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第一”的背后故事

2022-10-10袁海马

时代报告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区台商成都市

■ 袁海马

四川省成都温江地处天府之国腹地,4000多年前是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自古以“四河穿流、江水温润”而得名,素有“金温江”的美誉。

据今年80岁的温江县委老书记、温江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李建明同志介绍,温江虽然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新中国成立前并不算富裕,还是通过改革开放,才真正让温江富起来,才使温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江改革开放“五个第一”,是温江新时期发展的辉煌史绩,李建明同志向我介绍了它的背后故事。

试行全县第一次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省把县委书记集中到省委党校学习。时任县委书记杜文光赴省学习前,指定县委副书记李建明在家主持县委日常工作。李建明领导县委当即组织县、乡(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三中全会文件,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提出“解放思想,推动农村试行联产承包”的举措,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性很高,各乡镇积极响应,县委当即决定先试点一个村。结果经过一个多月的推动,全县都将其推开了,承包户达到了96%以上。温江县敢为人先,摸着石头过河,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壮举惊动了省、市领导,他们立刻组织工作组下沉,深入乡镇调研了一个星期,最后一致认为温江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扎实,手续齐备,承包责任落实。广大群众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很高,一改过去“劳动一窝蜂、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多年没有拿下去的自然肥料,全部下茅坑扫光。肥多苗壮,实行承包责任制当年就获得大丰收,按签订合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全是自己的”,那年仅向国家就多交了170余万斤粮食。

申建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

1986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在成都视察工作时,根据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在成都市建设卫星城的设想。李建明得知这个信息后,极为重视和关注,经过县委常委会的多次研究讨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县委立即积极争取,申请将温江柳城镇作为成都市首批建设的卫星城。

温江县委、县政府深深感到申请建设卫星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且与相邻各县的竞争尤为激烈,县委必须要把建设卫星城的工作列为全县的中心任务,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为此,县委加强领导、上下齐心、全力以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时间、抓进度,力争早日申建成功。县委书记孙家羱亲自挂帅,县长李建明具体抓;同时,抽调县委办、研究室、宣传部和县计委、民政、财政、城建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一批精干人员组成了强有力的申建班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一方面抓宣传、抓规划、抓建设,营造建设卫星城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向省、市领导和有关单位汇报申建情况,邀请上级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技术人员来柳城镇实地考察、座谈研究和科学论证。此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还得到国务院的同意和省、市委的支持。特别是省政府秘书长刘志鹏在顾金池即将调任省委副书记前夕,将省政府的批文交给省长签发。1988年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1988〕46号文”正式批准在温江县柳城镇进行建设卫星城的试点。成都市人民政府以“成府函〔1988〕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建设温江县柳城镇卫星城若干实施意见的批复》。

温江幸福田园 ▲

省、市政府的批复下达后,市委、市政府又就建设卫星城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5月16日,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寅逵及市计委、市建委、市建办等单位的领导又亲临柳城镇听取温江县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决定原副市长刘家忠来温江县具体指导建设卫星城的有关事宜。

由于卫星城和中心城市的关系,是子城与母城的关系,子城应享受母城的多种优惠和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城市“截留消肿”的作用。据此,柳城镇作为成都市的卫星城,也基本上参照成都市东、西城区的相同政策执行。柳城镇由区级镇提升为县级镇,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加大城镇用地审批权,放宽城镇户口管理,增强城镇收支财力;将温江的工资类别由五类地区提升为六类地区;撤销温江邮电中心,由成都市邮电局直接管理;并开通成都至温江的公共汽车。同时由省市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温江引进迁入一批技术密集型工业骨干项目和扶持基层的试点项目及开发型项目,逐步安排一定的卫星城建设经费,大大加快了建设卫星城的步伐。

