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载式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用于填埋场渗滤液浓缩液减量试验

2022-10-10熊启明赵之理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浓缩液水罐填埋场

王 甲,熊启明,曾 武,赵之理

(1.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30;2.广州环投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30;3.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4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多变、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浓度高)和氨氮浓度等特点。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被逐渐消耗,同时氨氮浓度也会升高,碳氮比进一步失衡,增加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度。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工艺成为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1]。但是膜处理工艺难以避免会产生浓缩液,浓缩液一般为处理量的20%左右[2],极难降解且含盐量较高。浓缩液处理是渗滤液处理行业面临的难题,相关技术开发也成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目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浓缩液[3-4]主要采用外运处置或填埋场回灌处置。随着环保要求的趋严,外运方式受阻,而回灌会导致渗滤液盐分累计和水质恶化问题。DTRO[5-6]具备承受压力高、产水率高、对进水污染要求低等优点,可作为浓缩液减量化[7-8]工艺。

1 试验情况

广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采用MBR+NF/RO主工艺,项目已实施,目前处于正常运营阶段,为探寻浓缩液可行技术,采用车载式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开展本次减量化试验。

1.1 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标准

垃圾填埋场的浓缩液特点是高污染性,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NH3-N及SS等。设计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污水进水水质

出水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标准(表2)。

表2 出水水质标准

1.2 工艺流程及说明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艺流程图

车载式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主要包括预处理系统(原水罐、砂滤器、保安过滤器)、膜系统(两级DTRO)及脱气塔。其中DTRO设备选型为:膜片材质聚酰胺工业抗污染RO膜,氯化钠的截留率平均值≥98%,膜组件面积9.405m2/支,进料流量每支膜0.6~1.2m3/h,进水SDI最大20,耐压90bar。一级与二级DTRO设计参数如表3~表4所示。

表3 一级DTRO设计参数

表4 二级DTRO设计参数

进水为填埋场浓缩液,组成成分复杂,含有钙、镁、钡、硅等难溶盐,这些难溶盐经高压膜浓缩后,存在超过其溶解度条件而在膜表面产生结垢现象。为有效防止碳酸盐类无机盐结垢,需要在原水罐中进行pH调节预处理,通过计量泵投加酸调节pH在6.1~6.5。

原水罐出水经泵送进入一级DTRO系统,经高压分离后产水进入二级DTRO系统,浓缩液外排后续处理。经过二级DTRO系统后出水经脱气塔后达标排放,二级浓缩液的水质远好于进水,为了提高系统产水率,将二级浓缩液回流至原水罐。由于浓缩液中含有一定的溶解性气体,而分渗透膜可以分离溶解性离子而不能脱除溶解性气体,可能导致出水pH指标过低,采用脱气塔去除出水中溶解的酸性气体后使得pH回升至标准范围内。

1.3 分析方法

pH:玻璃电极法(GB/T 6920—1986);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 11903—1989);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HJ 535—2009);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HJ/T 11914—1989)。

2 项目运行情况

设备自投入使用后,系统均能稳定运行,由于浓缩液进水硬度过大,高达5 000mg/L,导致系统运行清洗频次较高,平均2~3d清洗一次,现以一个清洗周期内运行数据作为分析。

2.1 电导率分析

由图3可知,进水为浓缩液,其电导率较高,高达60 000μS/cm左右,表明进水中的盐浓度较高,进水水质符合典型的填埋场渗滤液浓缩液特点[9]。经过车载式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减量浓缩后,最终浓缩液的电导率高达90 000μS/cm左右,且电导率在清洗周期内保持稳定,盐分在DTRO截留下进一步浓缩富集效果明显。

图3 进水电导率和浓缩液电导率的变化曲线

由图4可知,在进水电导率高达60 000μS/cm下,产水电导率基本稳定在200μS/cm以下,系统对电导率的截留率高达99.7%以上,电导率截留效果良好,使得大量的盐分进一步截留至浓缩液部分。

图4 进水电导率、产水电导率和电导率截留率变化曲线

2.2 产水率分析

由图5可知,进水基本稳定在4.2t/h左右,出水较为稳定,达到1.7t/h左右,总体的产水率与进水水质相关,由于进水水质较差,电导率高达60 000μS/cm,所以系统的平均产水率仅为41%。此外,产水率也随着进水量波动而波动。在运行43h后,产水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产水率也从高于40%下降至34%左右,主要是由于进水浓缩液硬度过高,高达5 000mg/L,导致系统较易结垢进而使系统产水率下降,需要进行清洗工作以恢复产水率。

图5 产水率变化曲线

2.3 水质分析

运行期间取进出水进行水质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进出水水质结果

由表5可知,对浓缩液COD的截留率为99.6%,对NH3-N的截留率为97.1%,对总氮的截留率为94.9%,系统对各污染物的截留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较好,各项指标均远低于《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标准。

3 结论

1)采用车载式一体化设备处理填埋场渗滤液浓缩液减量效果可行,由于进水硬度过高,导致清洗频次较高,需要考虑除硬措施。

2)项目运行后系统产水率达到41%左右,浓缩液侧电导率高达90 000μS/cm左右,电导率截留率高达99.7%以上,污染物截留情况均满足指标要求。

猜你喜欢

浓缩液水罐填埋场
中药醇沉前浓缩液质控指标的完善及标准建立——以党参醇沉为例
安徽安庆某飞灰填埋场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太阳能技术在膜浓缩液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七颗钻石
血液透析浓缩液保护盖的制作与应用
How To Sort The Trash Around Us
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处理工艺探讨
庞大垃圾填埋场提前25年被填满
垃圾填埋场修复技术应用
水罐与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