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餐桌上的中国史》

2022-10-13

餐饮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国史小麦粉餐桌上

提到中国菜,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东坡肉、烤乳猪、糖醋排骨……别看猪肉现在是常见的肉类食材,但其实古人常吃生鱼,对猪肉兴致并不大,之所以猪肉成为现今人们主要的肉食,是因为受到了北方民族的饮食文化影响。狗肉名列“八珍”,周朝皇帝必吃,为何唐朝之后吃狗肉会沦为不文明行为?还有,诸葛亮、苏东坡住四川却吃不到川菜;杨贵妃不可能吃过番茄炒蛋;筷子直摆,不是汉人而是胡人的规矩;今天吃货的饕餮之享,居然与五胡乱华、宋朝积弱、清兵入关的历史难解难分……诸如此类,展开《餐桌上的中国史》一书就可以得到答案。

《餐桌上的中国史》以中国的历史演进为主轴,以中国菜肴为主角,带你探索中华饮食背后的渊源,透过一道道菜肴品读一个朝代的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程度与文化成就,用通俗的笔调展现了在时代变换、王朝更替、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中,中华文化的重组与演变。

古人云:“饮食所以合欢也。”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追求的是饮食合欢的意境,人们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至今,许多人在同一张餐桌上用餐时,仍习惯于在同一器皿里取菜。但远在春秋时代,流行的却是分餐制。《管子·弟子职》中有这样的记载:“各彻其馈,如于宾客。”意思是各自撤去自己食案的时候,要像撤去宾客的食案一样谨慎而行。另有记载,当时老师们用餐时,侍奉的弟子须不断巡视,按照情况为老师持续添加食物。这些都可以证明当时用的是分餐制。

在两汉、魏晋时代,小麦成了北方的主食。汉字中,用“面”来表示小麦粉,用“饼”来表示揉捏小麦粉制作出来的食物,这是在汉代的文献中才出现的。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粉食”,东汉中期后小麦粉制作的食品才迅速推广开来,成为了民间日常的食物。至于饺子,唐代虽已有了,但据作者调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应该都没有吃过。一是他们的作品中均未出现过“饺子”一词,二是食物的地域性,即当时吐鲁番等地区已有饺子,但还没有流传到长安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冷知识,如周朝已经有了筷子,但吃饭却是用手抓;今日中餐的头号烹饪方法“炒”,在宋代才出现等。作者查阅参考古今中外多方面文献,通过出土文物、实地调查等途径深入辨析,还原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赋予本书足够的严谨性和知识性。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誉,拥有灿烂辉煌的中华饮食文化。餐制、食物结构、饮食特点等是经过数千年多元融合至如今。可以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拼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块版图。

作者张竞是身在异乡的中国学者,不仅查考古今中外多方面文献,而且通过出土文物、实地调查、亲身制作等途径深入辨析,为读者还原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赋予本书足够的严谨性和知识性,在餐桌上讲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带我们探索舌尖上的中国史。

作者简介:

张竞,1953 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85 年赴日留学。1991 年于东京大学取得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学位。历任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副教授、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2007年—2009 年任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东亚文化交流史、文化史。

书讯:

《餐桌上的中国史》

作者:张竞

译者:方明生 方祖鸿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58元

猜你喜欢

中国史小麦粉餐桌上
小麦粉加工及选购
白俄罗斯延长小麦粉和荞麦出口禁令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餐桌上的宇宙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餐桌上的爱
餐桌上的忧与愁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要目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1期要目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1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