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研究
2022-10-10许诗源
许诗源
一、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都迎来了全新挑战和机遇。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当前区域经济革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推进的过程中,不仅加快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还利用现代化技术理念,构建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并累积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这对正处于建设革新重要阶段的国内经济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了解当前国内各地经济数据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SM-DID模型深入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构成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更为优质的发展对策。
自贸区作为我国建设发展革新的重要举措,随着更多优质的创新制度和推进模式被融入实践发展中,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投资、贸易经济、人才引进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还在营商环境建设和贸易通关便利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自贸区内部还聚集了大批量附加值较高的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也为我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理念后,根据各地经济发展需求合理构建自由贸易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构建模型
(一)模型分析
双重差分法(DID)作为当前用来评估计算政策效应的主要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将公共政策看成是自然实验,在实验初期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是指已经受到政策限制的数据样本,而后者是指没有受到政策限制的数据样本。同时,要在整合分析之前,清理受个体和时间限制的数据变量,而后对比研究政策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分析。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会运用反事实思想的统计方式,研究数据样本之间存在的偏差性,以此确保后续检验分析所选用的数据没有差异,且符合实际研究需求。整合上述两种方法构建研究模型,不仅能提高最终估计的准确性,还可以在彼此影响下解决样本选择出现偏差和遗漏变量内生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时,将上海、广东、海南等12 个省份设为实验组,其他19 个省份看作对照组,并得到如下所示的Logit 模型公式:
在上述公式中,i 代表第i 个省份,t 代表第t 年,α代表回归系数,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FTZit是指所在区域是否出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果取值是1那么就代表这一地区已经设立了自由贸易区。GGDPit 是指第i 个省在第t 年时的GDP 增长速率,OPENit是指第i个省在第t 年时的外贸依存度,EDUit是指第i 个省在第t年时的实际教育情况,LAWit是指第i 个省在第t 年时所面临的法治环境。整合运用PSM 和DID 方法在研究分析中提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根据相应的控制变量分析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发展构成的影响,具体模式如下所示:
在上述公式中,i 代表第i 个省份,t 代表第t 年,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β、γ 代表回归系数,Ai代表个体的固定效应,Bt代表时间的固定效应。被解释变量INNO_INit是指第i 个省第t 年的创新投入规模,而这一解释变量INNO_OUTit代表第i 个省第t 年在创新产出中取得的成果。整合研究R&D 经费与专利授权的具体数量可知,解释变量FIZit*TIMEit从本质上讲代表城市建设发展中所构建自贸区包含的变量,也是是否建设发展自贸区及其时间的交互项,代表i 省份在t 年是否构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应的控制变量包含了GGDPit、OPENit、EDUit、LAWit这些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模型分析的被解释变量,是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根据近年来相关内容的科研成果分析,本文研究将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溢出效应、法制环境四方面入手来选择控制变量。
(二)选取数据
本文以2010 年到2020 年为主,选择了国内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并由此入手全面探讨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发展构成的影响。为了避免在数据收集和应用中出现极端数值,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经验对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在保障样本容量的基础上选用线性差值的方式进行弥补。同时,为了消除变量在量纲和数量级上存在的差异,本文还在各个变量中选取了自然对数。利用Stata 14.0 对模型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在根据收集样本数据实施验证分析之前,要对提出的所有变量实施平稳性检验,这样不仅能保障数据样本的完善性和真实性,还可以预防在模型分析中出现无效参数或伪回归现象。而在研究变量关系时,要利用Pearson 相关系数方式实施多重共线性检验。
三、实证研究
(一)结果分析
基于PSM 得到的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在明确各地倾向得分之后,要全面检测控制变量在匹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是否均衡,换句话说就是判断分析各项变量是否符合最终的检验要求。根据结果显示分析,两组所包含控制变量的偏差概率都在不断下降,相应的标准化偏差率也都低于10%。由此可见,这一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而在T 检验中,所有变量都不明显,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系统差异的原本假设分析,实际匹配效果极佳,能满足后续检验要求。在解决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后,要根据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构成影响的PSM 检验继续进行深入探究。在经费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均数值差达到了0.4297,而T检验为2.23,超过临界数值1.96。而在专利授权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均数之差达到了0.5817,T 检验为2.27,同样超过临界数值1.96。相比之下,没有构建自贸区的区域政府在经济建设发展中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可以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且能更好完成PSM 检验。
基于DID 实证检验分析可知,在经费投入代表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下,自贸区设立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会达到0.064,超过10%的水平则呈现为正显著;在专利授权量代表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下,自贸区设立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了0.056,超过5%的水平则呈现为正显著。由此证明,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深入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构成的正面影响可知,相关自贸区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展现出了辐射带动作用,促使各地区在自贸区的引导下全面吸引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参与创新发展,并由此构建新型的产业体系,丰富当地科技项目和创新研发内容,以此加快经费投入速度。同时,在自贸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相应法制环境、管理体系、贸易交易以及区域投资等发展环境越发完善,此时日益提升的科技,可以帮助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稳定地位,并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以此增加实践探索的创新成果。
对比分析自贸区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可知,如果处在不同的资源条件下,建设发展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发展构成的促进效应,可以根据本文研究的31 个省份分为沿海自贸区和陆地自贸区,分别在数据整合分析中得到对应的回归结果。
最终结果显示,在专利授权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下,沿海自贸区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了0.089,且在超过5%的水平上显著,而内陆自贸区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了0.027,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由此可知,沿海地区的自贸区设立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所构成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比分析两者所处的地理条件可知,沿海地区所处环境拥有非常丰富的发展资源,因此实践经济革新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在便利交通环境的引导下,各行企业所展现出的国际化意识越发强烈,因此属于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
(二)影响路径
