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下淮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10-13沈佳佳
沈佳佳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哈尔滨 15008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二选择。生态旅游强调在对生态资源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行动,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有效长久利用,同时加强对生态资源长足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旨在获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四者的有机统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国生态旅游获得高质量发展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三江源、东北虎林园和海南热带雨林等一批国家公园的建立,大兴安岭、太行山和秦岭等森林步道的修建,“红色+生态乡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各类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无不显示着“吃生态旅游饭,走绿色发展路”,已成为现今旅游发展中的新型发展道路。
一、文献回顾
“两山理论”的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当时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进行考察,在回应当地村民准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汇报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即“两山理论”。“两山理论”包含着三个层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三个层次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既要坚持“赶”又要坚持“转”的思想方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必须两手抓,二者不可偏废。生态旅游作为“两山理论”的必要载体和关键路径,对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初,国外提出生态旅游概念是为了应对当时欧美国家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引进生态旅游也是基于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而造成环境、生态问题。目前,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定义的界定、当地社区的可持续生计、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其中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陈晓颖等认为生态旅游即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在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前提下,由游客主动承担生态责任。王杨等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经济形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淮安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淮安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别
淮安市位于古淮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又位于秦岭-淮河分界线上,因而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替,水网纵横,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位于境内,是典型的“平原水乡”。温和的气候类型,丰茂的河湖资源,平坦的地形地貌,养育了淮安市境内各类生灵,造就了淮安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得益于淮安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具体来说淮安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类:
1.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
盱眙第一山,原名南山,又因其盛产都梁香草,故称之为都梁山。2010年,第一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此外,淮安市境内还有甘泉山、老子山等地貌景观生态资源。
2.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洪泽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大部分位于淮安市境内,还有部分位于宿迁境内。洪泽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同时发挥着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蓄水、航运枢纽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白马湖、高邮湖、萧湖、宝应湖、龙泉湖、金湖荷花荡、老子山温泉等丰富的水系资源。
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中具有积极应用意义。
3.生物生态旅游资源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占地面积十万多亩,其中次生林海占地近四万亩,动植物资源富饶,拥有40多种野生动物,170多种鸟类,280多种树木,近千种植物和800多种中草药,其中绝大多数为南北地域边缘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此外,还有金湖水上森林景区和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
4.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
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是清朝后期就进行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的百年老矿留下的矿坑,后因环境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生态治理,逐步开发成象山矿山国家公园。樱花园、兰趣园、淮安市动物园、苏北野生动物园、淮安市水利枢纽风景区等也是淮安市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
5.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
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内包含两大世界运河文化遗产即清口枢纽、清江大闸和淮扬运河淮安市段。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淮安市还精心打造了楚秀园、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金鸡坨生态农庄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
(二)淮安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淮安市依托于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向好的政策优势等,积极发展旅游业,致力于打造“美丽淮安市”的城市地域形象,将生态旅游作为振兴乡村,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的重要载体,推动淮安市的经济产业发展、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保护。但淮安市的生态旅游发展起步晚,目前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难免在发展方式、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就当前的淮安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直以来,淮安市的客流来源以省内游客为主,然而随着淮安市近年来加大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其客流来源逐步加大。与此同时,淮安市积极发展符合自身城市文化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品质化旅游,深挖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依托于运河文化、淮扬美食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各样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参与。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淮安市联合南京市打造宁淮都市圈,在这一政策的带动下,淮安市的文旅产业如虎添翼,获得大踏步发展。但这两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政府应防疫政策要求,以及人们出于自身的防疫安全着想,近郊游以及省内游、周边游成为首选,因而造成淮安市市旅游客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减,现今淮安市的客源大部分来自于省内。
2.政策扶持力度加强
淮安市为推动全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积极与国内的各大文旅集团寻求项目合作,鼓励支持小微文旅产业的发展,并为全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发挥政策引导功能,创新出台《淮安市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责清单》《关于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各类文旅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成立专门的文旅消费工作小组,负责督导规范各类文旅活动和帮助文旅企业的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出台各类实惠政策深化文旅惠民,如各个生态旅游景区在疫情期间纷纷推出免门票、低价等优惠,切实保证人民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一直以来,淮安市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不动摇,用实践来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营造生态文旅水城特色品牌,打造了白马湖旅游度假区、金湖水上森林等一批热门绿色生态景区,成为了淮安市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3.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加快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夯实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来之不易的战略成果,淮安市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与整治措施。围绕打造市民的幸福河湖,淮安市先后投入200多亿元进行河湖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截至2021年,淮安市的57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有52个达到Ⅲ类标准。与此同时,淮安市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制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与项目准入指南》,深入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用壮士扼腕的决心加大对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确保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实施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淮安市境内的空气质量、饮用水安全、河湖生态安全进行全方位监控,预防并及时处理了相关生态问题。