创建西部第一个成都台商工业区

创建成都台商工业区的宏伟构想,在1991年10月前还是没有影的事。在一次台商投资的偶然机遇中,温江县把一个小小的投资接触洽谈,逐渐扩展为鸿篇巨制。那是1991年10月,经成都市的老朋友、台湾著名经济学博士聂祯秀先生介绍,台湾星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隆先生、总经理许俊文先生来成都进行投资考察,打算在成都购买土地修建一座台湾公寓。这两位先生对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了解甚少,以为这里是一片贫瘠、生产力落后的不毛之地,并不打算在成都过多停留,行前已准备好往返机票。但这两位先生一下飞机,驱车进入成都市区,蓉城繁华美丽的市容和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把这两位先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两位台湾企业家对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改变了他们原来的印象。李恒隆和许俊文先生在与时任成都市副市长的何用先及有关部门的领导的接触交谈中,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成都悠久历史、繁华经济、发达商贸、灿烂文化、丰富资源、广阔市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天府之国成都这样神奇多彩、充满诱惑的热土令两位先生心驰神往,流连忘返。时隔不久的1991年12月上旬,李恒隆先生和许俊文先生,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和向往,又率团从台湾辗转香港飞至成都,与成都市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反复协商,一个台湾企业家在成都兴建台湾食品工业区的设想逐渐形成,两地企业界还约定,在1992年1月中旬,由台湾企业界组团对成都进行投资考察和进一步洽谈双方合作事宜。经过台湾星钻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恒隆先生和总经理许俊文两位先生在台湾岛内的宣传和鼓动,积极地组织和安排,1992年初,以台湾颇具经济实力的味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著名企业家黄南图先生为团长,率台湾星钻、宝成、和成等8家台湾大企业的30多位高层人士入川考察成都的软硬投资环境。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台商大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投资规模又如此巨大,这在四川和成都还是首次,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时任成都市委书记吴希海、市长刁金祥亲自听取汇报,指出:台湾企业界的投资趋势,已由沿海开始转移到内地,由单个企业的投资发展到了集团投资的趋势。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要以积极的态度欢迎台商投资成都,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抓住机会,争取合作圆满成功。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以时任市长助理何绍华为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投资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成都台商工业区的洽谈和创建工作。根据项目领导小组推荐,台湾考察团在市辖的郫县、双流、温江三地对台商工业区选址进行了实地投资考察论证。通过考察,一致认为温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率先实现卫星城开发、工业开发、农业开发、旅游开发、市场开发,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极为突出,其条件明显优于郫县和双流。而且,台商企业家们对久负盛誉的川西胜地“金温江”这块投资风水宝地也格外青睐,情有独钟,首次选中温江城南经济开发区,初步定为征地1000亩,并签订了包括建立台商工业区在内的4个合作项目意向书。台湾的企业家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后来接任刁金祥任成都市市长的黄寅逵同志,在听取了创建成都市台商工业区的详细情况汇报后又明确指示,为少占良田,节约用地,可利用温江金马河畔的河滩地进行开发,进一步扩大成都台商工业区的规模。于是台湾的企业家们又不辞艰辛,在1992年3月,再次从宝岛台湾飞到成都温江,考察论证温江金马河畔的河滩地新址后,蓉台双方经过多次反复磋商,一致同意将成都台商工业区的面积扩大到占地4000亩的规模。与此同时,成都市开始着手组建与台商企业合作的成都蓉光企业有限公司,由时任成都市计委副主任马万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随后的1992年5月,由台湾东帝士、统一、中兴纺织、裕隆、美台电讯、味王、台玻、宝成、六合、太平洋电缆等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组成的规格更高、规模更大的台商企业代表团,再次抵蓉赴温,对已经确定的成都台商工业区选址成都温江金马河畔,进一步实施考察论证,并经蓉台双方研究同意,把成都台商工业区的开发建设面积扩大到了占地9000亩的规模,蓉台双方共同签署了一个协议,对合作的方式、双方的投资、责任和地价等作出了正式的确定。1992年7月14日,成都饭店蜀乐宫大厅里,气氛热烈隆重,来自海峡两岸的台商企业代表,与成都市和温江县的负责人,在这里隆重举行了蓉台双方合作于成都市温江县创建成都台商工业区的协议签字仪式。这既是台湾若干家明星企业组成的集团投资重大活动,又是一次举足轻重的重大选择,更是成都市和温江县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的一件大事。

受访者温江县委老书记、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李建明在办公室学习的情景。(袁海马 摄) ▲

创建成都台商工业区,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杨汝岱,省长张皓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出,创建成都台商工业区不仅对成都关系重大,而且对整个四川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的聂荣贵同志,对成都台商工业区的谈判创建成功,更加重视,他身体力行,亲自出马,四方奔走,穿针引线,搭桥招商,有力地促进该项目落地。

双方都有诚意,走到一起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之后,成都台商工业区终于在1992年11月28日,在其所在地成都温江金马河畔举行了有海内外各界政要、著名企业家1500多人参加的,既隆重而又热烈的破土动工典礼,由此拉开了开发建设成都台商工业区的历史性序幕。

