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2022-10-13
工信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内容如下:
一、生产保持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较工业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283万吨,同比增长1%。其中,铜、铝、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5%、0.7%、3.1%,锌产量同比下降1.7%。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原生镍、锂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9%、38%。据上海钢联数据,6月底,铜、铝库存分别为11.4万吨、75.1万吨,较年内高点下降49.1%、36.4%。
该功能记录机械在出现反常事件前后的使用参数。这些数据记录超出限值或例外的主要情况并用于协助故障诊断和排除。大部分事件状况意味着一种故障模式或退化以达到使机械可靠性降低的开始。
记者还了解到,陕西部分地区肥料包装标识登记证过期现象频现。很多经销商反映,一些小厂家采取直销进村、低价销售的策略吸引农民购买,肥料质量难以保障,存在生产安全隐患,且对正规厂家肥料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希望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和管理。部分农民反映在选购肥料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缺乏,肥料包装和宣传种类繁多,给购买适宜肥料造成困难。
二、价格先扬后抑。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铜、铝、锌、镍、钴、锂均价分别为71750元/吨、21435元/吨、26012元/吨、20.6万元/吨、51.4万元/吨、45.3万元/吨,同比增长7.7%、23%、15.1%、57%、48.5%、454%。二季度,受全球流动性收紧、下游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主要产品价格高位回落,6月30日,铜、铝、锌、镍、钴价格较今年高点分别下降15.2%、19.4%、15.9%、44.2%、32.5%。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三部委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具体来看:一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调整优化用能结构,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强化节能监督管理。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五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六是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
三、进出口量价齐增。据海关总署数据,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350.9万吨,同比增长34.1%,出口金额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72.4%。进口方面,上半年铜精矿进口1248.1万吨,同比增长8.6%,进口金额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294.2万吨,同比增长5.3%,进口金额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方案》部署了两个重大行动,一方面,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分业施策、持续推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完善设计开发推广机制,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装备,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助力全社会达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四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四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规划》聚焦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提出2030年、2035年和21世纪中叶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环境和气候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讲一些比较简单或非重点难点的章节时,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讲课。要求学生先准备一下,然后上台讲课,其他学生注意听,注意提问,注意有无错误,后教师予以补充。教师在补充前,首先要肯定讲课中的优美,巧妙地补充不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出试卷。再高一层次,就是关于重点难点的理解,让程度好的同学上台演讲。这样学生觉得新鲜,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分析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周末,我喝下了这瓶药水。突然眼前一黑,我昏了过去,醒来后,发现周围洁白宁静,我应该是在医院里。这时,门被推开了,一位打扮得像护士似的机器人走了过来,说:“你出门为什么不戴氧气面罩?要不是急救车去得及时,你就死了!”“为什么出门要戴氧气面罩?”我脸上写满了疑惑。它结巴地说:“什……什么?你……你是外星人!”它一边说一边准备按警铃。我急忙阻止,说道:“我不是外星人,是从三千年前穿越而来的地球人。”它这才松了一口气。
《规划》提出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绿色发展;二是推进三水统筹,治理修复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四是加强管控修复,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系统保护修复;六是强化源头管控,有效防范重大环境风险;七是构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