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教师发展探究
——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

2022-10-10

科技风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证书数字化

王 红 谢 强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 409099

在高职教育中,教师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如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更好地实践这一责任,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显得至关重要。作为“1+X”证书制度推行过程中的考评员和教练员,如何更好地参与到证书的推行中也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1+X”证书制度具体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中,“1”就是指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取得的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书,而“X”证书代表了国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取得的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鉴定学习成果的同时为今后走入社会增加就业筹码,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更大程度加大跟行业企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深度的校企合作。教师是“1+X”证书制度的直接推动者,教师如何“教”将直接指导学生如何“学”,“学”是结果,“教”是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1+X”证书制度能否有效推动。

作为承担高等专业技能人才输送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1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方案》中进一步指出,“1+X”证书制度成为职业教育纵深发展的新思路。也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了通过课程学习拿到基本的学历证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鉴定考试,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将来走上社会进行自主就业乃至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能支撑。探索“1+X”证书制度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师的成长发展,显得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1+X”证书制度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师提出新要求

(一)与行业标准对接的能力

“1+X”证书制度由企业根据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岗位适应能力标准等作为考核依据。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能够积极对接行业标准,尤其在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更新和调整。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类的职业教育就是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教学,在“1+X”证书要求的相应行业标准下进行有机衔接。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能力

“1+X”证书制度下,酒店管理专业的证书主要有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鉴定的前厅运营管理的初级、中级、高级证书,餐饮服务管理的初级、中级、高级证书,以及饭店协会组织鉴定的相关证书等。而在以往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酒店管理专业侧重点相对较多,确立前厅、客房、餐饮以及酒水、咖啡、茶艺等相关专业技能,且部分要求与行业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在进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1+X”证书的相关酒店行业证书进行课程体系重组,对原有的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进行剔除,对原有的与证书相关课程进行升级。

(三)课程内容的重组能力

“1+X”证书制度制定了相应的酒店行业的岗位标准,例如餐饮服务、前厅运营与管理等都结合了行业标准以及行业中相关软件的操作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分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及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且把行业中最新的软件操作运用到学生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学习与行业接轨,从而在鉴定和就业中都能够更加融入角色。

(四)职业技能培训、考评与鉴定能力

进行“1+X”证书鉴定后,专业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角色。首先是专业教师,承担专业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解惑;其次是承担“1+X”证书相关的培训工作,通过对证书相关标准的解读对学生进行培训,为参加鉴定打下基础;最后,专业教师同样是“1+X”证书的证书考评员,行业企业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教师获得相应的考评员资格后即可上岗。综上,在整个“1+X”证书鉴定过程中,教师具有更强的鉴定、考评及培训能力。

(五)教学评价更新能力

“1+X”证书在考评体系中,与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很多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把证书相关考核标准融入岗位工作任务的教学中,例如在餐饮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际摆台工作能力;在前厅运营管理中,更注重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让课程与证书考评相结合,使教学评价能更真实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让证书更加落地。

二、“1+X”证书制度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存在的困境

(一)配套设施不完善

证书的鉴定以及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在教学中加大软件以及硬件的投入。目前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实践条件投入上来看,因软件投入需要大量经费,加之学生规模、实践场地的限制等很多主客观因素,很多学校通过直接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实训来完成,所以校内实践条件的缺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实操性强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尤其是前厅运用的相关软件的短缺,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难执行行业标准。

(二)行业标准滞后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二是除了教学工作之外的常规事务性工作也比较多,比如常规性的会议、文件学习等,在平时工作中很难从岗位中抽离出来进行专业性培训。三是专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去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加之很多年轻专业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学校,相关专业技能缺乏,更是对行业标准缺少全面解读机会,所以与时俱进地更新行业标准知识成了当下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双师型”素质与证书要求不符合

在进行“1+X”证书制度改革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更新观念。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比其他层次教育所需要的更高更专业。如何更好地适应X证书的行业要求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后,如何把数字化运营贯穿到教学中需要思考,如何具备数字化运营的专业技能需进一步提升,如何调整岗位工作任务适应数字化运营的工作要求需进一步明确。其次,双师型能力的提升,更加需要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中,教师可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岗位身份进入企业,把最新的行业标准以及岗位中最新软件及时学习掌握,通过实践对接行业标准,并且能把相关标准执行到教学中。

(四)师资培训力度不够,理解脱节

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更多行业企业通过为期几天的培训,把教师培训成考评员,时间安排紧凑,时间较短,短期内教师通过高强度培训获得专业技能提升,所以存在接受认知程度不同,所造成对证书相关标准理解不透彻,从而解读不科学就会使教师在“1+X”证书培训鉴定工作中存在工作难度。