4.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淮安市积极贯彻实施全国“旅游厕所革命”精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在2016-2021年期间新建、改建的旅游景区厕所300座以上,确保景区厕所数量充足、卫生、环保、免费。提倡智慧旅游,建立并完善淮安旅游信息基础平台,保障游客可通过PC段、手机端、微信平台等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搭建市级旅游服务平台,在全市热点旅游景区内实现咨询服务、免费“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工作。建立健全游客集散中心,在全市范围内设置“淮乡驿站”,为游客整个旅行过程提供方便。
三、淮安市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品牌定位模糊,营销效果不尽人意
淮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理解淮安市在对外宣传中想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来介绍自己,通过了解淮安市近年来的对外形象宣传标语可见斑:“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宜居新城”“运河之都,伟人故里”……不难看出,过多的品牌形象标签难以让游客形成一个固定的认知,反而会使游客产生模糊感,无法认同当地的景区建设理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淮安市在进行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过分关注品牌建设带来的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发展,这无疑会造成品牌生命周期短、知名度不高、定位模糊等问题。
(二)旅游产品呈同质化,自身文化挖掘不深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淮安市发展生态旅游起步晚,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因而作为后来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向前者借鉴学习,来推动自身生态旅游发展步伐。但借鉴学习不等于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矢有的地发力施策。淮安市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以乡村生态旅游活动为例,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等项目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且各个景区之间存在激烈的内部竞争。此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难免会使一些不良商家混水摸鱼,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给游客带来较差的旅游体验,影响游客的购买欲望。单一依赖“门票经济”,各景区之间联动性较差,造成游客体验感差。对自身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淮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大部分历史文化生态景区的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够形成大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
(三)缺乏专业旅游人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开展生态旅游较早且经营良好的地区是云南、四川、湖北和湖南等省份,江苏省一直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优先发展制造业,所以整体来说,生态旅游的发展较其他省份处于弱势地位,在发展生态旅游人才储备上明显不足。淮安市作为江苏省苏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整体的旅游经济发展同苏南地区相比呈现出较大差距,在人才引进上和人才就业选择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淮安市2021年《统计年鉴》有关旅游业统计数据(如图1),淮安市现持有导游资格证人数共计1819名,较之上年下降了16.9%。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周边居民是直接参与者,大部分人通过经营家庭旅馆、饭馆等形式来营生,但是普遍存在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服务意识不强,继而给游客提供较差的服务质量。
2021年淮安市旅游业情况
(四)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在有关生态环境的利益相关者中,社区的居民是直接联系者,然而由于大部分居民均为农民,其受教育程度低,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一直秉持着“地尽其用、地荒浪费、人占我占,不占犯傻”这样一种理念,这无疑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第二是周边工厂的污水排放等问题。虽然长久以来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上反复打击,勒令相关企业将废水处理后再排放,但处理费用的昂贵,使得一些企业仍然愿意冒险偷偷排放污水。第三是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淮安市的经济发展较之整个江苏省长期处于末尾状态。经济的不发达,使得人们在利用生态环境上仍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势必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第四是政治参与度问题。政府主导,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治理是长时间以来的主要办事方式,然而社区居民却往往被忽略,以至于在政府施行一些环境治理政策时,居民不能充分理解其长远意义,反而对政策的实施多加阻挠,给政策实行造成困难和压力。
四、淮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精准定位旅游形象,打造专属城市品牌
统一、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在影响力。因而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和线下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游客和本地城市居民广泛征集旅游宣传口号和城市形象标志,更加科学精准定位城市的旅游形象。在此基础上,应立足于自身文化挖掘工作,确保旅游形象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深度契合。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离不开长期的城市品牌营销管理,应加强对城市品牌的系统性打造,完善相关品牌产品的产业链,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任用专业的品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工作。
(二)创新旅游产品研发,凸显生态文化内涵
创新的前提是要立足于本地文化特色,不可偏废或者脱离实际。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数字分析功能,联合政府、文旅企业、景区以及旅游业的专家学者,多方位立体研发符合自身底蕴的旅游产品。加大对文创产业创新的政策支持,鼓励文创工作者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从自身的城市文化底蕴出发,创造出更多满足人民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生态旅游,应以生态为主要抓手,在保证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依托于独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并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贯彻其中,使游客在生态旅行过程中,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够有所得,深谙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走步道、看风景为重点,应建立健全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制度以及标语标识,凸显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教育功能。
(三)培育引进专业人才,优化提升景区管理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作用,悉心培育旅游人才,第一要发挥好学校的教育功能,鼓励市内的高校增设旅游管理专业,深入推进产学研用的高度融合,为全市的旅游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旅游人才。第二是制定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政策吸引力,吸引留住大批专业人才。政府应为人才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搭建舞台,坚持以实践来锻炼人才,帮助其成长成才。
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管理效能的好坏。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对涉旅产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统筹景区的管理工作,制定规范的景区管理条例,避免各个景区间因利益纠纷而存在恶性竞争。
(四)坚守绿色发展底线,拓宽居民参与渠道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大背景下,任何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因此要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不法行为,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坚守绿色发展底线不动摇。
拓宽居民的政治参与渠道。第一是要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环保理念,理解生态安全对整个社区的重要性。第二是在开展某些生态旅游活动以及开发某些生态资源时,优先询问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确保政策在后期的施行过程中的通畅。在这一基础上,应建立健全完备的社区参与制度体系,保证社区参与管理的合法合理性。
新时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迈上新征程,淮安市应紧跟国家发展大步伐,在开展生态旅游进程中,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全过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魄力,坚定生态环境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坚决不吃子孙饭,灵活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