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海拔环境下山岭隧道施工中的微振控制爆破技术❋
2022-10-10王景春刘凯林李永昊
王景春 刘凯林 李永昊
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型结构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43)
引言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基于多山、高海拔的复杂地理环境,特高、特长的山岭隧道成为西部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1]。故需要对隧道钻爆法施工产生的振动进行精确控制。
学者们对于隧道钻爆施工减振控制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周慈亮等[2]详细介绍了某型电子雷管在隧道控制爆破中的应用,介绍了电子雷管的概念、主要功能及在隧道控制爆破中的优势。赵志刚等[3]为减少超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爆破对既有隧道中人、车通行安全的影响,对爆破参数及施工工序进行了设计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爆破施工参数及控制技术。王松青等[4]利用现场条件与爆破器材,通过对钻爆法施工方案和爆破参数进行修改,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扰动,在复杂环境隧道控制爆破中有较好的应用。陈至昊等[5]依据控制爆破的相关理论,优化掏槽形式、改变炮孔排间距,使爆破振速降至0.5 cm/s 以内,实现了浅埋隧道微振控制爆破。傅洪贤等[6]在隧道施工中引入电子雷管,并在现场进行单孔连续起爆试验,根据振动监测结果优化爆破参数和减振措施,形成有效的隧道微振爆破技术。
这些研究的背景各具特点,但大部分爆区周围环境复杂性相对较弱,爆破施工对周边危害小,受保护对象和所需考虑因素单一。目前,复杂环境下山岭隧道的爆破振动控制和爆破施工技术研究较少[7],对低振速要求下掘进尺、爆破参数以及施工方法等尚无较好的确定方法,更少有施工遇到影响少数民族生活区(人文敏感地带)的特殊情况。
以高海拔山岭隧道——夏河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隧道近距离穿越周围有藏民生活区的山岭、环境复杂、房屋结构稳定性差等特点,从爆破施工和振动控制方面入手,对复杂环境隧道微振控制爆破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安全爆破开挖以及对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
1 工程概述
夏河隧道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整体呈东西走向,海拔3 030~3 542 m。隧道右线K24 +572~K25 +084,左线ZK24 +560~ZK25 +109,两线间距20 m,跨度12.16 m,断面形状为马蹄形。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由东向西单向爆破开挖,施工时左线先行25 m。所在山体陡峻,洞身岩性为三叠系薄层泥质板岩夹砂质板岩,节理发育,围岩级别以Ⅳ级为主,最大埋深约220 m。
1.1 周边环境
爆破地点K25 +084 与ZK25 +109 及其以东沿线200 m 周边环境复杂,如图1 所示。黄茨滩村房屋分布在秦达公路两旁:公路东边房屋紧邻开挖山体,与隧道水平距离为30 m;公路西边房屋密集,最近距离50 m。隧道北边为家禽养殖场,距离50 m;西南侧为明德小学。洞口段外与高架桥相连,隧道轴线地面标高与村庄地面标高相差10 m。
1.2 工程难点
人在安静环境下对于大于0.6cm/s的地面振速会有明显的不适感觉,而广义的微振爆破概念为不会让人有不适感觉[8]。鉴于本工程隧道围岩强度低、洞壁稳定性较差,且周边环境复杂等情况,将其概念量化,认为当振速控制在0.5 cm/s 以下,即实现微振爆破。
项目工程难点如下:
1)高海拔地区气候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受限,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工效大幅下降,有效工作时间短,爆破质量难以保证。在工期内安全顺利通成隧道,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9]。
2)附近有村庄、学校、养殖场,四周需要保护的目标较多,距离近、要求高、安全顾虑大。
3)村庄房屋类型多为20 世纪70~80 年代修建的土坯房、砖房,部分墙体存在可见裂缝,自身抗拉和抗剪强度低,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爆破振动控制是本次工程重点之一。
4)该地段为藏民生活区域,属人文环境敏感地带,爆破与施工的不良影响需从生态与人文多点出发考虑。
2 爆破方案
2.1 原爆破方案及效果分析
原爆破方案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上台阶超前开挖12.0 m,单循环进尺3.0 m,炮孔直径42 mm。掏槽为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孔深3.3 m,单孔装药量1.20 kg;周边孔深3.1 m,孔间距0.6 m,单孔装药量0.63 kg,线装药密度0.20 kg/m,密集系数为0.83;辅助孔深3.1 m,单孔装药量0.60 kg,孔间距0.7~1.0 m;底板孔深6.2 m,单孔装药量0.65 kg,孔间距0.6 m。受高海拔严寒条件影响,乳化炸药极易冻结、硬化、变形[10],降低装填与爆破质量;故选用2#岩石硝铵炸药,规格为∅32 mm、200 g。除周边光面孔采用间隔装药外,其他炮孔为连续装药结构。起爆方式为孔内毫秒延期起爆,导爆管连接,雷管起爆。
施工后发现,村庄以及养殖场处多次感受到明显振感。经检测,村中部分地区爆破振动强度超过安全标准要求,房屋结构安全存在隐患。除此之外,还存在噪音扰民的情况。
