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2022-10-11孙春霞朱晓琴王玉美王慧丁伟洁张长立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淮安市基因突变耳聋

孙春霞,朱晓琴,王玉美,王慧,丁伟洁,张长立

(1.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22300 1;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保健部;3.新生儿疾病筛查科;4.群体保健科,江苏 淮安 223001;5.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耳聋是新生儿中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如果未被及时诊断或治疗,不仅影响新生儿语言的学习,还会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有诸多限制,加重家庭的负担[1-2]。我国新生儿中先天性耳聋发病率将近有3‰,其中重度以上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占0.1%~0.3%,90% 以上出生于听力正常家庭[3]。因此,对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不但可以提高遗传性耳聋患者的检出率,还能指导生育、改善预后以及明确诊断标准。淮安地区自2019 年开始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本研究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对淮安地区7 660 例新生儿4 个耳聋基因的15 个位点进行检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9 月在淮安市出生并自愿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的7 66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1.2 基因检测

采集出生3~7 天并充分哺乳的新生儿足跟血,制成≥8 mm 的干血斑,于4℃保存。通过PCR 扩增,使用微阵列芯片法对4 个常见致聋基因的致聋位点进行检测,对阳性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复核验证。

1.3 听力筛查

新生儿出生48 小时后,在自然睡眠状态下,于环境噪声<40 dBA 的房间使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不通过则联系父母进行复筛。

2 结果

2.1 15 位点检测结果

2.1.1 耳聋基因单基因突变位点筛查结果 7 660例受检新生儿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者478 例,突变携带率为6.24%。单基因突变467 例,其中GJB2 突变228 例,突变携带率约2.98%;GJB3 突变28 例,突变携带率约0.37%,SLC26A4 突变193 例,突变携带率约2.52%;线粒体12SrRNA 突变18 例,突变携带率约0.23%。见表1、图1。

图1 耳聋单基因突变位点筛查结果(15 位点)

2.1.2 两个及以上耳聋基因位点突变筛查结果7 660 例耳聋基因突变者中发现11 例两个及以上耳聋基因位点突变,突变携带率0.14%。其中,GJB2 双杂合突变2 例;GJB2/SLC26A4 双杂合突变7 例;GJB2/GJB3 双杂合突变1 例;GJB2/线粒体12SrRNA 双杂合突变1 例。见表1、图2。

图2 两个及以上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筛查结果(15 位点)

表1 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统计结果(15 位点)

续表1 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统计结果(15 位点)

2.2 高通量测序法100 位点复核检测结果(除去与15 位点重复数例)

2.2.1 耳聋基因单基因突变位点筛查结果 7 660例受检新生儿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者109 例,突变携带率为1.42%。单基因突变109 例,其中GJB2 突变20 例;GJB3 突变7 例;SLC26A4 突变46 例;线粒体12SrRNA 突变36 例。见表2。

2.2.2 两个及以上耳聋基因位点突变筛查结果7 660 例耳聋基因突变者中发现1 例两个及以上耳聋基因位点突变,为GJB3/SLC26A4c.547G>A/c.697G>C双杂合突变。见表2、图3。

图3 耳聋单基因突变位点筛查结果(100 位点)

表2 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统计结果(100 位点)

续表2 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统计结果(100 位点)

2.3 听力筛查结果

除去婴儿不配合,家长不了解听筛结果等无效数据外,在7 660 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中,听力筛查未通过者39 例,未通过率0.51%。

3 讨论

截至2018 年2 月底,全国新生儿耳聋基因免费筛查已完成269.91 万例。筛查发现,在覆盖12个省区市、近270 万检测总量中,耳聋基因突变比例为4.37%,即每百名中国人里,约有4~5 人携带耳聋基因[4]。

从文中看,淮安市7 660 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为6.24%,高于山东地区的5.04%[5],北京海淀区的4.0%[6],湖南省的3.68%[7],珠海地区的4.2%[8];这可能与检测方法以及我国不同地区耳聋基因分布频率不一致有关。

从统计结果看,突变基因中以GJB2 突变和SLC26A4 突变为主,携带率分别为2.98% 和2.52%;其次为GJB3 突变,突变携带率约0.37%;线粒体12SrRNA 突变所占比例最小,突变携带率约0.23%;该顺位与其他省份基本一致[9-11]。在双突变类型中,GJB2/SLC26A4 双杂合突变所占比例最高,数量为7 例;其次是GJB2 双杂合突变,数量为2 例;GJB2/GJB3 双杂合突变与GJB2/线粒体12SrRNA 双杂合突变在本次统计中均为1 例,数据过小具有偶然性,不能作为估计其发生概率大小的依据。

从表1 数据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单基因突变还是多基因突变,均以GJB2 和SLC26A4 突变为主。GJB2 基因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导致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最常见的突变基因。该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可导致双耳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期[12]。本次筛查共检出228 例GJB2 单基因杂合突变、11 例双杂合突变。SLC26A4 基因突变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要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有2 例致病位点杂合突变)才会发病,单例位点的单杂合突变为携带者,一般不发病[13]。本次筛查共检出193 例SLC26A4 单基因杂合突变、7 例双杂合突变。

除以上15 例位点外,本次筛查还对常见耳聋基因的其他突变位点进行了检测,共计100 例。我们发现以下基因位点突变也有相对较高的携带率,如线粒体12SrRNA m.7444G>A 均质突变;SLC26A4 c.697G>单杂合突变;GJB2 c.512insAACG单杂合突变;GJB2 c.257C>G 单杂合突变。见表2。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听力残疾儿童带来福音,超过60%的耳聋与遗传相关,要预知、预防、诊断耳聋,基因筛查非常有效。通过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耳聋,其中一部分患者(线粒体DNA A1555G 基因突变)对上述药物极其敏感,少剂量短时应用此类抗生素后也有可能发生耳聋,所谓“一针致聋”[14]。因此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明确耳聋的病因,尚可指导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但未发病母亲家族中的亲属用药,避免他们因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也发生耳聋的悲剧。

基因筛查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病因,预测疗效。如基因诊断结果提示先天性耳聋是由于GJB2 基因突变导致的,那该患儿的听神经及传导通路以及听觉语言中枢应该是正常的,进行人工耳蜗移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15]。

此外,基因筛查对地区出生缺陷防控有很大意义[16]。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指导婚育,优生优育。对已生育一个聋儿的家庭,可进行再次生育时的产前基因诊断,避免再次生育聋儿;对第一胎为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儿童父母,可进行第二胎产前基因诊断,避免第二胎生育聋儿。对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婚配指导,应避免与同一基因型突变携带者生育后代,或进行产前遗传咨询及诊断。

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掌握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全部,部分新生儿的先天性耳聋仍无法用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位点。

猜你喜欢

淮安市基因突变耳聋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活动掠影
我的奶奶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
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