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要点解析

2022-10-12汪晓赞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241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水平

汪晓赞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241)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受到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并引发了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和课程内容实施等方面的思考。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观突破了学科知识本位内容观的局限,不仅设置了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对象性内容,还提出了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性内容,以及教出什么、学出什么的结果性内容。《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打破原有内容体系,设置了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5大类内容,并提出了每一类课程内容达成不同水平目标的内容要求(对象性内容)、学业要求(结果性内容)和教学提示(过程性内容)。面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全新复合型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与问题,本文将重点解析为什么基本运动技能在水平一设置,而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从水平二开始设置,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如何认识和理解五大类课程内容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内涵与价值;首次进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又应该如何开展与实施等问题,以帮助体育教师深刻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结构的表层形式与里层意义,开展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聚焦运动能力有序、协调发展

(一)基于学生运动能力敏感期的顺序设置和水平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课程标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发展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主阵地,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共同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三者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序列发展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发展“敏感期”。儿童青少年身体发展模型(Youth Physical Development Model,YPD)纵向描述了个体从幼儿期(2岁)到成年期(21岁及以上)的身体发展过程中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不同“敏感期”和“窗口期”(见图1)。2~7岁是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之后逐渐向专项运动技能发展过渡;9岁开始是体能发展的关键期,尤其表现在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方面,专项运动技能水平也开始迅速提升。由此可见,在儿童青少年身体发展的过程中,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如同“兄弟姐妹”般共存,且发展重点存在一定的先后时序性。鉴于此,《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一至二年级重点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

图1 青少年身体发展模型(女)

(二)基于人体机能的相互协调与并重发展

熟练的基本运动技能和良好的体能是提升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来看,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均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和特点,三者相辅相成,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割裂开来,“三足鼎立”般作用于人体机能发展,互利共赢。

1.基本运动技能是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基础

Seefeldt经典的动作发展金字塔模型将人类动作发展划分为反射—反应、基本运动技能、过渡性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4个阶段(图2),每一阶段的动作发展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运动技能分为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其中,移动性技能又称为位移技能,主要包括走、跑、跳、投等,与位移速度、心肺耐力等体能关系密切;非移动性技能又称为稳定性技能,以脊柱稳定为特征,是个体为维持平衡对身体进行控制的能力,以平衡、旋转、扭动、屈伸等为主,与灵敏、平衡、协调等体能发展紧密相关,也是专项运动技能学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本运动技能是专项运动技能习得和体能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图2 动作发展金字塔模型

2.体能是基本运动技能向专项运动技能过渡的重要推手

基本运动技能向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过渡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突破一个“动作熟练障碍期”。进入这个障碍期时,基本运动技能已趋于成熟,动作发展趋于平稳,仅凭“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现有瓶颈。此时体能的发展呈现上行态势,尤其是速度、灵敏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等开始进入突增期,从而有效地助推了基本运动技能向专项运动技能的过渡。

3.专项运动技能的学练保证了体能和基本运动技能的终身运用

Gallahue和Ozmum基于金字塔模型升级演化的“时钟沙漏模型”(见图3),以沙子撒落的方式形象直观地阐述了人类动作发展的变化。该模型指出,个体动作发展整体呈现“由多到少”的趋势,沙漏最细窄处意味着个体的动作技能实现了“由多样到单一”的聚焦性发展。当个体基于良好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熟练掌握了专项运动技能之后,可突破沙漏的瓶颈,随之迎来的便是范围逐渐扩大的动作发展终身运用阶段,包括生活使用、娱乐使用和竞赛使用,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图3 动作发展时钟沙漏模型

二、内容要求:聚焦学习对象,解决“学什么”和“教什么”

内容要求作为对象性内容,是精选的学科知识,是经过计划和预设的课程内容,主要回答“教什么、学什么的科目内容”。以素养为纲的内容改革要求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整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意义关联,建立知识图谱并形成结构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力改革创新,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强调课程内容对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与达成,并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精选和构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识图谱,并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内容要求不仅强调将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效渗透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中,还注重通过一系列基于现实情境、进阶性的任务与要求的设置,帮助学生完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新建构,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信心,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以“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为例,《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5个领域,并对每个方面都提出了达成不同水平目标所要完成的若干集操作性、实践性和易达性于一体的内容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主干—分支—细支”形式的逻辑有序、层级鲜明、关联互动的健康教育内容知识图谱(图4)。体育教师可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形成所有水平都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或主题。如,针对“体型发展”的健康教育学习内容,体育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建立“小小体重测量家(水平一)”“合理膳食营养家(水平二)”“体重体型管理家(水平三)”“健康体重策略家(水平四)”等主题,将身体姿态、营养、体能管理、科学运动等概念、方法和原理进行重新整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相联系,创建有结构性意义的知识整体。学生在完成不同水平难度递增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未知的学科知识,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学科建构,使之变成可操作、可习得,且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的具有更强实用价值的内容知识体系。

图4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知识图谱案例

三、学业要求:指向学习结果,回答“学到什么程度”和“教到什么程度”

