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静脉泵治疗肺腺癌难治性癌痛1 例
2022-10-12钱春蕾马梦霞张能量韦祖靖王剑华
1.一般资料
病例:男性,55 岁,因“确诊右肺腺癌,反复胸背部疼痛2 年余”,于2020 年11 月2 日至2022 年3 月规律复诊于我院。病人于2019 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伴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在云南省某医院行双肺CT 示右肺上叶尖段占位性病变,考虑右肺上叶尖段周围型肺癌并多发胸膜转移可能,并于2019 年12 月分别行:①右肺上叶尖段检出高度可疑癌细胞,D-Q 染色:支持诊断;②CT 引导下右肺上叶穿刺活检术病理示:结合HE 及免疫组化符合腺癌,组织太少,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结合病人辅助资料诊断为“右肺腺癌cT4N2M1a IV 期”无手术指征,有化疗适应证。于2019 年12 月始行培美曲塞二钠 + 卡铂 + 卡瑞利珠单抗方案共计6 周期治疗;入我院后复查肺CT示:①右肺上叶腺癌治疗后复查;②左肺上叶分叶结节影,较前片增大,左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可能,伴右肺内及胸膜上多发小结节转移可能。结合既往影像资料考虑病情进展,于2020 年11 月始行培美曲塞二钠 + 卡铂 + 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6 周期,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5 周期,期间反复出现右上胸背部疼痛,先后予羟考酮、塞来昔布、洛芬待因、加巴喷丁、吗啡镇痛治疗,但疗效欠佳,于2021 年9月1 日入院,要求给予镇痛治疗。
2.入院查体
神志清楚,精神差,营养欠佳,查体合作,NRS 评分8,ECOG 评分 1 分,胸廓对称,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3.疼痛评估
①部位:右侧上胸部、肩背部疼痛;②性质:持续性刺痛;③伴随症状:无;④加重减轻因素:无;⑤既往用药:口服羟考酮缓释片50 mg, q12 h、塞来昔布0.2 g, qd、加巴喷丁0.3 g, tid,盐酸吗啡片爆发痛时追加5~10 mg,镇痛效果欠佳;⑥疼痛时间:8 个月;⑧NRS 评分:最轻3,最重8;⑨阿片耐受:耐受。
4.临床诊断
流通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流通馆员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以人为本工作就是上书、整理书架、借还图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这种单一枯燥无味而且繁重的劳动,使得流通部馆员情绪烦躁,对工作没有激情,思想麻痹,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读者脾气暴躁、服务态度恶劣,以至于背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跟不上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右肺上叶腺癌cT4N2M1a IV 期;难治性癌性疼痛;左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可能(转移可能)。
5.镇痛治疗
近30 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坚信癌痛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必须控制的。为提升疼痛的治疗业务水平,使病人得到更好地治疗,广大的医务同道不断的丰富临床经验,实践理论指导,该病人的疼痛治疗便是1 例经典的临床治疗案例。此例病人在经肿瘤化疗多周期后,返院需求镇痛治疗,院外自行口服镇痛药物,入院为重度疼痛,NRS 评分8,且存在阿片耐受,判断为难治性癌痛。根据《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 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意见,对该病人制订个体化镇痛方案,考虑阿片类药物的转换或改变给药途径等策略来更好地控制疼痛,减轻不良反应。入院即选择氢吗啡酮PCIA 进行治疗,并联合使用辅助镇痛药物加巴喷丁,病人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更加积极配合相关肿瘤治疗,直至出院病人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6.出院随访
