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活跃期
2022-10-12王莉莉
文/本刊记者 王莉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各国之间科技创新合作也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近日,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科技赋能未来、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主办。来自中外政府部门、全球科技领域和产业界代表线上线下参会。代表们就如何推动世界各国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
通过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会议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致贺信。李克强在贺信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各国更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李克强表示,中国的科技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世界的科技进步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下一步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合攻关,促进科研人员交流互访,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中国还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促进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中国、惠及世界。
在大会的开场致辞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中国科技界始终是全球开放合作的倡导者,科技治理的参与者,创新发展的贡献者。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同9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召开科技合作联委会,签署了115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他表示,未来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围绕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高云龙指出:“我们愿与更多国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努力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更多的中国科技界的贡献。”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在全球范围内,科技正在取得惊人的发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数字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些科学技术对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水平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潘基文认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碳捕集与存储技术、氢能发电、电池等高端产业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危机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的科技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世界的科技进步也离不开中国。
推进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格尔德·穆勒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再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交流方式。人们需要更好地将先进技术运用到食品安全、能源、智慧城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只要努力创新合作形式,就能让更多国家、更广泛的人群受益于科技创新活动。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表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仍然面临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数据缺失等问题,使可持续发展进程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剧了这种挑战。“目前,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需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开辟新的资源能源来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低消耗的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发展。”他说。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能源创新高级顾问丹尼尔·科曼发表视频演讲时指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的成本在过去10年中迅速下降,太阳能和电池的价格均下降90%,风能的价格下降60%。“这是真正的创新,但我们需要做的远不止降低成本,更需要扩大部署。现在,在世界各地建立可再生能源系统比运营化石燃料工厂成本更低,这无疑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把这项事业推向更长远。”他指出。
加强国际科技开放合作
当今世界,创新发展越来越多地通过世界各国、各区域以及企业里的创新者协作产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指出,为了吸纳更多人的创新想法,各个国家需要制定更加包容的规则并加以实施,提高专利许可和转让的市场生产率,“这种探索的过程将给贸易体系带来改变,也将促进世界更大范围的经济繁荣”。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既是化解人类共同危机的成功之道,也是全球科技界面对未来挑战的共同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桂华表示。他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历史窗口期,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科技界的共同焦点,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高速迭代给各国带来了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深度复杂演变期。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中,各国科技组织间更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厚植前瞻性基础研究,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在战略策源、社团发展、期刊建设、科技奖励等领域搭建更多的组织载体和平台,拓展合作发展的新空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推动智能制造加快发展,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加快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一体化布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作为企业界代表,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余锋分享了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一是企业实践智能制造,必须打好精益生产的基础;二是实践是检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三是智能制造不是无人制造,人机有机结合、实现人机的最大效用才是最终目的。“智能制造离不开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本身就是一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给智能制造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应用和拓展空间。”余锋说。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赵汤表示:“我们认为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包括数字转型、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医疗技术和教育技术等。英国企业在这些领域都有优势,有许多英国企业正在寻求在中国进行更多的贸易和投资。”
民营企业占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80%,占高新技术企业的90%,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98%。
推进产、学、研合作
中国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重要主体。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占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80%,占高新技术企业的90%,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98%。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旻表示,联想控股积极致力于推动“数实融合”,并将自身经验赋能更多行业、企业。他举例指出,联想控股旗下公司联想集团自主研发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工厂处理订单的效率提升了24%,减少积压订单数20%,排产时间缩短了67%,生产效率提高了18%。不仅如此,联想集团还将算力技术和产业运营经验,应用到三一重工、五矿集团、长城汽车、隆平高科、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300多家企事业单位。
除了实践创新之外,联想控股在产业运营及产业孵化上同样有所布局,包括旗下联想集团成立鼎道智芯公司,联想创投对寒武纪、耐德佳、思特威、钛方科技等企业的投资,联泓新科在新材料领域的攻坚。此外,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也是联想控股旗下基金公司长期关注的重要投资方向。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称,伊利集团在产业链上游,推行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在产业链中游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工厂新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在产业链下游各类“零碳”产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此外,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仿生界面科学未来技术战略发展布局》。会上还发布了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介绍称,中国科技创新图谱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依托自身科技大数据资源,面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治理推出的决策支撑平台。
据介绍,中国科技创新图谱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70年的细力度、高精度、多维度的科技创新链条数据,同时,将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科技政策研究相结合,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工具集,使得数据转变为维度多样、链条清晰的决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