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产业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
2022-10-11闫莹雪
闫莹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丰富数字文化产品和高品质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对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数字+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加速实现黑龙江省文化领域的“数字蝶变”,为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部署,加快建设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面向数字文化行业通用需求,建设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建设全省共建共享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为打造“全域化、全链路”的黑龙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省、市、县文化数据资源融通融合。二是鼓励黑龙江省龙头或骨干文化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创建创新实验室、搭建资源合作平台等方式建设数字化的文化生产线,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提供数字方面的技术支持。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开放合作,完善文化产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所需基础数据、计算能力和模型算法,推动传统文化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APP 和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领域数字经济生产要素,促进产业互联互通。三是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继续发挥黑龙江省智慧旅游“趣龙江”的平台作用,发挥黑龙江可爱形象大使“爽爽虎”的宣传作用,加强文化云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和运营在线旅游集散中心,整合黑龙江省目前分散的文旅资源,建设集文旅数字化服务、数字品牌IP、科技创新转化功能为一体的黑龙江省文旅数字综合平台。提升黑龙江省文旅数字化水平,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以集成化融合、智能交互、虚实交融、安全便捷的智慧旅游体验为手段,创造更多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数字文化旅游、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游戏等新模式快速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内容建设。深度挖掘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以数字科技活化这些文化资源。积极运用超高清视频、5G+8K、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提高数字文化产业的品质内涵,把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高融合性、高渗透性和低资源消耗的产业价值属性充分挖掘出来,通过技术手段将多元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品牌和文化价值符号等要素进行创造性叠加,创新表现形式,深化文化内涵,助力扶贫开发,以此讲好黑龙江故事,展示黑龙江形象。二要开发场景沉浸式业态。当前,场景沉浸式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体验”成为当前文化消费关键词,特别是文旅融合过程中的场景式消费越来越受关注。要鼓励和支持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文化单位、知名的景区景点、各大主题公园、有特色的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推动沉浸式业态与渤海镇、北极镇、亚布力滑雪小镇等11 个特色小镇等相结合,与阿城金上京、饶河小南山等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集合AR 导航、360 度视觉效果等功能于一身的“龙江游”APP,将线上游览与线下游览结合起来,推广黑龙江游精品线路,包括边境线路、历史文化主题体验线路、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等文化产品的数字化水平。三要培育和塑造一些具有鲜明黑龙江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 开发和转化。通过对黑龙江文化资源的萃取和各种文化元素的整合提升,形成“故事IP、形象IP、品牌IP、产品IP”等IP 创意四合一及其产业链的价值实现形态。可重点打造农业农耕文化IP,其带动产品升值具有持续性的经济效应,同时,要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黑龙江数字文化品牌。
依托创意设计,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打造了集观赏、游乐、传播冬奥知识于一身的冬奥主题冰雪乐园朱悦/摄
参加2022世界5G大会的参展商进行现场洽谈 张涛/摄
一要完善政策支持。继续大力落实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落地黑龙江,将数字文化产业纳入黑龙江省各市、县相关政策落实体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数字文化产业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运用数字化思维,促进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治理体系,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在民生、公益、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项目中积极选用数字文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可复制的试点示范工程,加快补齐短板、解决共性问题,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引导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二要推进合作共赢。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开放协同创新共赢模式。要在技术创新支持下,加快建立由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等构成的多维层次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以数字赋能文化的企业,引导互联网及其他领域龙头企业布局数字文化产业;发挥产业孵化平台和龙头企业在模式创新和融合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带动鼓励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展。要加强各主体的良性互动,整合文化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形成不同层面的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主体,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符合数字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等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文化企业利用多渠道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突出导向管理、思维创新和实务培养,培养一批兼具文化内涵、技术水准和创新能力的数字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