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十载潮涌浦江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2-10-11王俊寿上海银保监局

上海保险 2022年9期
关键词:临港片区监管

王俊寿上海银保监局

【编者按】2022年9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出席发布会,介绍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银保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金融工作重要原则、金融监管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为遵循,推动和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对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重要原则,“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我们认真执行,着力推动上海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回归本源方面,我们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破除金融的特殊论和例外论,不忘初心、服务本源。十年来,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保险姓保”,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工作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化结构方面,我们推动金融机构既要抓好数量和业绩这个“面子”,还要抓好质量和风险这个“里子”。十年来,我们以银行信贷数字为例,制造业贷款余额翻了将近一番,增长了96%;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30%,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在保险方面,非车险业务占财险业务比例从43%上升到60%,寿险业务中保障型产品的占比大幅提高,保险行业回归本源得到了实质性的体现。

强化监管方面,按照银保监会的要求,结合辖内实际,上海银保监局初步形成了96件规范性文件和146项规章制度形式的监管制度体系,依托“一图一表一要点”监管法治质效评估,提高监管法治水平。同时,建立了党委与纪委的会商机制,以强监督推进强监管,实现“两个责任”的贯通联动。以内部巡察为切口,推动监督监管的同频共振。

市场导向方面,我们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十年来,共处置不良贷款2600多亿元。同时,上海是各类要素市场和专营机构云集的地方,我们引领各类专营机构,在围绕利率走廊、完善国内各类资金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对金融监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六个字的监管要求,“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我们积极贯彻,有力体现金融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恪尽职守方面,我们坚持政治机关建设和“监管姓监”,以“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敏锐性,主动及时排查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敢于监管方面,我们以监管的“长牙齿”,促进机构的“长记性”。有效运用纪、监、法“三位一体”贯通处置各类风险,精准打击违法违规大股东,形成强力震慑。

精于监管方面,上海银保监局是最早提出向科技要监管的派出机构之一,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监管数字化,构建完善EAST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智能PLUS工作中心和智能检查实验室为主体的智能监管体系,在实战中已经取得实效。

严格问责方面,我们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通过查处一个达到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十年来,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556家次,处罚责任人员279人次,罚没总金额超过4.2亿元。特别是今年,我们结合上海银保监局提出的“内修生态,外塑形象”的主题活动,已作出行政处罚62例,双罚率大幅提高到80%以上。

我们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落实好中央决策在上海的落地落实。

海纳百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不断地巩固推动改革成果的落实,坚定不移地推动更多优质中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在上海共有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超过50家,外资省级分支机构超过100家,外资银行保险代表处77家,形成了中外资百舸争流的局面。

追求卓越。我们按照上海提出的“3+6”产业体系,通过保险赋能,积极支持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卡脖子”工程予以金融赋能,推动成立中国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为12家集成电路重点客户提供保额近7千亿元。

开明睿智。我们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合规可控、风险可担、成本可算、商业可持续的真创新,积极探索各类分类监管和差别牌照管理的新路线,创设了自贸区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找准切口,为机构开展业务创新给予个案支持,累计支持金额超过了1100亿元。

大气谦和。积极发挥监管站岗放哨、站脚助威和摇旗呐喊的作用,秉承柔中带刚、宽严相济的监管理念,和铁心监管、贴心服务并重,共同营造拥抱监管、支持监管的良好氛围,合力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共同营造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金融生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继续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围绕“红色金融”立身、“绿色金融”立命、“蓝色金融”走天下的“三色金融”,努力描绘上海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问题1:

今年3月以来,上海经历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请问上海银保监局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出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谢谢。

▼王俊寿:

今年3月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银保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上海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工作,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在坚决防住疫情方面,上海银保监局有一支40多人的疫情防控临时小分队进驻机关,确保大楼运行,坚守60多天,坚决筑牢“第一道防线”,并主动融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保障不缺位、不断档。同时,封控期间,全上海银行保险机构现场驻守人员共计约5000人,有力保障了上海乃至全国金融交易市场、重要经济活动、基本民生金融需求稳定,彰显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的责任与担当。

