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医疗空间童趣化设计的专项护理对雾化吸入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响
2022-10-13马兰,陈谷
马 兰,陈 谷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好发于儿童群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查体可闻及肺部湿啰音[1]。目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及中医治疗为主[2],其中雾化吸入治疗操作简单,无创无痛,可令药雾直达病灶发挥治疗作用,快速缓解患儿咳嗽症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部分患儿在早期雾化治疗时可出现恐惧心态,或在长期雾化治疗过程中逐步产生抵触情绪[3]。儿童认知多通过外界环境感知和触觉感知获得,对于疼痛性触觉感知多采取回避行为,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难免会因治疗或护理产生痛觉感知,从外界环境感知角度着手调节患儿的心理状态,理论上有助于提高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耐受度和依从性,强化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疗空间设计参考成人医疗空间,环境相对封闭、安静。从患儿体验角度出发,对医疗空间进行童趣化设计,选择合理的颜色搭配,构建多功能空间,布置充满童趣的卡通造型,营造趣味丰富、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有助于缓解患儿在雾化治疗期间的紧张、焦虑以及不适感,减轻长期治疗产生的抵触情绪。本研究探讨儿童医疗空间的童趣化设计对雾化吸入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响。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15日尚未对儿科病房进行改造时期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5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10月16日至2019年11月30日儿科病房进行童趣化设计改造,于2019年12月1日投入使用,故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3个月至11岁;病程5~12 d。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3个月至11岁;病程4~10 d。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均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片示肺部存在阴影;(3)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4)年龄<12岁;(5)无神志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6)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合并有其他并发症;(3)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儿;(4)对雾化治疗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止咳、化痰、抗炎等常规治疗,抗炎药物选择红霉素20~30 mg·kg-1·d-1静脉滴注,止咳化痰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用药为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2.5 mg/mL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异丙托溴铵雾化液2次/天,同时配合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基础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在儿童医疗空间童趣化设计改造基础上给予专项护理干预。
童趣化设计:(1)设计风格。空间设计风格以简洁为主,墙面彩绘以儿童画和绿色盆栽为主,凸显空间内色彩的跳跃性,兼顾温馨安静与活泼灵动。同时空间结构布局进行了较大调整,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如雾化区摈弃了古板的联排桌椅,选择了椭圆形的座桌椅,材质以仿皮材质为主,且座位相对较宽,可供家长贴身陪护患儿;颜色以天蓝色为主,通过色彩搭配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体现丰富的趣味性。此外,空间内的设施布局方面增加流线型的设计,引入自然体验的空间理念。休闲区设置长排书桌和阅读书架,患儿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漫画或图书及完成简单的课后作业。(2)设计元素。空间中的元素设计以自然元素为主,可通过材料和色彩搭配实现,如在医疗空间内使用环保、抗菌性好的材料,并在色彩搭配方面注意以暖色调为主,整体布局以绿色和浅蓝色为主,营造轻松、明快、温馨的环境氛围。此外,走廊及雾化室墙面装饰大象、小狗、兔子等动物配图或卡通画等,进一步增强环境的趣味性,楼梯则减少坡度,并铺设色彩鲜艳的地毯,在保障患儿安全的同时增加趣味性。(3)听觉环境童趣化。注重环境的隔音降噪,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开关门及操作时的声响,注意语言温和、耐心,空间环境内可播放舒缓、欢快的音乐并注意声响控制在45 dB以下。
专项护理干预:(1)保持童趣化医疗空间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空气流通良好。(2)利用气球、动画短片等宣传雾化治疗的基本原理,同时配合心理诱导及注意力转移,如播放动画片、引导患儿观察童趣化空间内的动物壁画等。对年龄稍大、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患儿可告知其戴上雾化面罩后便可将自己想象成在蓝天翱翔的飞行员,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3)对年龄稍大的患儿进行心理认知干预,并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面罩,适时调整面罩固定带松紧程度,因面罩过紧可导致面部出现压力性损伤,面罩过松则可能导致药雾浪费。(4)注意根据患儿的年龄调节雾化治疗时的氧流量,不足6岁患儿氧流量宜为3~5 L/min,每次10 min;6岁及以上患儿可将氧流量调节至4~8 L/min,每次15~20 min[5]。(5)在雾化吸入时指导或协助患儿取坐位或半坐卧位,该体位便于气道充分打开,药雾顺利进入终末支气管。(6)采用语言鼓励和物质奖励的方式提高患儿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如告知患儿若能够积极配合雾化治疗可在治疗结束后奖励小红花或玩具,陪伴其做游戏等。
1.3 评价指标 连续干预1周后对2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肺功能指标:于患儿干预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用力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气容积 (FEV1)。(2)雾化依从性[6]:①完全依从,患儿完全遵守雾化治疗要求,能够完全配合雾化治疗;②部分依从,患儿基本能够遵守雾化的要求,雾化治疗达到目标时间的70%以上;③部分抵触,患儿有部分抵触雾化的行为动作,无法很好地配合雾化治疗,雾化完成时间不足目标时间的70%;④完全抵触,患儿完全不配合雾化治疗,期间存在明显的行为动作抵触和情绪抵触,雾化治疗时间不足目标时间的30%。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症状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临床疗效:①治愈,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胸部X线片示肺部阴影消失;②显效,已无发热,但仍有咳嗽,肺部仍有少许啰音,胸部X线片示肺部阴影部分消失;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 FVC和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FVC、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VC、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2组患儿雾化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雾化依从率为93.33%(70/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55/75)(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雾化依从性比较[n;百分率(%)]
2.3 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4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00%(6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7%(62/75)(P<0.01)(见表4)。
表4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百分率(%)]
3 讨论
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方法可通过患儿呼吸使药物快速达到末梢支气管,继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咳嗽症状的作用,但临床常有患儿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相对较差问题[7-8]。如何从儿童身心特点角度出发,提高患儿雾化治疗依从性、减轻抵触情绪值得深思。环境行为理论认为,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存在密切关联,二者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9],个体在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不同,继而促使个体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而当空间环境能够满足空间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规律时方可令空间使用者获得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的满足[10]。从空间环境着手,可对患儿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于潜移默化中影响患儿的思想和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FVC、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儿童医疗空间童趣化设计及专项护理,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通过对传统医疗空间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可消除儿童对医疗空间的恐惧感,同时儿童普遍对游戏、玩具、大自然等充满好奇,其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可以获得相对充足的安全感,易获得正向引导和鼓励,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肺功能的改善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雾化依从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与王悦[11]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可能是由于医疗空间童趣化设计的专项干预有效转移了雾化吸入治疗时患儿的注意力,减轻了患儿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贴合儿童心理特点,更易获得患儿认可。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7%,这一结果与2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对应,提示医疗空间童趣化设计结合专项干预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积极影响可以通过环境行为理论加以解释。
综上,儿童医疗空间的童趣化设计可对雾化吸入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雾化吸入依从性,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