出院后随访,病人镇痛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NRS 评分2,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专 家 点 评
镇痛原则主要参考《NCCN 成人癌痛指南2019版》《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盐酸氢吗啡酮的临床运用进展》,以及《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说明书》,病人既往住院NRS 评分2~3,口服镇痛药物疗效可,随病情进展NRS 评分≥7,爆发痛频繁,考虑病人既往用药种类多、剂量大、院外自行服用镇痛药物且用药不规范,判定为难治性癌痛,根据WHO癌痛三阶梯原则,选择PCA 静脉自控镇痛技术。参考癌性疼痛相关文献,指出“盐酸氢吗啡酮持续静脉注射对于癌性疼痛缓解效果高,联合其他镇痛药物治疗晚期顽固性疼痛效果可靠,且可减少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安全性高,病人生命质量改善效果好”。PCA 用药选择氢吗啡酮,将病人前24 h 所用羟考酮50 mg, q12 h 及处理2 次爆发痛使用的盐酸吗啡片共计10 mg 转换为氢吗啡酮,其24 h 总量为8 mg 氢吗啡酮,NRS 平均评分5,参照NCCN阿片药物加量原则,加量30%,加量后氢吗啡酮总量为每日10.4 mg。PCA 参数设置如下:背景量为每小时0.43 mg,自控量为每次0.6 mg,锁定15 min,极限量为2.9 mg;24 h 后进行疼痛评估:NRS 评分为4,爆发痛2 次。滴定后得出病人所需氢吗啡酮最佳剂量为每日12.9 mg,调整PCA 参数为:背景量为每小时0.53 mg,自控量为每次0.8 mg,锁定时间15 min,极限量为3.8 mg;24 h 后再评估,NRS 评分为2,爆发痛1 次。病人镇痛效果可。继续该剂量带泵使用,加用其他合并用药:口服加巴喷丁0.3 g,每日3 次。病人镇痛满意,更加积极配合相关肿瘤治疗。直至出院病人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对于速生桉这类生长周期短的经济树木,目前已经有许多林业用地进行大力的培育与种植,这在某中层面上确实是提高的速生桉树的种植量与木材的产量。但应该注意到,速生桉树的生长习性与所需生长环境对于速生桉树的质量影响,并不是盲目扩大化培育便能够得到品质高且产量高的速生桉树,在速生桉树的林业种植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对适宜速生桉树生长的种植用地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减少盲目种植带来的资源浪费。因此,为了达到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科学的规划林业种植地是首要的条件。
通过绘制ROC曲线模型发现,Netrin-1联合Kim-1预测AKI风险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利用COX回归性分析证实,两者均为新生儿窒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提示两者与AKI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尿Netrin-1、Kim-1进行检测,能为预测窒息后AKI风险提供可靠性依据。有研究证实,AKI后上述两项指标呈正相关,且随着损伤程度加重,两者相关性越明显[20],提示AKI患者尿液中Netrin-1、Kim-1表达存在密切关联。
疼痛往往困扰伴随肿瘤病人整个病程,未及时规范的对疼痛进行治疗,病人的身心皆会受到损害。该病例为右肺腺癌病人,主诉反复胸背部疼痛2 年余,既往治疗口服吗啡类药物联用塞来昔布、加巴喷丁进行控制,随着病程进展,病人伤害性疼痛加重、痛觉敏化、爆发痛频繁,阿片耐受,疼痛进展为难治性癌痛。入院首要诉求为及时控制疼痛。该病人入院即采用氢吗啡酮PCIA 进行快速滴定,在1 天时间里控制住疼痛,NRS 评分下降为4,爆发痛发生2 次,随后在滴定出病人所需剂量后,调整参数继续行氢吗啡酮PCIA 治疗,并联用加巴喷丁。后续治疗期间,NRS 评分下降为2,爆发痛也得到有效控制。反观此病例,病人入院后即针对病人情况,采用PCA 技术,进行个体化镇痛治疗,使病人疼痛的治疗及时、有效。但对难治性癌痛的病人需进行全面的再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疼痛发生原因、机制、解剖特征、功能评价、药物治疗史、心理因素及是否存在肿瘤急症,在辅助用药上,这类病人常合并炎性疼痛,可考虑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病例的治疗在这两方面可吸取经验,以期更好地去治疗其他病人。难治性癌痛病人的诊疗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要加大对疼痛的重视,丰富自身的临床经验,更好地去服务临床,帮助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