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外贸型纺织制造企业生产能力提升研究
2022-10-11刘俊艳辛圣瑶
刘俊艳,辛圣瑶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我国的纺织产业链完整、门类齐全,纺织工业的发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纺织业市场规模占比已超全球总市场规模的50%[1],2021年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贸易总额超9 000亿元[2],代加工生产外贸型纺织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党中央适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企业具有联动国内经济和链接国际市场的独特功能,具有参与“双循环”的先天优势,该类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经贸环境,如何保留传统竞争优势、守住制造之本,成为推动“双循环”格局构建的关键。
诸多学者就“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如何参与“双循环”及保留传统竞争优势、守住制造之本展开研究,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何家波、顾新建[3]指出,生产能力是制造业企业基于有形与无形制造资源集成发挥功效的能力资源;季良玉[4]认为,制造业的制造能力决定制造业企业参与“双循环”的产能大小;向坤、杨庆育[5]认为,共享制造资源能将企业间资源与需求对接进而提升企业产能;李治国、王杰[6]认为,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王立勇、吕政[7]则认为,制造业集聚更易带来规模经济使生产效率提升;顾雪芹、赵袁军[8]指出,服务业开放能够提升制造企业生产效率;Hedenstierna C P T[9]认为,自身业务流程外包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自身资源不足导致的产能受限;方森辉、毛其淋[10]通过构建异质性企业模型指出人力资本扩张能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
由此可见,较多学者已认识到“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企业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但仍缺少“双循环”背景下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企业生产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本文拟扎根工业现场,以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践经验剖析“双循环”下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生产能力提升的要点,为该类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加速新格局的构建。
1 生产能力促进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以价值流动的方式参与“双循环”
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接收订单,将国内、外要素投入生产及分配各个环节后交付至国外循环体系,以价值流动的方式参与“双循环”。
1.1 生产拉动下的客户需求订单形成
生产能力指在计划期内,制造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资源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决定了OEM外贸型纺织企业能否接收到需求订单及接收到多少需求订单,直接影响循环产能的高低。然而,人们通常将生产能力视为被动适应性的工作,忽略其产生的影响。面对自身产能不足无法接单现象,大量OEM外贸型纺织企业选择产能外协、引入自动化设备、转型等途径维持生存,忽略自身可产生的产能弹性,忽略了数量以外的生产能力提升要求,如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增强企业应对需求的产能,但是否适用于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将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发展。
1.2 订单穿透下的企业内外价值流动
(1)订单穿透下的企业需求流转。在客户订单穿透下,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取原料,一级供应商又链接二级供应商,形成订单穿透下的链条,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在链条中担任“链主”,具有控制链条运转的能力。
(2)达成需求下的产品价值加载。产品价值指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所赋予产品的包含产品本身功能在内的价值,具备信息属性。产品价值依附于不同形态的产品在不同企业进行交换、流转。OEM外贸型制造业企业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接收到的国外订单,承载着国外市场科学技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晶,具有需求价值;原料富含原料价值;自身生产制造的工艺与方法使得产品具备制造价值;产成品是实现需求价值的基础,赋存产品价值;产品交付满足需求者需求后,伴随科技发展、文明进步,需求价值发生迭代,围绕所属链条的产品价值得以循环。
(3)价值加载下的企业资源流动。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利用自身的“人、机、料、法、环、测、数”等资源完成从接单到面料花色设计、原料加工及成品质检等各项生产必备工艺,实现产品价值加载。在资源体系中“人”发挥制造力和智造力;“数”既是企业资源,又可将企业一切资源数化表征,使得生产制造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加速原料价值的利用及制造价值、产品价值的生成。
1.3 循环内的价值流动
企业生产能力拉动订单形成、带动资源流动汇聚成品、传递价值。OEM外贸型制造业企业凭借自身生产能力接收国外需求订单,在订单的穿透下,形成资源流、产品流、企业流,“三流”融合形成价值流,生产能力的提升能有效增强价值流流速。
比特数据化万物、数据表征资源映射管理、产品自带信息、企业高效决策,资源、产品、企业三大层级的运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相仿,即数智按“比特(B)—数据(D)—信息(I)—知识(K)—预测/决策(W)”的顺序自底向上升维。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比特化的数据向更高阶层转变,创造知识、支持决策,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资源、产品、企业四大层级为一个整体,订单的驱动使企业按供需关系链接,向下深挖至产品层级承载价值、资源层级创造价值,共促循环进行(如图1所示)。
图1 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理图
2 价值流动视角下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生产能力提升要求
生产能力牵动订单形成、带动价值加载、影响价值流动,而价值流可由其中价值要素的流动畅通性及流量、流速及流动范围表征,本章节从价值流动视角入手,探索生产能力提升的新要求。
2.1 增加供应链响应速度,保障价值流动的畅通性
纺织行业的产品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并且每年、每季都随客户需求改变进行频繁的换款、换型,该类企业以季节为周期快速组织生产与销售,接单后按照产品工艺迅速完成本期订单,整个生产制作过程需突破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客户需求紧急变更等限制。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需从提升供应链响应能力入手,协同与其存在需求链接的实体企业,快速传递并响应完整的需求信息及组织、安排生产,缩短链条中信息、物料等资源的反应时间,实现生产过程的物料协同、外协产品生产协同,为生产过程的顺利组织、安排保驾护航,保障循环不断流。
