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人姓董

2022-10-11供图苏州博物馆

读者欣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金银器彭州董家

文供图 苏州博物馆

萧易在他的《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西蜀梦华”一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宋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的一天深夜,成都府彭州城中的董宅还亮着灯。董家上下皆面色凝重,因为他们听说蒙古人从大散关打过来,恐怕不久便会打到彭州。倘若蒙古人进了城,不但家中的财物难保,连性命都堪忧。董家人再三商量,决定将金银器挖坑埋藏,出去暂避风头,不承想之后竟踏上了流亡之路。藏于地下的这些珍宝没有等来主人,而是尘封了近800年之后,于1993年才重见天日。彭州金银器窖藏共发现南宋金银器350余件,除了纹饰华美、工艺精湛的各式器皿外,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一位“董家小姐”的首饰—金簪和金钗。奢华的首饰装点着董家小姐的闺阁生活,也向今人诉说着那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展览现场

以彭州“董家小姐”为引子,历史上其他董氏女性相继映入大众的眼帘。东汉就有名为《董娇饶》的五言诗传世,其后历代常用“董娇饶”或“娇娆”作为美女佳人的代称,歌咏不绝。

2022年6月3日,“美人姓董:古代董氏女性文物特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以个体叙事为线,聚焦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位董氏女性,并以隋董美人、北宋包拯夫人董氏、南宋彭州董氏、明董小宛、清董琬贞为重点,展出与之相关的金银器、瓷器、碑帖、古籍、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展品共计70余件(套),通过“芳华”“懿范”“闺秀”“红颜”“贤媛”5个部分来回溯、讲述董氏女性的婚姻与生活、才艺与形象、情怀与理想,以期以董氏女性为剪影,展现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生活、女性群像。

清拓隋董美人墓志册(局部)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文物故事里的“董美人”

展览第一部分“芳华”讲述的是隋文帝四子蜀王杨秀的爱妾董美人的故事。董美人19岁芳年早逝,杨秀哀恸不已,作墓志铭以哀悼。全文哀恸悲切,感人至深,寄托了作者对董美人无限的哀思。铭文中,董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妖容倾国,冶咲千金”,生命虽短却流芳后世。

墓志原石从出土到被毁不足50年,流传拓本不多,尤以原石拓本最为珍贵。本次展出的藏品以清拓《隋董美人墓志册》吴湖帆藏本和张伯英藏本为主,另辅以翻刻本做参照。墓志册全文以楷书写就,共21行,每行23字,书法端庄挺秀、清妍明快,是隋代墓志中的佳品,备受书家推崇。

第二部分“懿范”展示了包拯夫人即“永康郡夫人”董氏平凡却不平庸的一生。董氏生于官宦世家,睿智旷达,虽为续弦,然辅佐包拯、奉养双亲,皆是尽心尽力。她作风朴素,生活节俭,与包拯同有“孝肃”美名。此部分展品为包拯家族墓出土文物,有青白釉镂空香熏、青白釉菊瓣形包银盒、黑釉兔毫盏、木俑、水晶珠、钱币等。

第三部分“闺秀”通过14件纹饰精美、工艺精湛的彭州金银器皿和簪钗首饰,结合学术界对这批窖藏金银器的认识,还原出南宋四川彭州府董家小姐的生活日常,再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文献无征”,但地不爱宝,从这些出土金银器可以一窥闺秀韶华。

清拓隋董美人墓志轴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秋闺词》扇面 楷书 明 董小宛 吉林省博物院藏

第四部分“红颜”讲述的是明代才女董小宛的故事。董小宛与柳如是、马湘兰、陈圆圆等并称“秦淮八艳”,她16岁时结识名士冒襄,后嫁入冒家为妾,明亡后随冒家逃难,然而途中积劳成疾,终年28岁。董小宛佳人丽质,能诗善画,身处封建礼教桎梏中却仍向往自由和宁静,追求恬淡的诗意人生。冒襄为悼念亡妻写下的《影梅庵忆语》感人至深,也使董小宛成为后世文学中的重要形象。该部分展出的藏品有董小宛的楷书《秋闺词》、改琦绘《董小宛像》、董小宛《花荫舞蝶图》和冒襄回忆他们爱情过往的《影梅庵忆语》一书清代至近现代的不同版本。

影梅庵忆语 石印本 清 冒襄 苏州博物馆藏

莲盖折肩银执壶 南宋 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温碗 南宋 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黑釉兔毫盏 北宋 安徽博物院藏