根据上文得到的PSM-DID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可知,要想继续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构成影响的主要路径,需要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看作中间变量,主要分析其是否可以在构建自贸区期间对区域经济正向影响产生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合上文提出模型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中介效应模型,且都完成了Hausman 检验:
在专利授权量代表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下,自贸区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了0.055,在超过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由此证明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具有促进效应。而在外商投资的回归系数达到0.073 时,同样可以在超过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由此证明外来商业资源的投资对区域经济和技术创新成果同样具有促进效应。建立自贸区以来,各地经济建设发展提出的创新体制,不仅为经济合作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还进一步增加了外商投资占用比例,这样不仅能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聚集更多高端的外资企业,获取更为优质的外商投资项目,还可以增强各行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意识,从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步伐,以此在市场革新中获取更多优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因此,在新时代建设发展中自贸区可以利用外商投资这一渠道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构成促进影响。而在自贸区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开放化模式中,必然会增加外部投入资本,并由此带来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这样有助于企业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并由此加快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步伐。通过在设立推进自贸区的过程中提出完善的体制机制,注重构建和谐且稳定的营商环境,不仅能保障相关服务、货物、资本等随意流动,还可以保障自贸区在推动发展中具有高效性、竞争性以及公平性。尤其是在大范围引用外商直接投资时,既能优化企业创新和竞争意识,又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以此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三)结论
第一,要全面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方针,充分展现自贸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一方面,要在国家统筹协调和科学规划中优化自由贸易区的顶层设计,注重在实践发展中提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决策方案和优惠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确保各企业主体在此期间良性沟通,以此保障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能稳定进行。另一方面,要根据自由贸易区发展情况和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全面融合强化产业和科技的相关理念、市场资源、价值链等内容,并将科技创新看作实践发展的引导者,注重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保障自由贸易区稳定且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科学规划自由贸易区的布局和功能定位,这样不仅能得到大批量的功能性平台,还可以保障各项任务能在实践发展中有序落实。
第二,正确认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发展差异,针对实际自贸区建设需求科学分配资源,以此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模式。内陆城市在重视自贸区建设工作时,要从自身整体发展角度入手提出有关政策,以此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产业整合发展,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当前我国已具备自贸区的省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各地区在加强基础性建设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研发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加快技术转化速度,并由此获取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而对沿海地区的自贸区建设而言,要在掌握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整合研究现有资源,并根据自贸区推进情况科学分配人才资金等。同时,还要根据近年来沿海与内陆自贸区建设累积经验分析,如何从两者协同发展入手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战略政策,并注重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结合现有技术理念,全面探讨灵活且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活跃市场,还可以在未来技术革新发展中提供有效依据。除此之外,要将创造具有可预期性、透明性、稳定性的政策环境看作自贸区设立推进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全面保障外商投资所具备基本权益,确保国内外企业都可以平等参加市场竞争。尤其是对政府招投标的项目而言,要合理运用外商投资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另一方面,要保障自贸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持续性和及时性。各地政府要及时向外资企业传递有效文件,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宣传营商政策,以此确保外资企业在完善了解区域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投资。注重针对事前适中事后构建系统化的监管模式,并严格按照内外投资一致性的发展原则进行创新发展,积极引入海外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相应的监管平台,由此完善不符合实际发展所需的管理制度。
第三,要充分展现外商投资发展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构成的积极影响。在现代经济建设中,要持续优化“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管理模式,注重优化自贸区所在地区的外商投资质量,以此促使更多外商在重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投资项目,并由此构建具有区域性的资本融通平台,进而提升企业发展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首先,要注重优化自贸区建设发展的便利性,提升当地对外开放水平和资本贸易的自由度,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所占比例,并学会利用国际贸易进行深度学习,由此将国外先进技术理念融入国内技术研发创新中;其次,要不断优化人才管理建设制度,注重吸引培养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复合性的优秀人才,并根据人才需求优化基础配套条件,这项业务涉及所处环境、教育医疗等领域。同时,还要鼓励企业或科研团队等机构自主参与或提出全新的研发项目;再次,要强化自贸区的法律制度建设,做好创新成果的保护工作,并根据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步伐提出系统化的法律制度,注重根据实践需求不断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此促使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营商环境;最后,要在设立推进自贸区的基础上,确保国内各地经济要素得到全面发展,并注重全面融合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贸易平台、投资渠道等,以此加快各地自贸区和经济建设革新发展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利用PSM-DID 模型对自贸区设立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可知,最终结果证明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和技术创新都产生了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设计模型存在限制,大部分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难度较大,本文只从整体角度入手进行了验证分析,并没有针对单一自贸区设立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构成的促进效应进行具体研究。因此,在未来经济建设发展中,科研学者要在整合以往累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自贸区设立推进累计数据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实时探究,并注重根据现有发展变化提出适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展现自贸区的促进优势。
引用
[1]詹新宇,刘洋.增值税分成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效应——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1):130-140.
[2]黎蕾蕾.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视角[J].华北金融,2020(11):16-24.
[3]吴缪斯,幸炜.创新主体与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研究——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1):50-51.
[4]屈海群,黄涛.临空经济对区域发展的重构效应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