2.2 缩短订单生命周期和产品制成周期,提高价值要素变现效率
依托订单的生命周期,接单式生产的生产模式要求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在接受到客户订单后快速完成订单需求产品的生产,要求其认真分析订单所需产品种类、数量,挖掘客户需求价值;叠加产品的制成周期,OEM外贸型纺织企业通过对原料的加工,实现原料价值、制造价值的变现及产品价值的赋予,产品制成周期完结的同时,订单生命周期进入尾声,订单一旦交付,产品流转增值过程向下一个主体进行,产品价值随即变现。缩短两大周期的持续时间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速不同企业价值要素变现效率(如图2所示)。
图2 OEM外贸型纺织企业价值要素的传递及变现过程
2.3 提升生产柔性水平和流动价值要素的流量、流速及增加流动范围
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企业在订单的驱动下以价值流动的方式参与“双循环”,其可参与循环体系的价值要素流量与流速取决于自身生产能力可应对的国外订单的多少,价值要素的流动范围取决于其需求串联下的链条辐射范围,即可应对客户数量的多少。
伴随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互联网、新营销模式的冲击,人类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的订单需求也从大批量产品订单向多品种、小批量订单转变,企业面对的是更短的产品交货期与更短的生产时间,该类企业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生产柔性水平,快速组织生产过程以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化,而非通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提升,接收更多的国外需求订单。
3 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点
3.1 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思路
(1)生产能力的提升需要资源发挥价值能动性。从产品制成过程思考缩短生产周期的途径,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的制造过程可概括为劳动力利用手工或设备在数据的穿透下、方法的指导及测量的规制下于环境中作业,以此实现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产出;数据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新资源,具有高流动性、易传播性等特性,“资源—产品—企业”的层级运转关系即数智升维的过程,提高对数据的利用率、加速数据到信息的升维过程,能促进资源到产品的转变,将有助于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2)生产能力的提升需要生产管理带动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细化整体生产制造过程,在计划管理的牵引与约束下,原材料经采购后进入仓库,劳动力在执行生产计划时从仓库中选取合适数量与品种的原材料在工时、工艺的管理下保持一定的生产制造效率进行生产加工,在自检、互检等品质管理方式的约束下保证产出质量、达成订单交付的品质要求,产成品入库准备交付,全部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均在对生产数据、订单数据与生产数据分析、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同时需要一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提升主人翁意识,在企业改善活动中发现固有管理或技术操作、设备等的不足之处。由此来看,各项生产管理技术作用于各种资源,能够将其价值最大化,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
3.2 生产能力提升的实施要点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立足工业现场,对生产能力提升的实施要点概括如下。
(1)关注生产要素,赋能生产过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多技能员工,根据工艺特色灵活调配生产工人;升级管理方式,释放人的智慧红利;对绗缝机、充棉机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消除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延误;引入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生产,加速数据价值要素的产出速率。
(2)扩宽管理边界,推行生产协同。以便捷生产为核心,优化供应商布局,缩短采购半径;要求供应商增强战略资源储备能力并加快原料订单反应速度,定期对供应商开展评估并淘汰评估得分较低者,打造优质供应商库与客户库。
(3)均衡生产资源,由计划牵引生产。生产能力所体现的生产“质”与“量”的趋向性,是在充分预计“人、机、料、法、环、数”各种资源的情况下,实现计划安排与实际完成间的调节、变通的结果,由计划牵引生产,不断完善接单计划及多级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发挥计划的纲领作用,牵引并指导生产的运作,确保生产的持续性。
(4)数据穿透生产过程,强化过程管控。传统企业的仓管、计划编制等均由管理人员在纸质材料上编制而成,记录性强于实用性,储备性高于传播性;而实施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穿透生产过程,通过数据实现对企业生产进度、生产信息的实时监控,预防和减少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5)优化生产流程,消除过程浪费。实施流程再造,从根本上重新、彻底地分析、设计、重构企业现有人员、架构、流程等,梳理产品类别与产线的关系,消除生产过程中已经存在及可能存在的浪费,以工序连续、生产持续的方式缩小产出批量、均衡化产出,追求全局最优。
(6)加速尾数清理,减轻仓储压力。实施物料齐套检查,建立尾数清单,明确各工序尾数检查标准,对经常出现尾数的原料设置目标处理时间,安排专人追踪清单或实施清单信息数字化记录、统计、分析与共享,确保尾数物料处理的及时性,同时对物料的回货进行重点管理,以消除库存和等待的方式加速生产过程的进行和生产能力的提升。
(7)消除产品返工,保证产出品质。健全制造品质与工艺品质标准,每个工序设立自检与互检程序,工序间不接受、不生产、不流出残次品,并制定相应考核办法予以督促;对于首次来单生产的款式,派发相关品质人员与生产工人共同且多次确认加工工艺,追踪小批量产品生产过程,消除人为失误导致的返工。
(8)“人智”联合“机智”,实施智能决策。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工业现场需求编写软件算法,以模型化、软件化的方式复现人工分析、计算过程,利用数字软件实现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快速分析,以智能化的方式高效且快速地得出决策结果。
4 结论
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同时链接国内外市场和资源,自身生产能力牵动国外需求订单形成、带动价值加载、影响价值在国内外两大循环体系的流动,其价值流动过程与数智升维过程相似,是企业流、产品流、资源流“三流”融合汇一的成果,可从增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及提高生产柔性入手提高自身生产能力,提升自身产品外贸服务“双循环”的能力。这要求OEM外贸型纺织制造业企业关注“人、机、料、法、环、测、数”资源价值能动性的发挥,将数据做为核心资源,充分发挥数据高流动性、零边际成本和累积溢出效应等特征;关注生产管理,并将其作用于各种生产要素,促使其价值最大化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