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0-12余宏武,叶志强,张纪胜
“以学定教”是以实现学生“学会”为目的,是落实“教会”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以学定教”,把“以学定教”观念付诸教学实践,把教学关注点更多地聚焦于学生,实现教和学方式的转变。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学”的基础与变化,将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有机结合,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理解“以学定教”中“学”的指向
关于“以学定教”,于素梅博士在研讨活动上进行微讲座时表示:“以学定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她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需要、服务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3个方面阐述了要树立“以学定教”观念的原因,目的是真正让每名学生在体育课中受益。
“以学定教”从学生角度来看,重庆向宏钊总结了有个“学”的特点,具体为学生年龄特点呈现的“学”、学生学习能力特点呈现的“学”、学生技术能力特点呈现的“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技能特点呈现的“学”、学生与学校场地器材的关联特点呈现的“学”。江西郭珊理解“学”的指向为:“学”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浙江李积栋作如下表述:如,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学方案,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上课,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技能发展,而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眼中有学生,尊重学生,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从教师角度来看,安徽胡宏军认为,“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习准备、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等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依据学生的学业进步程度,评价和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目的。安徽王凤娟认为,“以学定教”需要体育教师首先正确定位师生的角色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学会做一个欣赏者,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安徽郭齐智认为,教师教了多少不等于学生学了多少,要从“学会”方面衡量“教”。
综合研讨教师观点,认为,“以学定教”中的“学”就是将视角转向学生,把握学生身体、心理、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基础和成长需求、学习准备、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等实际情况,既要关注学生群体的整体基础,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基础;既要关注学生固有的基础,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学定教”的“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准确定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以学生的“学会”落实“教会”的要求;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学”的氛围;教师要更能够应对课堂中的“变”,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预设”推进课程,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与变化;要力求做到“教”是为了找“学法”,“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会”。
二、聚焦课堂,关注运动能力差异
“以学定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的体育课堂教学观念,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是教师把握“学”的依据,如何针对学生运动能力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要从以下3个方面找突破口:一是要在分析学生运动能力差异的具体表现基础进行“预教”,提前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法措施;二是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定教”,确定目标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三是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变教”,变化不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针对性。
江苏王素芳谈到“以学定教”观念转化时,提出“难在理解、难在把握、难在施策”3个方面的难点,她对如何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等个体差异实施“以学定教”的问题,提出了要让学生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桃”,要把教师的“教会”转化为学生的基本“学会”。安徽张开华提出,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在比赛中最能体现出来,比赛也是运动技能熟练掌握的重要路径,通过比赛进行学情监测也是一种较好的学情掌握路径。
综合研讨教师观点,认为:1.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形成的因素很多,既有因性别不同造成的,也有因身体发展差异形成的,还有心理因素和运动参与的不同,也有对动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上的区别,因此,要对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找出形成运动能力差异的原因,精准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2.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初中排球发球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运动能力自主选择是上手发球还是下手发球,是3m线发球还是6m线发球,甚至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发球线过网发球。
3.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学习,是缩小运动能力差异的有效措施,小组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围绕任务的完成,组内开展互助学习活动,构建生生、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相长。如,“8”字跳绳的小组任务是小组内连续跳过绳20次以上,这就要求每名学生都要跳过且少失误,学生围绕连续跳过次数这一任务进行互动学练活动。
4.采取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运动能力和阶段学习后的运动能力进行比较,让学生跟自己比,让每名学生都有发展,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剖析路径,落实“以学定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施“以学定教”的路径有很多,朝着为了学生“学会”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会”的方法。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的,教师才能教有所得。因此,只有把教和学有机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学有目标,教有方法,教有针对性。
安徽杜泉认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也是实施“以学定教”的有效路径。研讨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实施“以学定教”的路径,如,江苏王素芳提出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安徽苗壮提出根据学习项目的特点增加对抗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施“以学定教”等。
综合研讨教师观点,认为实施“以学定教”的有效路径主要是做好以下4个方面:
1.精心设计:基于学生的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制订明确、具体、客观、可测的学习目标,找准课的重难点,注重学生的习得,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学习活动,采用比赛、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的效果。
2.活化课堂:采用任务驱动,让每名学生承载任务,围绕任务的达成,主动开展自主、合作活动,让学生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学。此外,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同质、异质分组)、难度进阶等各种教法、学法,将学和教有机结合,实现了“学”的目标。
3.创新形式: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先学后教,为“以学定教”提供学习平台。课堂中,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少等多动”“少教多学”,结合项目式学习、一体化选项走班等教学形式,拓展“以学定教”的途径。
4.运用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将过程性、发展性、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评价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评促教,以评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