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模式在隐匿性阴茎矫正手术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10陈小雪豆秀娟
陈小雪 豆秀娟 王 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外科 郑州 450000)
隐匿性阴茎(CP)是在遗传、胚胎发育不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组以阴茎内膜发育、附着异常为基础病理特征,以阴茎体大部分藏于体内、显露异常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目前,隐匿性阴茎矫正手术是为临床上治疗CP的主要方法,而患儿术后康复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心理功能、生理状态、环境支持等,且与患儿手术效果、康复进程及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模式以快速康复护理理念为理论指导,以循证医学为实践依据,以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为路径,从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提供患儿全方面的护理服务,在满足患儿整体舒适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术后康复效果[1]。本文主要探讨“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及在隐匿性阴茎矫正手术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方案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路径,所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CP手术患儿,收集病例数共72例,收集时间2018年6月~2021年6月病例收集齐全后予以随机分组,分为B组36例和B+D组3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比较,P>0.05,对比结果如表1:
表1 B组和B+D组患儿基线资料分布
1.2 方法
1.2.1 B组
B组36例患儿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伤口换药护理、体征监测及记录、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向患儿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等
1.2.2 B+D组
B+D组36例患儿术后实施“心理—生理—环境”护理,具体干预措施:(1)提高心理效能。疾病造成的生理障碍、手术创伤应激刺激及术后肢体功能受限等均是导致患儿出现自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主要原因,而负性心理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心理活动造成患儿消极应对疾病、治疗不依从、机体内外循环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临床护理中,通过观察、沟通等方式了解患儿存在的负性心理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聚焦患儿所关心、担心的问题,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健康讲座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从疾病病生理机制、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康复要点、预后转归等方面帮助患儿建立完善的认知体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疾病。同时,组织开展同伴支持活动,由康复较好的患儿作为辅导员,让小伙伴们一起进行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和支持反馈,以最直接、最直观的形式让患儿建立疾病康复信心,提高心理效能。(2)促进生理舒适。一是加强疼痛护理。疼痛是CP术后患儿最主要的症状,临床护理中尊重患儿对术后伤口疼痛的主诉,指导患儿通过阅读、观看电视节目等合适的活动转移疼痛注意力。根据伤口愈合解剖学机制,指导患儿取合适的体位摆放,促进伤口处张力处松弛状态,提高其顺应性,从而在改善血液循环的基础上保证伤口组织良好的微循环,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二是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患儿伤口处皮肤清洁护理,定时对尿道口等部位清洁消毒,采用外生殖器术后保护装置与阴茎处形成保护性空间,防止阴茎与身体或衣物的触碰摩擦,同时避免儿童对术后阴茎和阴囊的抓扯、抓挠。另外,尿管留置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尿道黏膜损伤,并加强尿管固定管理,防止意外脱管而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三是提高生理储备功能。指导患儿从饮食、情绪、营养、睡眠、运动、功能锻炼、用药等各个方面自觉建立有益疾病康复的生活行为方式,以提高生理储备功能。(3)重视环境支持。为患儿营造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减少噪音、不良空气质量等对患儿造成的应激刺激。同时,家庭系统理论强调每位家庭成员之间有着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作用关系,临床护理中重视家庭环境支持,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支持策略,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有效与儿童沟通,并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怀、安慰、引导和鼓励,促进患儿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1.3 观察指标
1.3.1 整体舒适度
于B组和B+D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化Kolcabal量表调查整体舒适度。该量表从心理(32分)、生理(20分)、环境(28分)、社会(32分)四个维度全面评价患儿的舒适状态,总分为112分,随各维度分值的升高,舒适度随之提高。
1.3.2 血清疼痛应激反应指标
护理前后,检测血清疼痛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NA)[4]。
1.3.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为计数、计量数据,记为(n/%)、(±s)的形式,χ2、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舒适状态
在Kolcabal量表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各维度评分上,护理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758;t=0.867,P=0.921;t=1.454,P=0.814;t=1.068,P=0.811);护理后,B+D组患儿各维度评分均高于B组(t=9.143,P=0.008;t=10.334,P=0.006;t=12.645,P=0.002;t=10.665,P=0.004)。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B组和B+D组患儿护理前后Kolcaba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2.2 血清疼痛应激反应指标
在血清COR、NE、NA指标值上,护理前,两组差异均无统 计 学 意 义(t=0.845,P=0.925;t=11.6,P=0.897;t=1.551,P=0.645);护 理后,B+D组患 儿 血 清COR、NE、NA均低于B组(t=10.342,P=0.006;t=12.436,P=0.000;t=13.253,P=0.000)。具体数据见图2-4:
图2 B组和B+D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COR指标值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B+D组患儿术后共8.33%的患儿发生并发症,低于B组的25%(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B组和B+D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图3 B组和B+D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NE指标值比较
图4 B组和B+D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NA指标值比较
3 讨论
小儿人群中CP的发生率约为0.67%,对小儿生理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隐匿性阴茎矫正术作为解除隐匿性阴茎病理性畸形的有效方法,疾病本身及手术创伤应激刺激对患儿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现代护理理念强调护理中心应由传统的“护身”向“护身、护心、护功能”转变,临床护理实践中应从护理重点着手,结合心理、病理、生理、文化、社会等综合的科学理论实施多维度的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地解除病痛、维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5]。“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是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心身医学,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全面系统地促进护理内容的深度延伸,提供患者全方面的健康服务,实现整体康复[6-7]。本研究中:
在Kolcabal量表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各维度评分上,护理后,B+D组患儿均高于B组(P<0.05),即通过“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模式的开展可有效提高患儿机体的整体舒适度。“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模式下重视将心理功能、生理状态及环境资源全方位融入到患儿的康复路径中,实现患者心理、躯体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全面康复[5]。首先,在心理维度上,临床上高达50%的CP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是造成患儿心理效能下降及疾病康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8]。临床护理中以患儿心理行为动机引导为切入点,通过认知教育和同伴支持,能促进患儿在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上,增加对未知事项的掌控感,进而正确对待疾病,提高疾病康复中的治疗、护理依从性,以利于疾病的康复[9]。其次,在生理维度上,通过对影响患儿生理舒适度及生理功能相关因素的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前馈控制干预,以提高患儿的整体舒适度及生理功能。疼痛是隐匿性阴茎矫正术后影响患儿生理舒适及功能的主要症状,临床护理中除引导患儿转移疼痛注意力外,联合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通过穴位敷贴循经通络、行气止痛,通过吴茱萸热熨通络止痛,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症状[10]。COR、NE、NA均是机体敏感的疼痛介质,本研究中,在血清COR、NE、NA指标值上,护理后,B+D组均低于B组(P<0.05),即通过心理—生理—环境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的疼痛症状。另外,并发症是制约患儿术后康复进程及增加医疗费用负担的主要因素[11]。临床护理中通过积极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B+D组患儿术后共8.33%的患儿发生并发症,低于B组的25%(P<0.05)),对提高患儿康复效果、舒适度及加快康复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在环境支持上,隐匿性阴茎作为生殖畸形疾病,父母和家庭是患儿最大的精神依托,护理干预中除医护人员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外,患儿家属应创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提供患儿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患儿逐渐回归正常生活。并建立基于家庭单元的疾病管理模式,赋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院外康复的防治提供助力,提高患儿康复效果[12]。
综上,于隐匿性阴茎矫正手术患儿术后护理中应用“心理—生理—环境”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儿整体舒适度,减轻疼痛应激刺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