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13孔瑶
孔 瑶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在教育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日语教育工作应贯彻与时俱进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职院校日语教师应及时更新个体教育观念,勇于打破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转变以往单纯的根据课程教材文本单向度为学生群体灌输日语知识的格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日语教师应在日语教学中适当渗透多元文化资源,把中日茶文化元素和日语实践教育充分融合,从而在充实课堂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全面调动学生对日语知识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学习及文化眼界,推动学生日语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1 中国茶文化与其特色
众所周知,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据相关资料记载,茶文化最早在神农时代便已出现,距今已有近5000年。我国茶文化主要包含茶道、茶精神、茶礼仪、茶艺、茶具和茶书画等等,茶文化在历史沉淀中逐渐生成了特殊且鲜明的文化特色,可以充分映射中华民族礼仪与文明。我国茶文化具有相对完备的文化体系,可以呈现儒释道思想文化的精髓之处,并且也可以把社会群体人际交往中的情操、礼仪和道德表现充分融合,是我国文化体系当中的特殊存在。相对于我国其他传统文化而言,茶文化的特色具体呈现在:其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内涵的巧妙融合,同时也是社会产物和科学的有机整合。中国茶文化经过历史沉淀和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古董,更是在持续推陈出新,不管是制造工艺和技法,还是在制茶饮茶道具层面,均在持续完善和创新,这亦为该门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2 日本语言及其茶文化
2.1 日语文化导入
一般来说,日语与汉语具有密切关联,多数日本文字和中国文字具有较高相似性,且日本在创造语言过程中亦深受我国文化体系的影响,其部分文字效仿了汉语的偏旁部首。在语言创造过程中,日本综合多元文化体系考虑本土民众习惯和习俗,最终创造出有着自身文化特点的专属语言。在日语中依旧可以发现,多数日语字形和汉字相似性较高,只是两者发音和含义存在差异性,从字形上也可以发现中国文化体系对于日本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能够在某种意义上证实环境可以对语言产生影响,语言会在环境的差异下进行不断调整和变化。掌握日本民族文化发展史,对于训练学生群体思维具有一定帮助,同时这亦是学生日语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掌握对方本土文化,能够理解其语用思维习惯,从而更好的学习词汇和语法等知识,奠定日语基础。现如今,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中日双方在未来,不管是文化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会更频繁的交往,在各个方面都要展开交流,亦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量,国内多数院校均开设了日语课程,进行日语教学。日语在国内教育领域已经相对普遍,是除了英语以外的第二大外语学科,在日语文化导入过程中涵盖词汇、话语以及知识等诸多文化。军事、政治、经济、科技以及人文都是知识文化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在日语教育中必须积极导入丰富多样的日语文化,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有效消化大量日语知识,使学生明确日本民众旅游习惯,了解日语文化精髓和特殊魅力。
2.2 日本茶道文化
深入探究日本茶道文化,能够发现其中蕴藏诸多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子,日本茶道文化涵盖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优秀思想,与此同时,日本茶道文化亦整合了大和民族特色,生成了完善且独立的文化体系。研究日本茶道文化,能够发现其有着和敬清寂的鲜明特点,其中,和提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互相调和,重视茶事活动中秉持和谐态度,借助态度的调节,促使人际交往的和谐。敬是在饮茶过程中,要认同和肯定茶文化,明确人人平等的思想。清是引用禅宗文化的内容,要摒弃内心有关世俗的灰尘,保持平常心,并在做人做事层面始终保持谦逊平静的态度。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深度了解和掌握日语文化,借助茶道文化进行日语知识学习,深刻感悟茶道文化中有关禅宗层面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茶道文化强调的各个要素,包括恬淡、顿悟、清静与朴素等。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关注和学习日本茶道文化,明确日本茶道文化体系所涵盖的诸多元素,尊重并欣赏茶道文化,明确其在生活和茶艺层面的关联,深入挖掘日本茶道所具备的智慧。
3 中日茶文化差异性及互通性
3.1 中日茶文化差异性
