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质量指数与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关联分析*

2022-10-12璟△

中国卫生统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县患病率缺血性

张 雪 李 伟 戴 璟△

【提 要】 目的 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探讨身体质量指数与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的关系,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排除重要信息缺失和不可信的样本数据,最终纳入665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资料。采用Stata 15.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用于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正常居民的基线特征差异。考虑到样本的结构化特点以及受试者区县集群效应,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身体质量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的联系及内在影响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BMI<25kg/m2)相比,组1(BMI:25~30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但随着调节变量的增多,显著性消失;组2(BMI>30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并且随着调节变量的增多,显著性增强,患病风险性增强。结论 身体质量指数是影响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通过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等危险因素间接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居民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我国脑卒中的经济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1-2]。“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病人数达1242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患病人数的81.3%[3]。研究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不仅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客观标准,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4]。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病因的常见病,BMI是否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的衡量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目前尚不确定。本文旨在研究BMI与我国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的关联度以及内在影响关系。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2015年数据,此数据集于2019年发布,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144个区县,220个社区,7200个家庭,30000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排除重要指标缺失和45岁以下的样本,最终纳入6655例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以及工作;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体育运动和睡眠时间;历史健康信息:高血压、糖尿病、心颤、肿瘤和肥胖;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指数。由经过培训的研究员进行指标测量和访谈。研究对象穿平底鞋、着轻便的衣服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BMI分成三组:<25kg/m2,25~30kg/m2,>30kg/m2[5];在坐立休息十分钟后,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采取三次测量取平均的方式进行记录。

3.统计学分析

logit(Pij)=β0j+β1x1ij+β2x2ij+…+βkxkij

(1)

β0j=β0+u0j

(2)

i代表第i位研究对象,j代表研究对象所在的区县;β0代表总截距;β0j代表第j个区县的截距;x1ij,x2ij,…,xkij代表解释变量;β1,β2,…,βk代表解释变量的系数;u0j代表随机变量。

根据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因素、历史健康信息进行第一水平调整,根据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第二水平调整。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1.我国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流行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将45~59岁划分为中年,将60岁及以上划分为老年。本研究共纳入6655位居民,其中45~59岁中年人3260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3395位;无缺血性脑卒中居民6530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位,发病率为1.9%。在125位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84位男性,41位女性,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83.2%。在基本人口学资料中,性别、年龄、居住地和工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方式因素中,吸烟、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历史健康信息中,高血压、糖尿病、心颤和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调查居民基本人口学信息

2.我国不同BMI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流行现状

在125位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BMI<25kg/m2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9.2%;其次是25~30kg/m2,占35.2%;>30kg/m2的占比最低,为25.6%;与无缺血性脑卒中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市化指数低的分组Q1(31.5~60.2)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比例也低(17.6%);城市化指数在Q2(60.3~78.2)的分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最高(31.2%),与无缺血性脑卒中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44个区县不同人群BMI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3.BMI与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的联系及内在影响关系

以组1(BMI<25kg/m2)作为对照组,组2(BMI:25~30kg/m2)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对照组的1.525倍(OR=1.525,95%CI:1.011~2.299);组3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是对照组的2.052倍(OR=2.052,95%CI:1.307~3.229)。加入第二层次城市发展指数进行OR值调整之后,组2、组3的显著性不变,OR值无明显改变。加入基本人口学信息进行调整之后,组2由显著变为不显著(P>0.05),组3显著性增强(P<0.001),缺血性脑卒中患病风险是对照组的2.577倍(OR=2.577,95%CI:1.615~4.114)。在模型中加入了生活方式因素对OR值进行调整,组2仍为不显著,组3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风险是对照组的2.580倍(OR=2.580,95%CI:1.615~4.122)。在模型中加入历史健康信息进行OR值的调整,调整之后组2不显著,组3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是对照组的2.650倍(OR=2.650,95%CI:1.908,4.250)。随着调节变量的增加,模型由简单变复杂,组2由显著变为不显著,组3的显著性增强且患病风险(OR值)增大,见表3。

表3 不同模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BMI作为人体测量指标之一,具有简单、操作性强的特点,且已有研究将BMI作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预测指标[7-8]。因此,分析BMI与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的关联度以及内在的影响关系对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不同。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为2.06%,从2012年至2018年,历年脑卒中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除性别外,高龄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9-11]。性别的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也可能与雌激素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12-1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开始衰竭,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开始退化[14],因而男性和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县,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化指数最低的区县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最低,城市化指数中等的区县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最高。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居民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相比动物蛋白,更倾向于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这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前期预防[15]。另外,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县,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可能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报告患病率低于实际患病率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县居民,饮食选择相对广泛,社会经济压力大,相应的健康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县,居民有较强的健康意识,注意饮食和锻炼,定期体检,医疗资源也相对丰富,因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所降低[16]。

BMI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呈正向关联关系[17]。与BMI<25kg/m2的对照组相比,BMI值越大,会致使左心房、心室的容积增加,从而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18]。BMI值与血清瘦素浓度、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显著相关,而血清瘦素浓度升高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9]。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BMI值与高血压患病率显著相关,与BMI值稳定组相比,BMI值增加组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而BMI值降低组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20]。本研究中,当不加入其他风险因素作为调节变量时,与对照组相比,BMI值越大,OR值越高,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越高。这说明BM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它可以通过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间接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

在本研究中,随着调节变量的层层递增,BMI值在25~30kg/m2组的影响作用降低,并且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单个变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绝对性,当调节变量增加,模拟的人体系统内某一变量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作用就越可靠。因此当BMI值在30kg/m2以内时,不能盲目地减肥,以求降低BMI值来保持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当热量的摄入突然降低,会导致心脏脂肪含量飙升,使心脏和血管功能大大减弱,另外节食和减肥药等快速减肥的方式会使肠道内的菌群受到干扰,对人体的免疫和代谢反应产生不利影响[21]。

当BMI值>30kg/m2时,随着调节变量的增加,中老年居民患缺血性脑卒中的显著性增强,风险也随之增加。此时,BMI值的影响作用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叠加。BMI大于30kg/m2的中老年居民需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采取控制饮食与适当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控制饮食可以减轻机体负担,运动可以抑制节食减肥对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节食降低BMI值对个体心血管疾病因子的改善作用[22-23]。

综上所述,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与BMI值显著相关。当BMI值在30kg/m2以内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还受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因素、历史健康信息、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削弱BMI值的作用,但BMI值>30kg/m2时,BMI值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中老年居民患脑卒中的风险,因此,不仅要提倡中老年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应该引导我国中老年居民实时监测BMI值、血压、血糖等指标,倡导节食和运动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区县患病率缺血性
泸州市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