学业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属于结果性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叠加完成对象性内容与过程性内容之后,实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能力、情意态度、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等,主要回答“学到什么程度”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学业要求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完成某一课程内容某一水平学习后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所达到的能力水平和行为表现进行可观测的具体描述。学业要求以相应的内容要求为问题导向(学什么、教什么),具体反映学生学习后的实际质量和真实水平,为内容要求(对象性内容)和教学提示(过程性内容)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学业要求主要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核心素养,其中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和体育展示或比赛3个维度,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以及环境适应4个维度,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3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学业要求还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所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分别对各维度提出了具体化、针对性、可评价的质量要求。

以体操类运动内容为例,《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体操类运动的学业要求中,在运动能力的体能状况维度要求学生均需在达成前一水平目标基础上不断提高,水平四要求在“展示或比赛”中能够表现出较充沛的体能;在健康行为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维度方面,强调水平二和水平三分别要“体现出乐于参与学练”和“积极参与”所学体操类运动项目,由于在水平三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水平四就不再提出这个维度的具体要求;在体育品格维度方面,紧紧抓住体操类运动的项目特征,重点关注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水平二主要“敢于展示”,经过水平三的学习后“能充满信心”,水平四学有所成后“自尊自信”,进而“敢于担当”,实现体育品格内涵与外延的升级与拓展(表1)。由此可见,深度分析与理解每一类课程内容的学业要求,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在不同水平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可以为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制订大单元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教学、开展学习评价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表1 不同水平体操类运动学业要求对照

四、教学提示:关注教与学过程,提出“怎样学”和“怎样教”

教学提示作为《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过程性课程内容,指向“怎样学”“怎样教”,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提示需要指出学生应该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才能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内容要求),达成阶段性核心素养(学业要求),重点体现《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导向和要求,是落实内容要求和达成学业要求之间的重要桥梁和路径。无论哪一类课程内容,均要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征,形成纵向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设计、运用情境的创设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关注各类课程内容与其他内容的不同点,形成横向结构化内容网络关联布局。这种纵横交错的教学提示结构体系,不仅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也为体育教师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提供思路与建议,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在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形成核心素养,帮助体育教师精准判断并有效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让体育与健康课程“活”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

以球类运动为例,《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紧扣球类运动项目的对抗性特点和开放性运动技能特征,不论在哪个水平,都非常强调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球类运动,引导学生在实战的情境中学练结构化的球类运动知识与技能并灵活运用技战术,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此外,还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球类运动教学内容安排的衔接和进阶。如在水平二球类游戏情境的创设中,非常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学生愉快学习体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水平三强调在对抗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战术,实现游戏向项目比赛的转换;水平四则更为注重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内的教学比赛等。又如,水平二重视体能练习的多样性、趣味性、补偿性和整合性;水平三提高体能练习的强度和密度,逐步融入专项体能练习,强调练习方法的适宜性,形式的多样性;水平四则强调全面加强球类运动的体能训练,使技战术的学习与体能的提升相得益彰(见表2)。这样的设计不仅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还关注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实现不同内容之间纵横交错的结构化,使学习内容更具操作性、具身性和体验性,推动整个教学向知识建构型转变,从而为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进阶性的过程支撑。

表2 球类运动不同水平教学提示对照

五、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协同育人的素养提升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学科组织的知识或思考模式产生理解,并将他们加以融合,从而形成新的理解。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角度来说,学习活动理应是完整的、统合的,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必然是多种学科综合运用的结果。鉴于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各门课程都要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要求“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具体到《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习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学会运用整体的、多元的、全面的和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决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复杂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体育运动或健康教育的理解。

《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大教育观、大体育观为理念,提出了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文化课程以及艺术教育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主题学习内容,提供了钢铁战士、劳动最光荣、身心共成长、破解运动的“密码”、人与自然和谐美5大学习主题,目的在于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案例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还依据不同水平的课程目标,针对每个主题示例都设计了有助于达成不同水平目标的学习主题,如“钢铁战士”学习主题中,从水平一到水平四分别设置了“小小特种兵”“英雄小少年”“智勇双全的祖国卫士”和“忠诚的祖国卫士”等4个不同学习主题。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各个水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更多将体育与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学习案例,如,模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长征》等影视资料的战斗情境,进行障碍跑、耐久跑等练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敢打敢拼、忘我牺牲的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开展“春播秋收”“垃圾分类”“农民伯伯推小车”等情境游戏,发展学生的体能水平;开展模仿建筑工人用体操垫、标志桶搭建桥梁与隧道、驾驶员驾驶交通工具、消防员救火等情境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等;结合人体运动美学让学生用身体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摆出各种字母、几何造型等静态平衡姿势,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开展足球联赛,引导学生运用《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思维分析对手的特点,并制订“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方案等;结合力学和几何知识改变足球运行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以及助跑路线和触球位置,尝试踢出不同运行轨迹的定位球等;利用抛物线等知识,调整羽毛球运动中球拍的挥臂角度和击球点,学习正确的击球姿势;运用反弹系数、摩擦系数、杠杆原理及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乒乓球拍长胶、短胶的形状及技术应用的不同,探讨不同的海绵、底板对于击球效果和运动员技术的影响,分析正手攻球时核心力量的运用等。

体育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与其他学科所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与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纲,提出了全新的复合型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进一步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的重要内涵和内在逻辑基础上,才能完美诠释体育与健康从教学育人到课程育人,再到学科育人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水平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张水平作品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35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