中日茶文化的内在关联与其存在的差异性,为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引进茶文化元素打下了夯实基础。具体来说,中国是茶文化的重要起源国家,对于涵盖日本在内的全球茶文化体系生成及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因为各个国家茶文化体系在生成和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所以导致各个国家与民族的茶文化在思想内涵、物质媒介以及文化底蕴等层面呈现出一定差异性。例如,就中日茶文化差异性而言,在物质媒介层面,尽管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但在日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其茶文化体系仍然在茶建筑和茶具等层面体现出显著的民族文化色彩。在文化底蕴层面,我国传统儒释道和茶文化等哲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日本茶文化体系在受到儒释道思想深刻影响的前提下,亦受到禅宗文化的重大影响,生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文化体系,这亦是日本茶文化体系中禅茶一味的主要起源。除此之外,中日双方茶人以茶文化为基准创造了诸多优秀且经典的文学、绘画以及专著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能够成为实施通过茶文化比较与分析中日文化差异性的理解范本。因此,分析和了解中日茶文化关系与差异性,有助于正确理解与认知中日双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间习俗文化与社会群体思维习惯之间的差异,同时明确社交礼仪价值取向和交际语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为高职院校日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3.2 中日茶文化互通性
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起源自中国。日本僧人最澄在唐朝时期曾在中国留学,并在归国时把中国茶种带到自己的国家,随后日本僧人荣西来到中国学习和钻研茶艺文化,创作了《吃茶养生记》,并被日本民众称作茶祖。从中日茶文化互通性来看,具体呈现在下述三个层面:一方面,注重茶的礼节。中日茶文化当中均具备自身特殊的茶礼和茶俗内容,以中国茶文化为例,若客人来访,则主人普遍会选择泡茶来招待客人,从而表达自身礼仪和好客之情。《红楼梦》一书中,在茶礼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论述,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古代时期饮茶风俗的发扬和传播。以日本茶道礼仪为例,主人家普遍会精心准备茶叶和茶具来招待客人,并且在茶道的诸多环节与流程中,往往会以推门、跪坐与寒暄等形式,切实呈现出主人的待客之道。另一方面,为茶文化体系赋予特殊的文化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均具备自身特殊的文化精神内涵,以中国茶文化为例,其被赋予浓厚的民族精神,可以切实呈现出中华民族特殊的精神灵魂。并且在中国茶人内心深处,无论是茶还是个体人均是自然万物,二者互相平等,这一认知切实呈现出道家提倡的天然合一精神内涵,为中国茶道赋予了核心灵魂。然而,日本茶道也具备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其精髓主要呈现于和敬清寂等层面。其中,和表示愉悦与和谐,敬表示在真如面前每个人均处于平等地位,清表示整齐和清洁,是对人类灵魂和心灵的洗涤,而寂则表示茶道追求的高深境界。除此之外,中日茶文化均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两个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均生成了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并把本土民族审美文化渗透到茶文化体系构建当中。以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体系为例,其具有追求淡泊名利及自然平和等审美情绪,且这些均呈现在茶文化体系当中,是我国古代时期文人雅士共同追求的文化审美目标。而日本茶道在于审美宗教,可以充分突出日本民族饮食的观点呈现日本传统文化审美的清寂和古朴的魅力,与此同时,亦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所追求的审美价值具有重合之处。
4 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及时增设日本茶道课程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开设日语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可以使学生群体充分学习与了解日语知识,为其日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有利条件。教育工作者在日语课程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群体对于该课程知识的学习需要,为了使学生们可以充分掌握与了解日语语用习惯,应在词汇和语法教育过程中渗透茶文化元素,把茶文化真正运用到高职院校日语教育当中。借助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日语教学活动,使学生群体明确日语语言在语用习惯层面的严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传统茶文化元素为学生群体建设跨文化学习日语知识的桥梁,利用茶文化元素加深学生群体对于日语知识的感知程度,切实培育学生们生成日语语感。另外,也可以借助文化感知深化学生群体对于大和民族文化内涵和语言知识的了解程度。高职院校开展日语教育工作,可以面向大二阶段学生增设茶道课程。在此过程中,因为考虑学生具体学习需要,可以将茶道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鼓励对茶道课程感兴趣的大学生积极选修,借助日本茶道课程,深化学生群体对于日本文化的感知和了解程度。茶道课程对于帮助学生群体迅速掌握和了解日语语用习惯,产生日语思维具有较大帮助。与此同时,借助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群体深刻感知日本民族精神,而且也能够延伸学生群体视野,使其积极学习日本的民族文化知识,明确日本民族发展历史,进而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供帮助,并且学生在茶文化的影响和感染下,其语言交际能力亦会不断提升。
