育还是思政教育,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都是其第一要义,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引领、灵魂塑造和家国情怀也为OBE的成果导向注入了新的内涵并指明了方向,另外,思政教育还为OBE持续改进提供了思想与精神方面的源动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中包括技术性指标与非技术性指标[10],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对于这些非技术指标点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但专业课程对于这些指标点的支持就显得较为薄弱。这就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缺乏专业背景。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的整合互补关系,非技术指标要求正是课程思政的用武之地,所以从OBE的成果导向角度来说,专业课程思政是实现与专业背景有关的非技术性指标的有效途径。明确了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互补融合关系之后,就可以从顶层设计开始,将专业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主要针对非技术指标)相结合,将不同专业课程涉及的思政素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及整合,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具体落实相关的导向指标,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的同时[11],又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及持续改进的工程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2.2 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进行课程思政

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方面的研究,有关学者在关于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中做过相关的探讨。文献[12]针对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分别在教师的培育、资源挖掘、课程体系及政策保障这4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策略。对于专业课程来说,这4个方面当然也是必要的,但专业课程又有别于通识课程,对于工程教育中的课程思政,笔者认为仅有上述4个方面的实施策略还不够全面。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包括若干主干课程,不同专业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不尽相同。为了平衡有些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素材不足,应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考虑思政教育问题,在专业的范围内收集挖掘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然后进行统筹分析与整理,形成专业思政素材库,让不同的专业课程根据需求从素材库中抽取思政材料加以应用。以上这种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可以使不同的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既可有效进行思政教育又不偏离专业教育方向。

2.3 通过分析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具体实施课程思政

对于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库的问题,应当针对专业特点,在整个专业范围内采取建立典型思政案例的策略与模式。案例分析约在1870年就开始应用于法学课堂教学中,是由哈佛大学提出的一套教学方法,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表达观点、阐明事理也曾大量采用历史事件[13]。对于专业思政案例的选择,首先着力于选好生动的思政案例,这是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另外,还应该遵循求真的原则,所选案例中要具有思想价值观及家国情怀等思政要素。通过典型的专业思政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做到以案说理,引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思政教育深入人心。

3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

通信行业无论是在国防方面还是民生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正在进行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而掌握通信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将对通信技术的顺利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些人才也将成为数字化、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基本力量。这就要求从事通信行业的人才要具有较高的爱国情操和人文素养。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通信的发展历史、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方面的讲授,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等方面入手,将育人要素和专业知识嵌入到专业教学课堂中,凝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3.1 通信工程专业典型思政案例分析——北斗导航系统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来说,选择一个典型的思政案例作为专业代表性案例非常必要,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及其所代表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为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综合实践型课程思政案例。这个典型案例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多数主干课程都可以起到重要的课程思政教育引领作用。从中国古代导航技术的最早记载——指南车及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到现代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影像与地形匹配导航及激光制导,以及未来的太空导航和量子导航技术等,让学生了解世界特别是中国人在导航通信领域的贡献乃至对未来的展望。整个课程思政案例首先让学生了解卫星导航在军用、民用方面的重要性,以卫星导航的军事应用为背景,通过海湾战争的实例讲解卫星导航的作用,然后阐明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用户政策,特别是GPS的选择可用性和防电子欺骗手段,以及美国对待盟友和非盟友国家的区别,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自然地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蓝本讲解详细的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带领学生回顾我国北斗系统建设的艰难历程、取得的成就,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北斗系统与GPS的比较等内容,表1列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应用问题[14-16],这些应用会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以及核心技术的掌握对大国重器的关键作用,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有使命感和荣誉感。

表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应用

3.2 课程思政案例素材的分类

课程思政可以弥补工程教育认证OBE教育模式只重视结果、忽视个性化及价值观引领的短板,而专业课程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媒介,使得思政教育能够落到实处。从整个专业角度考虑课程思政,可以使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与优势互补,从而做到高效合理配置课程思政资源,统筹规划专业课程思政的整体框架。通信工程专业主干课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下面以这4门课程为例,从实践角度来分析专业课程思政整体实施策略。

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素材种类繁多,但从其类别上分可以分为人物传记、历史事件、时事政策、技术标准等。对于某一门专业课程来说,要做到全面包含上述各类思政案例素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做到这一点却很容易。如“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这两门课程就能够充分体现关于傅立叶与麦克斯韦这2位科学家在通信领域的贡献,而“通信原理”这门课在灌输关于技术标准知识方面占有优势。在深入挖掘某门课程典型案例的同时,不是将这一案例局限在这门课程之中,而是要从整个专业的角度扩展到其他课程中,使其他课程也能够利用这些专业素材来进行思政教育。如关于傅立叶的素材不但可以出现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而且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也是重要的思政材料;麦克斯韦的故事不但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重点强调,而且在“通信原理”课程中也可以讲述。关于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技术路线

3.3 课程思政案例中思政元素的分类

从专业的角度建立典型思政案例的同时,还要对这一思政案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与分类,这样才能使这一思政案例具有灵魂和内涵,才能让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抓住重点,有章可循。对于一个思政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政元素的分类,即从思想启迪、科学探索、价值引领及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提取(图1)。不同的案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可能不尽相同,某一案例可能侧重某一元素,如人物传记类的案例中含有更多的思想启迪和科学探索类的元素,而历史事件和时事政策类案例中可能含有更多的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元素。如傅立叶和麦克斯韦的发现不仅告诉我们一些科学的结论,还告诉我们观察事物的不同视角及物质(场)的运动规律等哲学思想。当然上述分类归属不是绝对的,有些案例中含有的思政元素可能独具特色,如中国的5G标准,告诉我们引领世界通信标准的中国故事,这其中的家国情怀元素会让人深有感触。

3.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实践

虽然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主要侧重于技术性的目标及结果,但从其12条毕业要求中的非技术性“素质要求”中可以看出,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思政教育的元素。如第六条——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还有第八条——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17]。因此,专业课程思政不但要体现这些毕业要求,而且还要丰富和发展这些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工程教育的国际标准,还要具有中国特色。纵观整个通信工程专业,存在诸多的思政案例,每一思政案例中又蕴含着侧重点不同的思政元素,下面利用上述案例及其中的思政元素的分类方法,列举通信工程专业中涉及的几个典型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及其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详见表2。另外,表2中还列出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补充与完善内容。

表2 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及其蕴含的思政元素

4 结语

如何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进行有效的专业课程思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研究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对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的探讨与分析。专业课程思政首先要与工程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专业课程实施和完成,但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课程,应具有专业全局观念,从整个专业角度进行课程思政,这样才能丰富补充单一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不足。同时,在具体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注意思政案例材料及其中思政元素的分类及挖掘,此外,专业课程思政还要有机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非技术性标准要求中。总之,在工程教育视域下通过专业角度与案例分析即可以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最终使得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能够互补、融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案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