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2-10-12谢娟王金良王金霞
谢娟 王金良 王金霞
(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100080;2.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100083;3.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100094)
2014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引领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更关注知识学习的条件化、情境化和结构化,基于大观念、大主题、大过程的单元设计进入体育教师的视野。2021年,教育部颁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教体艺厅函〔2021〕28号),指出“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的现状,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与结果”“各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依据专项运动固有的难度和自身的特征,按结构化的方式将每个专项运动划分为多个模块和单元开展教学”。单元教学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以课时为单位、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核心的课堂仍然比较普遍,教学往往聚焦于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知识点”。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仅靠知识点的累积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关联、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相关联,而单元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
一、以问题链为纽带丰富大单元教学形式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运动项目特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并通过真实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单元教学形式,包含目标、主题、任务、评价、资源、环境等要素。
大单元不是“内容多、课时长”,也不是“小单元相加”。早在1994年,毛振明教授就提出了“大单元”概念,指出单元教学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单元”“章节”,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单元组合。钟启泉教授认为大单元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单位。”
大单元的“大”是指在高站位、大视野和整体把握角度规划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基于教材对内容进行整合、删减与补充,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要基于学情设计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管理;要给予目标进行评价设计,呈现具体的行为表现和等级划分。大单元教学不是“拼盘”,也不是“乱炖”,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站位,对标课程核心素养要求,指向知识的深度理解、迁移应用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以结构化为基础丰富大单元教学内容
学科知识和技能无法直接转化为素养,学习活动是培育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要具备进阶性、真实性、复杂性、挑战性、可评价性5个要素。
1.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习活动
一个大单元可以包含多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多个学习活动,学习单元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关联,学习活动以问题为牵引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否则所学的知识技能就是零散的。大问题引领小问题,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就水到渠成,知识、能力、素养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
问题导向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发展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打开设计思路,但同时问题的提出要紧扣大单元目标。如,跳绳单元,以“怎样提高1分钟跳绳个数”“怎样创编1套需要4人完成的花样跳绳表演动作”“怎样设计并组织1次班级/年级跳绳比赛”等问题形成问题链,从提高单摇成绩的个人练习,到发展合作创编能力的多人练习再到团体性的比赛与展示,构建跳绳大单元教学框架,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
再如,高年级接力跑单元,可以将问题设计为“怎样减少交接时的时间损耗,让接力跑速度更快更流畅?”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影响接力跑速度的关键要素,并结合这些要素生成不同的问题,围绕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最终完成接力跑的不同方式交接捧、快速跑等运动技能组合的大单元教学。
2.以任务为主线驱动学习活动
借助任务群开展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方法、提升思维、培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单元问题链,结合学情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螺旋递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课时开展活动。大单元需要设计指向单元目标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是贯穿单元教学的主线,也是单元中最综合、最有难度的学习活动,往往出现在单元末期,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呈现,而其他课时学习活动是单元学习任务的分解和细化。如,五年级小篮球传接球游戏单元,核心学习活动设计为半场4VS4传接球投篮比赛,各课时活动就可以围绕比赛中的各种场景循序渐进地展开,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先从简单的无防守情境练习开始,如2人不同距离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击地传球、头上传球、3~4人的多方向传接球、跑动传接球等;接着逐渐过渡到强调多人配合的传球追人游戏、突破封锁线游戏等,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有防守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单手肩上、双手头上、击地反弹等传接球方式的运用;最后引入攻防对抗,如3VS1、3VS2,以及半场4VS4比赛等真实比赛情境下的练习,促使学生在更加复杂的情境中运用不同的传接球技术(详见以下“案例呈现”部分)。
因此,大单元活动设计关键不是将一个个零散的学习活动简单罗列,而要围绕学习任务展开有层次的学、练、赛活动。
3.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学习活动
立足真实问题的学习活动本身即带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同时其“挑战性”也会让一些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大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设计好不同的“台阶”,准备好各种辅助资源,必要时要对活动进行分解,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充满“活动虽有难度,但是我也能完成”的信心。
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是大单元教学初期的基础性活动,为学生打好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新旧技术,寻找相同点,形成拓展,建立关联,强化组合;新技术的学习可以分为“基础活动”“拓展活动”2个部分,“基础”指简单条件下的技术动作的教与学活动,“拓展”指增加或变化条件、设置合理的情境、不同的任务驱动等活动环境下的组合练习、比赛或展示,教师要遵循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设计学习活动,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原地到移动、从无对抗到有对抗,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运动体验;赛是整体学习运动项目的方式,也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绝佳场域。从单元进程上看,随着学习的推进,教的活动比例在不断减少,练与赛的活动比例在不断提高。
4.以情境为载体拓展学习活动
大单元学习离不开真实的情境,课堂中情境的创设需要让学生有“真实感”,要贴近生活、比赛与展示。真实情境不一定是学生身边实际发生的,教师可以设计或模拟真实情境,只要关注情境和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具有了真实体验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就是最能展现运动项目特征的比赛情境。教师应多从“怎样用”出发,用“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如,篮球传接球单元,教师可以设计2个学习活动。第1个学习活动可以设计为基础性的“2名学生1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可以提出“不同距离或速度下如何传准接稳”等问题,学生就不是机械练习,而是在练习中重点感受距离变化带来的力量变化,以及主动迎球、默契配合的重要性。第2个活动可以设计为“3VS1传接球抢断”,这个活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在有防守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多次传接?”学生会面临多种攻防情境,在合作、反思、尝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篮球专项运动技能水平及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同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5.评价、目标、活动应一致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应重视过程性评价。素养导向的教学更关注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方面的变化,评价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聚焦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评价活动的同时也是学习活动,单元初始,就需要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要求和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并学会从“裁判员”的角度思考学习过程,避免只关注学习结果,让评价标准成为学习活动的“方向标”。这样,学生就能在根据评价标准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改进的情境下,真正实现掌握方法、学会学习的目标。
三、案例呈现
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在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的特点、价值,以及学生学习之后的真正用途,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出发点,设计有挑战、综合性、能引发学生持久参与兴趣的学习活动,建立起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主动的、连续的、深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五年级《篮球传接球》单元为例,呈现单元计划(见表1)。
表1 五年级篮球传接球单元计划(15个课时)
续表
大单元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学习与时间的关系,如何真正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单元;大单元与模块的关系,它们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活动与评价的关系,如何将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有机融合;等等,需要体育教师汇聚智慧、共同研究、合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