原爆破方案设计主要为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减少高海拔地区恶劣环境下作业时间;而当开挖接近复杂区域时,未能顾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原方案爆破振动强度过大,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掘进尺选择过长,单次爆破开挖量大,对周围环境扰动明显,且增加了方案整体设计的炸药用量;第二,采用的多级复式楔形掏槽,虽有利于提高循环进尺,扩大槽腔体积,但掏槽深、炮孔多、药量大,掏槽孔单段最大起爆药量超标;第三,起爆网路设计不合理,雷管延期起爆时间间隔选择过短,而所需分部起爆的段别过多,传统雷管段别有限,且高段位雷管漂移时间大,引爆误差明显,同时起爆炮孔最多达80 个,振动叠加效应显著。
2.2 爆破方案优化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重新将周边复杂环境纳入考虑,坚持多打孔、弱爆破、少扰动的原则,对方案进行优化。
2.2.1 掘进尺优化
原爆破方案为增大有效进尺,仅设计单循环炸药量达210 kg,各段别药量偏大,而段别数量有限,有害效应难以控制。
现方案决定,减小单次爆破规模,以控制不影响周围房屋的安全振速为前提。经计算并结合现场测量反馈后发现,当循环进尺控制在1.0 m 左右时,单段药量适宜,可确保爆破掘进安全高效,易于实现微振爆破要求。因此,现方案采用1.0 m 短进尺、上台阶超前开挖5.0 m 的小台阶控制爆破方案。
2.2.2 掏槽孔优化
掘进尺缩短后,对掏槽形式进行修改。考虑到隧道所在山体的围岩裂隙及节理发育,采用有利于降低爆破振动的直眼掏槽方式。掏槽孔布置为小直径中空直孔掏槽形式,分为两圈,形状如图2 所示。中心圆圈的空孔可为掏槽孔增加自由面,减小岩石的夹制作用,降低掏槽孔爆破时的振动。
2.2.3 减振控制
高海拔、低温条件将影响传统爆破器材的各项使用性能,进而影响控制爆破的效果。由于数码电子雷管有着较好的抗水性、抗寒性,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延期间隔时间,因此,更能满足高海拔复杂环境下的减振需求[11]。决定引入数码电子雷管代替原方案的导爆管雷管,以提高延期精确性,降低振动叠加效应,实现爆破的精细化控制。
入孔前,对数码电子雷管扫描录入时做好分组标记,每组电子雷管按录入顺序用记号笔写上段别,不仅利于工人掌握,且方便后续组网与在线检测,确保无故障可靠起爆。每孔双发雷管,分别装在药柱底部1/3 和2/3 处,两发雷管起爆时间一致。延期时间方面:周边孔、辅助孔相邻段别间延期50 ms;掏槽孔、底板孔相邻段别间延期100 ms;不同炮孔之间延期100 ms。
最后,根据隧道整体施工状况与地面振动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出适合该地段的隧道掘进爆破参数,形成了适用于夏河隧道复杂环境下短进尺、小台阶、微振动的控制爆破方案。其中,光面孔距0.5 m,最小抵抗线0.6 m,线装药密度0.24 kg/m,装药结构为不耦合装药;钻孔后保证孔壁干燥,避免积水结冰;装药完及时用沙子、岩粉等干固体填塞,注意填塞质量;按照设定延期时间起爆。具体爆破参数见表1。炮孔布置以及段别见图2。
表1 台阶法开挖炮孔参数Tab.1 Parameters of blasting holes in excavation by bench method
2.3 爆前准备工作
1)由GB 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中的公式v=K(Q1/3/Rα)[12],严格控制振速来验算最大单段装药量是否安全。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等特殊条件下,即使同类岩体,系数K与衰减指数α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控制效果,通过现场试爆试验对K、α进行修正。
2)将人群密集区域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民房设置为重点监测地点,以实时监测结果为依据,结合藏民感受,对爆破方案进行动态调整[13]。
3)施工前做好协商工作,爆破活动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段内,避开休息时间,周围300 m 设定为警戒区域,爆破前释放警戒信号。
3 爆破振动及效果
本爆破工程的主要危害效应是爆破振动。采用中国科学院TC-4850 爆破测振仪监测,仪器布置在距隧道较近民房附近。
几次试爆后,选取代表性地点监测结果波形图,见图3。可以看出,0~0.5 s 内,波形曲线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微差间隔,数码电子雷管成功发挥精细控制作用,相比原方案,爆破振动叠加被有效削弱。另外,图3 中,爆破峰值振速为0.48 cm/s,略大于采用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的理论值,这可能与各段别选取的微差时间间隔有关,但整体数据相差不大。
爆破后测得多组振动数据均满足GB 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中振动频率f >50 Hz 时对土坯房、毛石房的安全控制要求,且振速控制在0.5 cm/s 以内。随后,对附近居民进行访问调查,均感觉振动较小,学校处几乎无振感,未对藏民生活造成影响,达到微振爆破标准。
爆破施工后,隧道现场爆破效果良好,单循环进尺稳定在1.0~1.1 m,未见明显的超欠挖现象,掌子面平滑规整,炮孔利用率达90%以上,在实现低爆破振速条件下,保障了掘进速度,隧道顺利经过敏感地区。实践证明,设计的方案可以满足复杂环境下控制爆破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论
1)高海拔复杂环境下,隧道爆破掘进采用1.0 m 短进尺、5.0 m 小台阶、毫秒延期起爆的爆破方法,可以有效保证隧道的施工效率,维持弱围岩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爆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爆破振动的控制是复杂环境下施工的关键。通过对掘进尺、掏槽形式等进行优化,改变爆破参数,采取减振措施,可将建筑物处的振速控制在0.5 cm/s 以下,并极大地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和不适感觉,满足微振爆破要求。
3)在高海拔条件下,数码电子雷管不仅发挥了对环境良好的适应性,而且通过设定不同部位炮孔的延时间隔起爆,有效地发挥了错峰降振的作用,可较好地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爆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