2002年5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省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来温江对成都台商工业区进行了视察,给温江的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引进西南第一个印钞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1983年,李建明当选温江县县长,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矢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要对人民负责,让全县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他认为温江虽为农业县,但仅仅靠“单一农业经济”是不行的,必须让“无工不富”的理念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为此他努力引进成都印钞厂进温江。在引进成都印钞厂的过程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1984年,党中央关于调整三线建设的决定公布,9月,李建明从温江工商银行了解到,国家计委已批准旺苍县境内的“东河公司”(成都印钞公司前身)立项外迁,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建议“五四〇厂筹建处”在新都、温江、双流县境内选点建设。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建明想,东河公司是国家重点央企,当时只有北京、上海、沈阳、四川才有这样的印钞厂,能够引到温江来,是再好不过的了。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采取“外引内联”的措施,一方面对外宣传温江的投资环境,引进项目;一方面内联市委工交部通过李国奇同志沟通关系,争取印钞厂落户温江。10月下旬,温江组团在李国奇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旺苍“东河公司”拜见公司领导,受到公司领导的盛情接待,并就建厂选址问题双方交换了意见。11月、12月,五四〇厂筹建处在韩均同志(时任筹建处主任、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三个县”的投资环境。12月中旬筹建处一行6人来到温江考察,县委、县政府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考察组全体人员。李建明说:“记得那天中午,我在家刚端起碗,接到了县工商银行一位领导的电话,说东河公司下午来温江考察。我听说后马上去银行了解详情,并立即去到选址的杨柳河畔等候考察组,带领他们在温江四处考察。在座谈会上,考察组提出了厂址选择什么地方时,我当时表态‘温江东、西、南、北、中,277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们看得起哪里,就给你们哪里’。在会上,我们还明确作出承诺,动员全县人民为建厂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建厂开绿灯。”考察组人员听了后,深感温江县委和县政府的诚意,双方达成了在温江投资建厂的意向。此后,筹建处根据建设印钞厂的布局和需要的外部条件,对“三个县”选的12个点都分别作了论证和比较,认为选址温江比较合适,一是地理位置条件好;二是水源水质情况好;三是社会治安环境好,具备建厂条件。最后促使他们下决心在温江投资建厂还有一个小插曲。筹建处同志有几个娃娃先出来在温江读书,当时教育部门规定户口不在温江要交高价(择校费),李建明知道后,主动做工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最后决定不收择校费,和温江的孩子享受同等待遇,这件事虽小,却促成了他们在温江投资建厂的大事。

1985年3月,筹建处人员入驻温江工商银行开展工作。10月,时任温江县经委副主任的沈承宽受温江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与五四〇厂筹建处的代表荆智义等坐在一起,经过充分协商于10月11日签署了五四〇厂工程(总协议),建厂地址就定在温江城西北,空间无障碍物的地面(天府乡永宁村、踏水乡新建村)杨柳河旁,交通四通八达,水源充足。1986年9月1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定点批文下达后,温江县政府为确保国家重点项目成都印钞厂在温江顺利建设,于1986年12月18日,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和筹建处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温江县五四〇厂工程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以“温府办发〔1986〕25号文件”下达执行。1987年3月,在五四〇厂工程未开工建设前,协调办公室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份《关于五四〇厂筹建处征用土地范围内民房拆迁和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经温江县政府以“温府办〔1987〕12号文件”批准下达,为五四〇厂工程开工建设鸣锣开道。温江县五四〇厂工程协调委员会在时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代平的支持下,城建、国土、公安、水电等职能部门和“两乡”(天府、踏水)政府的鼎力相助,以温江县政府和五四〇厂筹建处签署的《总协议》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工作,为五四〇厂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五四〇厂筹建处经过8年艰苦努力,投资5亿多元于1992年建成投产,年均为温江创税2亿多元。迄今为止,成都印钞厂仍然是温江税收的第一纳税大户。

建成蜀中第一小康县

1997年1月13日,温江县小康建设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2月21日,四川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会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授牌命名温江“小康县”称号,成为蜀中第一小康县。时任省委书记谢世杰出席会议,并将小康县的牌子亲自送到时任县委书记李建明的手上。

1997年10月9日至13日,全国县域农村小康建设经验交流在山西省榆次市召开,时任温江县农委主任杨启全和县委政研室副主任袁海马作为全省唯一的区(市)县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好评。会后,《中国农村小康科技》《四川党的建设》《四川通讯》、成都《先锋》《政策与策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等杂志分别以《温江实现小康县的启示》为题作了报道。

温江新貌 ▲

1999年2月21日,农历大年初六,省委书记谢世杰来到他联系的温江县踏水乡金星村看望农民兄弟,给农民兄弟拜年。谢世杰一走进金星村,一眼看到新修的村委会大楼,高兴地说:“实现小康,你们‘鸟枪换炮’了。”

温江建成蜀中第一小康县,是温江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91年,温江县被省、市确定为“提前翻两番,实现小康县”试点,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温江县全体干部群众经过5年多的努力奋斗,按当时规定的小康标准,全面达标,顺利实现了小康。1997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表彰会,对在小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实现小康不松劲,再接再厉奔富裕。温江县虽已实现小康,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人民并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冷静思考,及时提出了“实现小康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决心发扬成绩,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利用本地优势,搞好内引外联,农工贸齐发展,产加销一条龙,在农业产业化上做文章,为实现富裕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李建明告诉笔者:“说实话,我在温江县(区)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了31年,既是上级领导对我的关心,也是全县人民对我的支持信任。在任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时候,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群众,一班人齐心合力,共同奋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温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大家的功劳、集体的功劳、全县人民的功劳。”

2005年9月28日至10月7日,中国第六届花博会在温江召开,给温江的发展带来了良机,随着光华大道的开通和近几年双地铁的通车,温江对外开放有了较大突破,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城市形象有了较大改变,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全区跨越式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如今,温江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按照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河一心”和“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发展目标,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工业区台商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
那些感動的聲音……
黨派雲集挺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