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基”的体育课堂观察实施
2022-10-12陈昌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小学315194
陈昌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小学,315194)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是一种广为使用的课堂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辅助工具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推断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贝尔思(R.F.Bales)提出“互动过程分析”理论,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之后美国课堂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运用编码系统对课堂运行进行记录、分析,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国内课堂观察研究相对较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引进,我国课堂观察研究也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方式,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以往的课堂观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和建议,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应提升对学生行为的关注度,设计针对集体与个体的量表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以学为基”的体育课堂观察目标
课堂观察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方法学、会不会学、能不能学会,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测过程,最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改进教学策略。课堂观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思想碰撞,改进课堂学习,探索课堂教学方法,促使教师在观看其他教师上课的同时能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总结并汲取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从而促使教师针对学情改进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是形成学校协作文化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举措。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不断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有助于学校教学理念之间的交流,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能受益。
二、“以学为基”的体育课堂观察框架构建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教学涉及的因素较多,需要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体育课程既有其他学科共同拥有的4个维度的观察点,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又有其特殊性。构建“以学为基”的体育课堂观察基本框架是实施具体观察的第一步。只有在宏观上明确了基本框架,才能根据框架确定观察视域、视角和视点。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以及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特征,聚焦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为课堂观察的出发点与归属点。以学生学习的维度为突破点,构建体育课堂观察框架,并以此为切入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聚焦“学生学习”的视角,观察确定“情感态度”“学习条件”“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学习效果”5个观察面,在此观察面的基础上确定若干个观察点,由此构建“以学为基”的体育课堂观察基本框架(表1)。
表1 体育课堂观察框架(以学生学习为例)[3]
“学生学习”维度只是课堂观察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列举,实际的框架涉及更加广泛,观察者或者观察团队可以根据学情制订不同的总体框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观察面的确定相对稳定,而观察点的确定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主题进行筛选。如,观察面“学习效果”方面确定之后,观察点可以选择“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比例是多少”“学生练习密度达多少”“观察对象是否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等视点。只有在宏观上明确了观察面和观察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观察点,并开发相应的观察工具。
三、“以学为基”的体育课堂观察点选择
观察体育课堂的视角较多,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表现、学生学习行为表现、项目特征的知识性呈现3个方面,在教师、教材、学生3个构成教学得以发生的要素中,以学生学习最为关键,教师、教材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为观察点,在确定观察视角为教师的行为表现之后,观察团队可以从教师教学的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2个角度思考哪些教学行为表现能够充分反映教师“教”的效果(表2)。如,以《跳跃:多种形式的立定跳远练习方法》为例,教师的讲解示范、对学生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师的学法指导和教学评价等,这些视点的选择是否有利于观察者或观察团队收集相关的观察点,并作出相应的推论。
表2 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
确定主题后,根据研究视角选择观察点。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此外,观察点可针对“学生上课前的原有水平”“上课后学生的提高程度”“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这些观察点的聚焦有利于观察者精准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并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四、“以学为基”的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观察
观察的对象即被观察人,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的,量表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观察小组根据研究主题制订观察的具体内容。如,“倾听与回应”“合作与交流”“身体练习”等具体观察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充分支撑观察视点,并能收集关键的证据并作出对应的推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逐个观察到位,因此需要聚焦核心问题,以“学”为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以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进行观察为例,呈现具体的观察点(见表3)。
表3 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观察[3]
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观察量表的设计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即因人而设计,因课而设计。
五、“以学为基”的观察团队分工与合作
在运用课堂观察的听评课过程中如果参与者以合作者形式介入,形成分工明确的合作者,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听评课方式,促使听评课走向专业化。教师的成长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与教师的专业性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
以“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观察分工合作(见表4)为例,将参与研究的团队成员按照“以老带新”的原则,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再根据研究内容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大组长和小组长。小组长负责领导各个小组成员,大组长负责领导各个小组组长。明确各自的分工与任务,最后由组长负责汇总各组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给出针对性的观察结论与建议。
表4 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观察分工合作[4]
从表4观察分工合作表可以看出,观察者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而进行具体分工,如果参与人数较多,则可以将观察点增加,以期收集的证据更加全面。如果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则可以考虑将观察点更加聚焦,集中解决1~2个核心问题。如,聚焦“学习任务达成”当中的“趣味折返跑”,在“趣味折返跑”当中又可以只聚焦“本环节学生的最高心率达到的次数”。观察小组重点跟踪2~3名观察对象,通过对观察样本的数据分析推断这个环节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
六、观察数据的分析与促进教学改进建议
浙江省所提倡的“教学七个一”主要包括学练三个一、少讲需多练、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复习呈环型、放松内容化、安全组织妥。以《跳跃:多种形式的立定跳远练习方法》为例,针对“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放松内容化”3个视角的观察,观察者在观察中收集到相关数据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并根据小组分析做出相应的推论,最后给出观察者提炼的教学改进建议(表5)。如,“放松内容化”的分析:放松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是韵律操的形式,虽然没有音乐的辅助,但因为有教师舒缓的口令引导、柔美的拉伸示范,学生练习积极性高。推论:放松设计有一定的成效,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建议:教师能够结合音乐节奏与学生一起放松,并能结合本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入拓展练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表5 体育课堂观察分析与推论
在数据或证据收集之后,观察者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观察证据进行分析。分析时尽可能依据量化内容进行分析与推论。如,“教师的讲解”共暂停讲解了几次,每次讲解的时间,这些时间在整节课的占比是多少,由此推出教师是否做到了精讲多练,等等,依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某一个环节中教师讲解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省去另外一些内容?再如,有几次集中讲解可以不集中讲,而是放在课堂巡视(学生练习)时,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就提高了练习密度和指导效果。
“以学为基”的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目标确定为进一步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同时,帮助教师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并通过实践研究逐步构建体育课堂观察的整体结构和操作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让听评课从经验判断,走向客观、合理观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