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负性情绪反应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2022-10-09黄雅洁李晓侠张淑娟刘红艳
黄雅洁,李晓侠,张淑娟,刘红艳
(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Beck[1]提出的认知疗法以及Abramson等[2]提出的失望理论都认为,功能失调的态度和消极推理方式增加了痛苦事件导致抑郁的可能性.在各种认知易感因素中,适应不良图式是稳定的类似特质的消极认知模式[3].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arly maladaptive schema, EMS)是关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自我挫败的信念,形成于生命早期,由长期积累的消极经验发展而来,是显著功能不良的认知结构[3].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弥散性,当图式被激活时,会支配个体的思想、情感,导致消极情绪和功能失调的想法产生.本研究探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疏离拒绝图式与个体负性情绪反应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作用机制.
a, b, c, c′均为非标准化系数.
1 研究假设的提出
1.1 疏离拒绝类图式与负性情绪
研究表明,成人的负性情绪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有密切关系[4],个体对各种形式心理病理的易感性受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5].Young等[3]提出的图式治疗理论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区分为5大类,共18个图式,其中疏离拒绝类图式受到更多研究.疏离拒绝类图式包括情感剥夺、遗弃、不信任/虐待、缺陷/羞耻、社会疏离图式,这些图式在抑郁、焦虑者中更加常见[6-7].一项元分析发现,疏离拒绝类图式和抑郁明显相关[8],感到缺乏归属感、不可爱、有缺陷的个体,更容易有高水平的抑郁情绪[9].还有研究报告,疏离拒绝类图式可以预测焦虑自动思维[10],以及内化和外化的心理问题[1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疏离拒绝类图式与负性情绪反应正相关.
1.2 消极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反应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不同情境中被激活时,除了引起强烈的情绪,还会促使个体产生应对的企图[3].应对是指有意识地依靠意志努力来控制情绪、认知、心理及环境,以应对压力事件或环境[12],包括积极应对(如对压力源的直接反应或努力改变压力源、认知重评、接受、问题解决等)和消极应对(如回避、否认、过度补偿等).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较低水平的焦虑、抑郁、压抑相关,且能够预测抑郁症状;相反,消极应对方式使人脆弱悲观地看待世界,往往与消极结果相联系,如抑郁、焦虑、健康状况差、生活质量不高、问题解决能力差等[13-14].成瘾行为者和非临床样本的对照研究发现,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15-16],并且显著预测消极应对方式[17].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消极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反应正相关.
1.3 应对方式对疏离拒绝类图式与负性情绪反应关系的影响
以往研究发现应对方式是疏离拒绝类图式导致心理症状发展的机制之一[18],然而关于应对方式作用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报告,应对方式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负性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一项纵向研究测量大学生相隔5个月的应对方式、生活压力、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回避、否认等)中介疏离拒绝类图式和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18].对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强迫症患者的研究也发现消极应对是疏离拒绝类图式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因素[19-20].但也有研究报告,应对方式调节负性认知方式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在成年患者中发现,当受到不同应对反应的调节时,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可以导致消极的情绪状态[21].在父母患有抑郁的青少年中,负性认知方式和消极应对共同解释儿童的抑郁症状[22].综上,应对方式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尤其在疏离拒绝类图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中有复杂影响,既可能作为中介因素也可能作为调节因素起作用,但应对方式是否同时具有这两种效应尚不明确.此外,现有研究普遍关注应对方式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抑郁情绪的间接效应,而对其他心理问题,如焦虑情绪和压力感等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应对方式既是疏离拒绝类图式与负性情绪反应的中介变量,也是二者的调节变量,即疏离拒绝类图式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同时应对方式与疏离拒绝类图式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负性情绪反应.
1.4 性别在疏离拒绝类图式、应对方式以及负性情绪反应关系中的作用
有关人口学因素,如性别的影响,研究结果非常有限.Welburn等[23]发现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受到性别的调节,女性的失败和遗弃图式明显高于男性,男性的情感剥夺图式高于女性;Cámara等[24]发现高遗弃图式的女性在高压力情境下表现出更高的抑郁和焦虑;高遗弃图式男性的抑郁和焦虑水平与压力刺激水平无关.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个体如何应对压力,在压力情境下,个体的应对方式与情绪直接相关[13-14],尤其男性和女性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差异[25-26],因此有必要探讨性别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性别在疏离拒绝类图式通过应对方式影响负性情绪反应中介关系模型中起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安徽省某大学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677份,去掉漏答、答错、规律作答的17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660份.被试男210名,女450名;平均年龄(19.10±1.33)岁.
