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第二课堂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2-10-13徐慧颖刘畅王晓燕赵翊丞王冰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生理学第二课堂医学生

徐慧颖,刘畅,王晓燕,赵翊丞,王冰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1 研究背景

创新能力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各个领域提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改进价值或经济价值的能力[1]。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医生的执业能力提出更多挑战:既要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将最新的医学技术学以致用;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素养,以科学研究解决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医学科学理论创新、技术革新提供重要支撑[2]。

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各高校都十分注重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医学教育本质的回应,另一方面也符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3]。因其关乎医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和前景,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实践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4]。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或公益性的活动等[5]。作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因育人功能的独特性和模式的创新性,第二课堂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颇为关注的方面。研究表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相互匹配,具有第一课堂所没有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社会功能;第二课堂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6]。

《生理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起着联系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桥梁课程”作用。《生理学》课程团队承担本校各专业《生理学》《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专业英语(医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动物学》《中西医学比较》等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程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在第一课堂之外,尝试通过以第二课堂为平台,以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有效选取培养内容,制定考核评价指标等,探索形成一套以第二课堂为平台的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本文总结近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下。

2 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1)研究对象:选取2017-2020 级,已完成和正在学习由课程组教师讲授的《生理学》《解剖生理学》《专业英语(医学)》《神经生物学》《中西医学比较》等课程的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学生,指导教师为相应课程的授课教师。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或访谈形式,调查、研究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

(3)第二课堂体系设计与开展、效果反馈:课程组全体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发挥特长;通过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开展,进行批判性思维养成训练。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第二课堂获得感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调查学生对本教研室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感兴趣程度、参与度和有效度、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第二课堂内容的需求。适时调整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设计,提升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获得感;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参与过程和荣誉成果等进行真实客观记录,同时依据活动种类、等级、参与方式的不同,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予以反映。

3.2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第二课堂体系设计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手也动脑。

(1)利用《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生理学》第二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在学习通、《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上组织开展线上趣味知识答题竞赛、讨论分析案例、学习达人争优评比等形式多样的网络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依托专业英语(医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基础医学专业英语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热情,进行网络答疑讨论、网络学习经验分享、网络单词竞赛、网络指导学生开展基础医学课程双语微课制作等活动,一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开拓学生的医学视野,了解世界医学发展新动向;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开展《生理学》实验设计竞赛: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实验操作要点,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总结,重新设计机能学实验等,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生理学》实验设计与《生理学》实验室开放、“医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相辅相成,以提升医学生实验操作技术、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疫情等多种原因,生理学实验设计竞赛活动仅临床、中医、结合等专业展开)。

(3)训练学生绘制《生理学》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按《生理学》的章节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堂专业知识内化,进行总结性学习,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4)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医学科研项目,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及实验技能的优秀学生,使其进一步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3.3 第二课堂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参与过程和荣誉成果等进行真实客观记录,同时依据活动种类、等级、参与方式的不同,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予以反映。

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体系,应遵循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以往单纯地对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考核转变为综合能力考核,即将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实验技能操作、语言沟通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均列入评价体系,使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课程团队主要通过以下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通过生理学实验技能大赛、PBL 案例编写制作大赛等活动,促进医学生开展技能训练。

旨在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创业技能,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临床所需的基本技能相结合。

(2)通过参与单词竞赛、双语微课制作大赛、生理学课堂笔记大赛、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促进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和讲授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3)开展“实验室开放”“医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以提升医学生实验操作技术、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教研室的科研平台,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医学科研项目,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学生,使其进一步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5)培养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开展医学英语单词竞赛、基础医学课程双语微课制作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需要查阅英文原版医学教材和医学英文文献,接触医学英文资料,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熟悉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开阔国际视野。

4 课题研究结果

在课程组教师授课班级发放调查问卷1 800 份,回收1 787 份,筛选有效问卷1 610 份。结果显示,学生对本教研室组织的各项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满意度颇高,对第二课堂活动对医学课程学习的帮助较为认可(见表1)。

表1 你对于本教研室举办的各项第二课堂活动的感兴趣程度

多项举措提升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获得感:对于自己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无论是活动的参与度,还是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学生满意度均很高;对于在活动中学习的医学知识也颇为认可,认为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对后续医学知识的学习大有益处(见表2)。调查结果还表明,很多学生参加了不止一项的第二课堂活动(见表3)。

表2 你对自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5 结语

高等医学院校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医学生团队精神,锻炼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课程组针对医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出发,加强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增强第二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生理学第二课堂医学生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01—02合刊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关于职教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