4.2 加强日语师资队伍茶文化素养
众所周知,加强日语师资队伍的茶文化素养水平,是高职院校有效推动茶文化元素在日语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所在。同时,高职院校日语教育工作者对于茶文化内涵的深度了解和掌握,是日语教育实践中茶文化元素能够有效应用且落实文化价值的必要前提条件。对此,高职院校日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着重提高个体差文化素养水平,同时学校方面亦要注重为日语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茶文化素养水平提供有益条件。具体来说,日语教育工作者既要成为学习中日茶文化知识的主体,也要针对既定茶文化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索,注重对于中日茶文化元素在日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路径展开探索。在这一过程当中,高职日语教育工作者既可以借助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多元文化供给平台所提供的文化资源进行茶文化知识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获取丰富学习资源的前提下,积极与茶文化专家学者和日语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度交互,从而对于茶文化进一步了解和认知。基于高职日语师资队伍茶文化素养培养环境的改善层面而言,高职院校应健全茶文化素养教育培训机制,以多元化培训模式及培训渠道为依托,为日语教师的茶文化素养水平提高建设保障机制。例如,高职院校既可以通过集中培训模式,实施茶文化素养培训和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积极引导在职日语教育工作者真正走出校园,在明确认知日本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以社会调研实践为基准,深挖中日茶文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积极组织涵盖日语教师在内的广大语言教育工作者建设学习共同体,借助引导其明确共同的发展愿景,推动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提高自身茶文化素养水平中进行互相帮助,从而落实语言教育工作者队伍茶文化综合素养水平的共同提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借助建设精品课程来为日语师资队伍教育工作中茶文化元素的渗透提供范本,进而推动教师吸收具备实用价值且丰富多样的教育经验,加快优秀且典型教育案例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4.3 完善茶文化对比教材选编工作
茶文化背景下的日语教学,需要日语教师在具有较强中日茶文化比较教育意识和茶文化素养水平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茶文化对比教材文本的选编工作。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推动高职日语教育工作当中的茶文化比较教育体现出一致性与系统性特点,进而充分发挥中日茶文化比较教育在加强学生群体日语综合素质层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具体来说,在选编茶文化对比教材文本过程中,日语教师应高度关注和重视深挖具备趣味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内容,保证日语课堂教育中所运用的中日茶文化元素是大学生群体在生活实际中能够接触且较为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日语教材文本内容的表现层面,日语教师应注重运用图片和文字等多样化信息表现形式来呈现中日茶文化元素。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在选编茶文化对比教材文本与教育内容更新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群体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茶文化教材向具有贴合学生需要和现实生活的特点发展,真正为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在选编茶文化对比教材文本过程中,应在了解和尊重大学生群体茶文化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前提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规避由于中日茶文化比较内容相对简单或难度较大而限制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高的问题。除此之外,在选编茶文化对比教材文本中,要充分遵循针对性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要基于日语教育实践中触及的教育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和选择茶文化知识,进而在茶文化比较教育在高职日语教育重难点内容的突破中充分发挥促进作用。诚然,高职茶文化对比教材文本的选编工作本身便具备较强复杂性,所以高职语言教育工作者要协同且深度参加中日传文化教材开发及选编工作。在此过程中各院校,甚至中日院校均有必要针对茶文化教材选编进行深度合作,进而为日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背景下,高职日语教师应勇于打破以往教育模式桎梏,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观念和方法,着重培育学生群体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茶文化融入教育实践中,丰富课程教育资源,加强学生们文化意识,切实将学生培育成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