2.2 研究工具
2.2.1 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 (DASS-21)[27]
该量表用于快速评估各类人群的情绪问题,区分抑郁、焦虑症状和压力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8-30].采用4级计分,0表示“完全不符合”,3表示“总是符合”.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0~0.75,总量表信度为0.88.
2.2.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
该量表评估被试生活中经受到挫折打击或遇到困难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共20题.采用4级计分,0代表“从不采取”,3代表“经常采取”.量表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1].本研究中量表的信度为0.79.积极应对标准分Z减去消极应对标准分Z表示应对方式水平,分数越低表明应对方式越趋向于消极.
2.2.3 Young图式问卷(YSQ)
该问卷由Young等[32]编制,选取疏离拒绝类图式,包括情感剥夺(ED)、遗弃(AB)、不信任/虐待(MA)、社会疏离(SI)、缺陷/羞耻(DS) 5种图式.每个图式5题,共25题.采用7级计分,1代表“一点也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研究显示疏离拒绝类图式的负荷按顺序递增,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成年人中良好,重测信度是0.67~0.82[33].在成年人的研究中,回归分析支持YSQ的结构效度,各个图式可以解释抑郁症状变异的50%~63%,解释焦虑症状变异的34%~50%[23,33-34].该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适应性良好[35],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5~0.80.
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为控制Ⅰ型错误,确定较低的显著性水平为0.01(α).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运用Herman单因素分析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将所有题项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个因子可以解释共同变异的19.18%,因此可认为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3.2 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
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在情感剥夺图式中,男性为2.42±0.86,女性为2.16±0.84(t=-3.64,P<0.001);在缺陷/羞耻图式中,男性为1.97±0.86,女性为1.77±0.84(t=-2.9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中,男性(1.75±0.55)明显高于女性(1.89±0.49)(t=-3.21,P<0.01).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疏离拒绝类图式与应对方式中度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反应中度正相关;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反应中度负相关,说明疏离拒绝类图式越活跃,消极应对方式越明显,负性情绪反应越强烈.
表1 描述性统计、Cronbach’s α及相关分析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ronbach’s α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3.3 疏离拒绝类图式对负性情绪反应的回归分析
检验疏离拒绝类图式是否可以单独或与性别一起预测负性情绪反应.采用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当应对方式和疏离拒绝类的各个图式进入方程后,性别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压力症状的预测作用都很显著;情感剥夺、社会内向、缺陷/羞耻图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抑郁;遗弃、不信任/虐待、缺陷/羞耻图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焦虑;遗弃、不信任/虐待图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压力感;见表2.
表2 疏离拒绝类图式对负性情绪反应的逐步回归分析Tab.2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predicting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 with alienation rejection schema
3.4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检验
将应对方式作为疏离拒绝类图式和负性情绪反应的中介变量,模型见图1.运用SPSS PROCESS V2.16.3软件[36],采用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重复取样5 000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及95%置信区间估计,检验结果见表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在疏离拒绝类图式和负性情绪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量为19.21%,其95%置信区间[0.13,0.28]不包括零,说明中介效应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应对方式对疏离拒绝类图式及负性情绪反应的中介模型检验Tab.3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coping styl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alienation rejection schema and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
3.5 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检验
采用SPSS PROCESS V2.16.3软件(Model 1)分别检验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预测负性情绪反应时,积极应对与疏离拒绝类图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消极应对与疏离拒绝类图式的交互作用显著(表4),说明消极应对可以调节图式和负性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简单斜率检验表明,消极应对低分组(即低于平均数1个标准差,效应值为4.89,标准误为0.48)的95%置信区间为 [3.95,5.83],消极应对中分组(即等于平均数,效应值为5.65,标准误为0.32)的95%置信区间为 [5.01,6.28],消极应对高分组(即高于平均数1个标准差,效应值为6.40,标准误为0.38)的95%置信区间为 [5.66,7.15].简单斜率图显示消极应对高分组在图式强的一端负性情绪反应明显高于消极应对低分组 (图2).