(五)证书的行业认可度,学生认可度不高

“1+X”证书在实施过程中,第一,由于宣传解读不够,有些学生对证书的了解不到位,所以学生对证书缺乏一定的认可度;第二,是在以往的人才培养中,一些人社部颁发的证书仍然存在且具有一定社会认可度,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学习中,有前厅、餐饮、咖啡、茶艺等多种证书可供选择,选择范围多了,学生和家长基于认知选择性地考取证书,所以对一些行业企业证书的认可度较低;第三,学生对于行业了解较少,对于X证书今后就业中重要性理解不深入;第四,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X证书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且上岗后没有明确X证书对于从事岗位以及职位晋升的一些相关作用,所以导致学生忽略证书的重要性。没有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推动作用,X证书推行的阻力加大。

(六)制度不完善,缺乏良好激励

X证书在组织鉴定的过程中,各个学校以及每个学校的不同专业由于鉴定机构的不同,各自组织且鉴定时间不一,所以在鉴定中缺乏比较规范系统的组织。每个学校由于自身设备存在差异,在组织证书鉴定中缺乏具体规范制度以及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影响证书的推行。

三、“1+X”证书制度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发展路径

(一)构建符合X证书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X证书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应根据岗位任务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并进行框架重构,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在重构课程体系时还应该根据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后的要求,更多地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例如在进行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咖啡、茶艺等相关工作岗位能力、工作任务的设置中,通过相应的一些软件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二)确立X证书

目前关于酒店管理类的专业X证书,有几大行业组织已经颁布相应的标准并组织鉴定,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分别有首旅集团和中国饭店业协会组织的证书鉴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拥有的软硬件条件确定相关的X证书,组织鉴定。

(三)完善双师教师的认定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X证书对于专业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认定双师成为学校以及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以往双师的认定更多集中在企业的实习实践经历,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标准。对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来看,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不仅仅能够把相关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扎实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岗位工作实际能力。这就要求“双师”可以不仅仅来源于学校内部教师,还可以大量聘请企业以及行业专家担任校内专业技能导师。需要加快校内外评价体系的构建,校内外教师形成互认体系。同时选派优秀教师赴行业参加更多的培训和实践,建立自己的“双师”资源库。

(四)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X证书背景下,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长期的高校工作中发现,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中,更多地考虑到学术的因素,而部分教师由于提高自己“双师”素质把过多的经历投入专业教学实践中,忽视科研能力的提高,造成最后职称评定中处于弱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能够打通职称评定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让高职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成为X证书更加专业的教练员和考评员,在X证书的鉴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

在X证书的考评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教师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仅仅通过为期几天的考评员培训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一是可以让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加强联系,赴企业通过跟岗锻炼方式得到最新的行业技能培训,把工作中的案例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教学中所教授的更多专业技能与实际岗位情景相结合,例如,在调酒相关服务场景中,运用到的话术更多符合真实的工作场景,而不是书本上的教科书式的生搬硬套的翻译。二是参加一些国培、市培项目,通过走出去,多与办学社会口碑较好的学校开展交流,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专业教师的交流,吸取相关的办学经验运用在X证书的实际鉴定工作中。三是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支撑,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客户关系处理知识,夯实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科学理论的指导。

(六)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各方作用,打通“1+X”证书鉴定的相关通道

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施X证书的鉴定中,能够让专业教师更好地开展证书鉴定工作,需要涉及的各方都各司其职。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国家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但具体到证书落地,需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例如,提升国家认可度层面,对获得X证书的同学给予一些就业创业的政策倾斜,从国家层面提升学生获得X证书的积极性;其次,作为X证书组织鉴定场所学校,从宣传到实施鉴定全程科学规范。在宣传中,对于X证书的作用以及考试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充分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在组织教师培训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同时,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动创造性,鼓励自编相关的讲义以及对学生开展相关培训,让证书内容进一步落地。同时,X证书考虑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用文件的规定增加证书的含金量。最后,行业企业作为“1+X”证书的标准制定者在组织师资培训时,制订更加全方位的培训方案,让教师从培训中掌握行业标准,能更好地掌握最新的行业标准。另外,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搭建平台,让不同学校教师能够相互交流沟通,从而形成证书鉴定更加丰富优秀的经验。同时,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的平台,让教师充分走出去,多到行业企业中锻炼,从而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水平。形成自身的教师资源库,把行业企业优秀的专家人才提供给学校,到校上课,参与鉴定,增加X证书的权威性。

结语

“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自身教学的前提下,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更好地投入证书的鉴定考评工作中,适应社会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学生。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证书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少就是多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