菊花金碗 南宋 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山高水长图 清 董琬贞 上海博物馆藏

董姬小像 明 钱穀 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秋闺词》,字迹工整清秀,毫端尽得古书家精髓。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秋,万家团聚之时,17岁的董小宛在苏州半塘家中与母亲相依相伴。因家道中落,此时她已为妓两年。细品诗境,感怀伤秋,流露出她在传统礼教重重束缚下追求自由的心声。

第五部分“贤媛”是表现清代才女董琬贞的篇章。她是画家汤贻汾之妻,诗画皆善,有江南才女之称,其画作笔墨秀润、意趣淡雅,既有闺中情调,又有大家之风。上海博物馆藏有其《山高水长图》,画作近景绘崖台平地,曲径通幽,林掩古刹;中景绘深壑云泉,高士观瀑;远景中主峰突兀,山色苍茫。整幅作品秀逸洒脱、清雅高洁。该部分藏品围绕董琬贞的绘画展开,同时涉及董琬贞丈夫汤贻汾与其子女的部分作品。

李愈母董氏嘉靖十五年诰命卷 楷书 明 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图扇面 清 汤世澍 苏州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穿插展示了其他几位董氏女性的相关藏品,如唐五代时期三位董氏的墓志拓片、明人李愈之母董氏的诰命卷和钱榖所绘《董姬小像》等。

展览现场

青白釉镂空香熏 北宋 安徽博物院藏

“董小姐”的花园

广袤的世界不乏奇山异水等自然胜景,而与古代女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或只是家宅后花园的一方天地。与现实社会中多被等级、秩序约束的空间不同,花园是现实与虚幻交互之地,是一个有关浪漫、幽思与诗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体现展览内容,此次特展通过构建“花园”场景,将一件件文物巧妙地融入其中,营造出一个承载古代女性故事的空间。

从入口的花园到包拯夫人的书房、彭州董氏的野趣园,再到董小宛的小室,当你驻足其间,那一件件充满岁月气息与饱含动人故事的文物,会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弦,带你走进“董小姐”们的日常。

花园的色彩灵感源自董琬贞的画作,以饱和度较低的紫色调为基础,配以低饱和度的绿色调以及棕色调。紫色庄重典雅,同时带有神秘感,象征着人们想象中的“董小姐”们的生活,而绿色植物的点缀为展厅增添了生气,也代表着女性人物的生命力。

除了空间与色彩的精心设计,在此次特展中,苏州博物馆首次与“喜马拉雅”平台跨界联动,以《影梅庵忆语》中冒襄回忆董小宛的5个片段为基础,共同制作了有声明信片,并且在展览现场以感应音箱的形式与观者进行互动。如果说陈列的古籍能够让人体会到历史的厚重,那么古籍与声音的组合则能引发人们更深切的感受。有观者说,他从一分钟的声音片段中感受到了小宛的才情与冒襄的不舍,也回想起了自己的过往情事。“董小姐”们的花园如一面镜子,使进入其中的观者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的镜像中反观自己,唤起对生活本质的体悟。

金钗 南宋 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梅花仕女图 清 汤禄名 苏州博物馆藏

从“董美人”到古代女性

隋董美人墓志甫一出土,即以其清雅婉丽、端严秀美的字体被名家争相传拓,原石却就此无踪,一如董美人倏忽飘逝的生命,只留下凄美的背影;北宋包拯家族墓出土的文物,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性达观、开明睿智的女性形象;南宋彭州金银器窖藏堪称惊世发现,董家小姐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一斑;明末董小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她的美貌与才华,她的无悔与坚守,她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感动着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清代董琬贞与丈夫汤贻汾,日夜相思终于换来最后的相守,意气相投,简单而又纯粹……

这些董氏女性,有的来自贵族官宦之家,有的成长于青楼市井之间;有的颐养天年,有的芳华早逝;有的年少就已声名鹊起,有的一生只留下一个姓氏。与她们有关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或悲或美的历史,无言诉说着过往。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从她们身上,我们得以看见中国古代女性在相夫教子、琴瑟和鸣等形象之外更生动的个性。无论面临何种境遇,她们心中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和自由的向往。这份源自女性内心的美好品质、生命力和才情,留在文物上,穿越历史长河来到我们面前,让人为之动容。

猜你喜欢

金银器彭州董家
《守护》(组照)
学习是进步阶梯,做不放弃的自己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董家口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唐代工艺品中器皿的图案艺术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
城里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