表4 应对方式与疏离拒绝类图式在负性情绪反应上交互作用检验Tab.4 Interactive effects of coping style and alienation rejection schema on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
图2 消极应对与EMS在负性情绪上的交互作用Fig.2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EMS on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
3.6 性别的调节作用检验
检验性别的调节作用,性别与疏离拒绝类图式的交互作用对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反应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表5模型3),但性别和应对方式的交互作用可以显著预测负性情绪反应(表5模型4).简单斜率检验表明男性与女性的简单斜率都达到显著性水平(女性效应值为4.99,标准误为0.39,95%置信区间为[4.23,5.76]; 男性效应值为5.22,标准误为0.55,95%置信区间为 [4.14,6.30]).当应对方式趋于消极时,男性的负性情绪反应高于女性;相反,当应对方式趋于积极时,女性的负性情绪反应高于男性.
表5 性别的调节作用检验Tab.5 Moderating effects of gender on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
4 讨论
以往研究虽关注到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应对方式如何影响抑郁情绪,但未涉及其他情绪症状,如焦虑和压力感.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负性情绪反应(焦虑、抑郁、压力感)作为因变量,探讨疏离拒绝类图式和应对方式对负性情绪反应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并检验疏离拒绝类图式和负性情绪反应之间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与认知模型[1]相似,早期适应不良图式是心理问题的易感因素.疏离拒绝类的5个图式与负性情绪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焦虑、抑郁和压力感,与研究假设1相符,而且这些关系在以往研究[10,24]中也有报告,表明疏离拒绝类图式在个体中越活跃,负性情绪反应就越明显.
与以往研究[13-14,22]一致,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2.个体越趋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如认知重评、问题解决、寻求帮助等,心理问题越少;相反,个体消极应对方式越明显,如个体越趋向于使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其负性情绪反应越多.
间接效应检验结果支持研究假设3,应对方式中介疏离拒绝类图式与负性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同时消极应对方式又与疏离拒绝类图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心理健康.在图式强的一端,消极应对引发的负性情绪反应明显高于积极应对,提示疏离拒绝类图式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是消极认知方式促使个体消极被动应对相关情境,而很少采取积极的策略,使得负性情绪反应被加重并维持;此外消极的应对方式还与疏离拒绝类图式交互作用,最终使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得以维持.应对方式和消极认知方式是抑郁高危人群的共同心理病理[22],本研究结果为理解个体在负性情绪产生时思考和应对相关情境提供了良好的视角.
另外,性别在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反应的关系中有显著调节作用,部分符合研究假设4的推测.在消极应对的一端,男性的负性情绪明显高于女性;而在积极应对的一端,男性的负性情绪低于女性.但没有发现性别在疏离拒绝类图式与负性情绪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与以往研究不符.研究者[15,24]发现性别与情感剥夺图式共同预测抑郁症状,高情感剥夺图式的女性通常会有高水平的抑郁;男性中,高情感剥夺图式需要结合强的压力刺激才会产生抑郁.但性别在遗弃图式上的效应恰好相反:有高遗弃图式的女性在高压力情境下体验到强烈的抑郁情绪,有高遗弃图式的男性不管是否有压力情境都会有相同水平的抑郁症状.本研究在进行性别调节作用检验时将疏离拒绝类的5个图式平均起来进行分析,很可能性别的作用被这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抵消了;另外一种可能原因是本研究没有设置压力情境,由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于潜意识中[3],所以在缺乏压力刺激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完全检验其效应.这些推测后续还需进行更有针对性地研究.
本研究结果发现疏离拒绝类图式不仅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还与消极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在图式强的一端消极应对方式越明显,负性情绪也越强.因此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干预(尤其是男性)应该关注行动之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调节,同时努力增加积极的应对策略,如认知重评、问题解决、寻求帮助等,有助于增加心理干预的效果,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综上所述,本研究扩展了负性认知方式导致心理问题的作用机制,证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尤其是疏离拒绝类图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个关系受到应对方式的中介,同时还受到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这些结果为理解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