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确幸中建立和谐员工关系
2022-10-13劳小红
文/劳小红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2021 年,全国承受60 分钟以上“极端通勤”的人口超1400 万,长距离通勤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这1400 万“极端通勤”人口中,有近600 万为青年人群。“通勤”这一概念,更多地存在于大城市的生活工作语境中,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县城,它并不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词,因为一个轻松便捷的上下班过程,并不需要“劳烦”一个专门的词去定义它、描述它。本质上,只有在现实中产生了显著的感受,人们才会反复讨论一种事物或现象。
“极端通勤”降低员工幸福感
王小峰供职于H 公司,现任人力资源经理。H 公司于2007年创立于广东,注册资金为4000 万元。公司以生产加工的模式经营电子元器件,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主要产品为数码相机、对讲机、电子玩具等电子产品。单位员工为49 人,其中包括厂长1 人,组长5 人,后勤人员7 人,销售3 人,一线技工33 人(其中高级技工6 人,普通技工27 人),属于典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由于业务发展需求,公司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三班倒工作制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订单业务猛增,公司为了赶工期;二是为了适应机器化操作;三是一些员工接受夜班或轮班工作。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一些订单型工厂。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公司为员工提供班车,以减轻员工上下班的压力。公司还为一些未婚员工提供宿舍,缩短上下班的时间。虽然工作很累,但是公司的一系列人文关怀,稳定了员工的不满情绪,让员工知道,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到员工的身心发展。
通勤,越来越成为职场人幸福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问:“时间都去哪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金钱的权重在不断下降,有钱有闲身体健康,成为人们追逐幸福生活的标配资本。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一天只有24 个小时,作为一种极其有限的资源,时间的紧缺或匮乏会无形中给人们带来压力,影响个体的生存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在承受较长工作时间的同时,长时间的通勤也成为上班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上下班通勤是最令人厌恶、最不受欢迎的活动。调查研究发现,随着通勤时间的增加,个体感受到的精神压力也会增加;长距离的通勤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都造成了生活满意度的下降,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一方面,一定的通勤时间可以让人们在到达单位、开启一天的工作之前唤醒身体感官。而另一方面,长时间的通勤会让人们在到达单位之前就已经筋疲力尽。你不要指望一个在路上经历了堵车、倒车耗时两个小时才到达单位的人,会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尤其是对那些从事流水线的车间工人,长时间的通勤会给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通勤时间的决策是理性人权衡量通勤成本与收益的结果,经济学认为,通勤时间增加通常可以由低廉的房价(房租)和高薪酬的工作得到补偿。现实情况果真如此吗?未必!这种“通勤时间延长未必换来相应补偿”的效用失衡现象,就称为“通勤悖论”。
大城市面积大,人口密度高,职住空间分散,让通勤成了一个显性问题。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区的高房价吓退了年轻人,他们不得不远离都市核心区居住。
在北、上、广、深、成、杭6 个受到青年关注的城市,近80%的青年就业集中在15 公里以内的城市就业中心,但受到居住成本与社区环境影响,65%的青年人群居住在城市中心15 公里以外。这就不可避免地拉长了年轻人的通勤时间,让“极端通勤”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极端通勤”会给年轻人带来什么?大量时间耗费在通勤路上,路途之中难免产生焦虑感……有调查显示,通勤时间过长,还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带来不利影响,增加患抑郁症与肥胖的可能性。对于野心勃勃、期待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的年轻人而言,漫长的通勤会消磨他们的意志与耐心,不利于人才成长。
一座城市,一家公司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广阔的成长空间,健全友好的公共服务配套也是关键一环。这其中,通勤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鉴于“极端通勤”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企业有必要进行精细化治理,为年轻人提供合理可控的通勤时间和多样化的交通选择,帮年轻人解决通勤难题。
要了解通勤时间如何影响幸福感,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一)通勤时间:个人从居住地往返工作场所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二)幸福感:幸福感来自对某种事物(尤其是自己的心灵)的可支配程度。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员工通勤的难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错峰上下班、打造15 分钟生活圈、开通班车等方式缓解员工的上下班难题。说到底,无论是解决员工通勤难题,还是关注员工幸福感问题,都是为了打造公司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公司关注到员工的利益,员工才会对公司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热情。和谐的员工关系不是喊口号、举牌子,而是切切实实地解决好员工的每一个小问题。
和谐员工关系应小而美
●满足员工物质需求
薪酬福利是每个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工作的动力。首先,中小企业想要处理好员工关系,就要以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依据,尽可能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薪资按照岗位的要求做相应的调整,尽量使薪资待遇与员工所付出的价值成正比。其次,为员工创建合适的薪资报酬制度,将其薪资与技能挂钩,特别是对于一线的技术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按照技能的高低确定,根据岗位需求和工作时长灵活确定,当员工具有更高的技能,能够胜任更高技能的工作时,薪资报酬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提高公司的福利待遇,除了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给予员工基本的法定节假日补贴,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为员工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对于加班的员工,除了在时间上要加以控制外,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加班工资的标准及时发放给员工。
●满足员工心理需求
对于那些实行三班倒工作制的公司,要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变化。尤其是上夜班的员工,这对体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普通的流水线工人,从事的多是体力劳动。对于他们而言,没有PPT 为他们的工作增色,没有花言巧语为他们的工作粉饰,他们只有默默无闻和忠于职守,靠的是一份责任心和敬业度。举个例子,如果从下午4 点开始工作,那么到半夜12 点下班,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或许还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已婚的中年人来说,除了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其背后家庭的负担。工作时间的轮换,导致他们无法固定地照顾家庭,夜班回家还会让家人为其担心。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三班倒的公司员工流动性大,为了留住员工,降低员工流失率,作为公司方,应给予员工一定的心理关怀,了解他们工作以外的家庭生活,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许多时候,金钱并不是留住员工的唯一要素。
●满足员工成长需求
许多制造型企业员工成长速度缓慢,究其原因有三:一线员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生产线上,缺少相应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一刀切”式的培训方法缺乏针对性,培训方法单调乏味,效率低下;常常出现“前学后忘”的现象,导致工作中频出差错。赋能员工快速成长,也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对此进行了纵深的探索,如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员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生产安全、设备操控、工艺流程、自动化操作系统等内容进行培训学习;在线上签到答题,给员工良好的学习体验;建立激励体系提升员工学习动力,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跟踪记录员工学习成果,保证有效学习;清楚了解员工学习状态、进度、考试成绩和知识欠缺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知识补充;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打造团队文化,留住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