在坚定稳住经济方面,我们主动靠前发力,提出十五条“惠民保企”举措,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积极为上海疫情受灾行业、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尤其是新市民的生产自救、纾困发展和生活保障提供金融支持。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纾困融资”工作机制,采取了放宽准入条件、限制融资成本、实施名单制和负面清单管理等措施,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截至7月末,累计投放纾困融资金额1741亿元,间接为260多万人提供就业支持。按照“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三零原则,推进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截至7月末,累计投放无缝续贷6000多亿元。同时,我们积极推广线上服务,在信贷融资、保险理赔、信用卡还款、还本付息方式调整、减费让利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截至7月末,银行机构累计投放疫情防控贷款的综合资金成本为3.72%,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个人减免息费6200多万元。保险机构免费为25万医护人员提供“医务人员感染法定传染病保险”,赔付支出超1.4亿元;在2700余款保险产品上扩展新冠肺炎保障责任,赔付金额4200多万元。通过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沪惠保”,为市民减少相关医疗费用超过11亿元。

在坚持安全发展方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金融安全的相关指示要求,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截至8月末,上海银行业不良率0.85%,资产质量处于全国最优行列。积极稳妥地推进部分非银类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和处置。建立异地城商行“三方会商机制”,督导加强总分两级联动,探索良性退出机制。稳步推进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在全国网贷机构集聚度较高的重点地区中,率先实现在营平台清零。精准打击“退保黑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中45人以职务侵占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决,有力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同时,我们还积极关注舆情热点,关注辖内相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有力维护了上海辖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谢谢!

▶问题2: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海推进实施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上海银保监局在助力这三大战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王俊寿: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交给上海三大任务,就是刚才讲到的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银保监会的坚强领导下,上海银保监局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我们在工作当中主要做好“三个聚焦”,实现三个“新”。

第一,聚焦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在金融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方面有新成果。我们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临港新片区“大礼包”。推动扩大对外开放标志性项目落地,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持续完善不同类型机构集聚,批准九家银行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分行,支持三家银行离岸或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和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设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入驻临港。依托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建立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这是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的。我们成立了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创新实验室,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高质量的风险解决方案。刚才也提到了,我们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了将近7千亿的保险保障资金。此外,为更好发挥自贸区改革“试验田”作用,我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金融租赁等创新个案试点,精准对接产业和企业需求。我们还与临港新片区共建金融风险监测系统,科技赋能,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助力临港新片区健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

第二,聚焦科创金融,在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方面有新进展。银行保险机构主要是推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有效对接与无缝衔接。我们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业务战略、建立专营组织机构、培育专业人才、提升专业化能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协同合作等,做好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6500亿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助力72家上海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实现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成功对接。指导在沪保险机构持续扎实推进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贷”“微贷通”等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500家次,支持贷款金额超过了130亿元。

第三,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在金融资源跨省域畅通流动方面有新突破。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三个在上海、三个在外面”,他还提出“1+2大于3”。我们联合苏、浙、皖、甬四局制定了协同授信业务指引,会同苏、浙两局与长三角绿色示范区先后就银行机构的同城化建设,绿色保险共保等出台相关政策。目前示范区内银行异地开户、跨省授信标准已经实现一致,示范区跨省域“信易贷”平台、绿色保险风险管理平台相继落地。我们还会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出台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不断推出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并在G60九个城市扩大运用。此外,我们跨前一步,主动组织、积极督促市场主体在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重点项目建设、供应链畅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银行机构采用跨省行内联合贷款与银团贷款,为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能源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已向苏浙皖三省投放贷款近千亿元。总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银保监会各部门的支持和长三角各兄弟局的协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上海银保监局对我们的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款款挥来捶作片,团团结就宝珠圆。”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还需要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实现其利断金铸新篇。谢谢!

猜你喜欢

临港片区监管
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广西北部湾临港产业整合
上海临港的海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上海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杨超越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陕北民歌剧《延河谣》开启西北片区巡演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