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地方水文化研究初探
——以平阳县水文化遗产调查为例

2022-10-09温正策袁思化李海静毛律文

浙江水利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平阳县水利文化遗产

温正策,袁思化,李海静,毛律文

(1.平阳县水利局,浙江 平阳 325400;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3.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6)

1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水利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和推动水文化建设工作。2009年11月,时任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工作,弘扬中国治水文化。2011年,水利部出台《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国水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2021年9月17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部务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将水文化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考虑,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弘扬我国优秀水文化,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

近年来,水文化研究已引起各界关注。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治水为政府首要政务,形成了“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兴水利,而后有农工,而后裕国”①皇朝经世文·水利足民裕国疏·卷二十六。等治国与治水关系的论述。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地方文化建设尤其是县域、乡村文化建设明显滞后,群众对所在地文化认知匮乏,亟需一批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来充实和丰富地方文化生活。

平阳县隶属浙江省温州市,地处浙南边陲,靠山临海,自古水旱灾害频发,治水为地方官员的首要职责,无数官员因治水有功而被传颂至今。平阳县拥有丰富的治水文化,县境内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在古人“因势利导 顺势自然”治理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水文化特点的多样性。平阳千年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因治水成功,平阳县域范围不断扩大,今天的平阳、苍南和龙港2县1市②苍南、龙港本属于平阳。1981年平阳县鳌江以南7区1镇另设苍南县。1983年10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苍南县龙港镇。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原都隶属于平阳。在现代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平阳县诸多山区村落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却拥有青山绿水和丰富的治水文化。如何发挥先天自然条件和水文化的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2021年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为研究对象,就地方水文化遗产调查的内容、路径等展开探讨,凝练总结平阳县水文化遗产特点,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解决路径和点滴感悟提出以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希望通过与学界的互动交流,推动浙江省水文化研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同时,希望通过对平阳县治水文化的研究能够丰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将水文化研究成果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中,为浙江省共同富裕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发挥水文化的软实力作用。

2 地方水文化遗产调查实践

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项目涉及平阳县16个乡镇的现场调研工作,分别为:昆阳、鳌江、水头、萧江、万全、腾蛟、山门、顺溪、南雁、海西、南麂、凤卧、麻步、怀溪等14个镇,闹村乡和青街畲族民族乡。根据《浙江省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方案》的规范要求,本次调查水文化遗产以1949年为界,调查对象按照水利工程类、相关物质类和非物质类3大类目展开分类整理;同时,突出党领导人民治水,具有“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属性的水利遗产。[3]

本次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总体工作布局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史料收集整理。通过对地方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整理完成《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线索清单》。此阶段涉及两方面内容,事关基础工作是否扎实严谨。一方面,文献调查的范围要尽量广博,除查阅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方志、水利志、文史资料外,还应关注所属地之外的历史文献资料。本次史料搜集整理涉及到《温州府志》《温州水利史料汇编》《飞云江志》《鳌江志》及现存在国家图书馆及日本、英国、美国等世界各大图书馆的历史舆图。另一方面,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形成《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线索清单》(以下简称“线索清单”),名录内容力求全面详尽,此项工作扎实严谨,可为后续现场调研带来诸多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2022年5月底,项目组完成《线索清单》,共形成水利工程类、相关物质类和非物质类3类目录,合计224处遗产点。后经县域水利专家、文物专家、地方水利员认定,最终确定202项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实地调查项目。

第2阶段,现场调研。项目组以《线索清单》为基础,以乡镇为单位分组开展,共分3组,每组人员由1名负责人、1名地方水利或文化站联系人、1名现场记录员组成,每组配备车辆和驾驶员。现场调查人员根据实情对遗产点进行项目登记造册,要求详实、准确填报完成《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现场调查表》。

值得注意的是,开展现场调研前,需对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工作内容、职责、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求现场人员与当地百姓多沟通交流,以便发现未录入但具有重要遗产价值的遗产点,及时补充录入。

现场调研至关重要,照片质量、遗产概况描述、遗产价值与周边区域的社会关系都将于此时形成初步认识,是后续研究价值研究的重要阶段。

第3阶段,资料整理。现场调研阶段完成的《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现场调查表》将成为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要支撑。资料整理既要完整、正确反映遗产实情,同时要考虑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选出代表性遗产点进行深入探讨。该阶段工作内容主要为上传浙江省水利厅数据系统服务,同时要考虑总报告的撰写。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总报告需要多次修改,随着调查数据的调整而不断修改和完善。总体工作进程安排见图1。

图1 平阳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总体工作进程安排图

3 地方水文化遗产特点分析

2021年10月,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普查项目全部工作基本完成,通过实地调研摸清了平阳县水文化遗存现状,同时对平阳地区治水历史、治水技术、治水文化展开深入挖掘。平阳县地形地貌分为山区、丘陵、河谷、平原、滩涂、岛礁等6类,根据这6类地形地势,凝练形成6种治水特点。从整体来看,平阳县水文化遗产的特点可总结为“一条江,六个统一”。

“一条江”即鳌江。平阳县近现代治水史紧紧围绕着鳌江治理而展开,平阳因鳌江而肇启,因治理鳌江而兴发,1 000多年的地域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水互动的治水史,书写着平阳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一条江一部史”的地区治水史。近现代以来,鳌江流域治理受到浙江省的关注,1947年2月,奉浙江省政府令,成立南、北港水利工程处①南北港以鳌江两大支流发源地命名,南港主要位于现苍南、龙港地区;北港主要位于现平阳地区。。民国时期,开展南港治理工程,但仍无法彻底解决灾害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南、北港水旱灾害问题,形成了“上蓄、中疏、下泄”的治水理念,开展多项大型治理工程,尤其是正在进行中的水头水患治理,力争彻底解决平阳地区水害问题,以实现河湖安澜、百姓安居乐业。

“六个统一”是指平阳地形地貌分6种类型,结合本次实地调查工作,将各地水文化遗产特点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和凝练,形成各地区水文化遗产特点。

3.1 山区地区为“红色基因 山村水系”

平阳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山门、凤卧一带是根据地的中心,现存革命遗迹众多,素有“浙江延安”之称。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5大板块,成为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水文化遗产。结合山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项目组对红色老区水文化遗产的调查,注重引排水系统的研究,比如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的“红军井”,流传着粟裕大将与此井的故事。

3.2 丘陵地区为“道法自然 人水和谐”

平阳县的顺溪古镇和青街畲族乡是山地丘陵地区的典型古村落。古村落在选址之初充分考虑当地山水关系,溪旁建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引水、排水、灌溉等问题,并利用水能和河流的航运功能,解决当地电力不足和对外交通的问题。河道及村落周边对水资源的利用、涉水工程的建设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顺溪和青街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沿河建村,充分体现了古人“道法自然 人水和谐”治水、用水的智慧。

3.3 河谷地区为“因地制宜 引水架桥”

腾蛟地处平阳县西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数学泰斗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里,被授予全国象棋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作为平阳县的西北大门,穿城而过的带溪是鳌江的支流,腾蛟镇境内因多山多水造就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但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受高山、水流阴挡,当地人因地制宜,在河谷险段修建硐桥,引山水入山上农田,满足灌溉需求,形成极具河谷地区特色的水文化遗产。

3.4 平原地区为“塘河文化 古镇水系”

平阳县的平原地区作为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尤其是人工塘河分布广泛,每一段塘河都记录一段平阳县的发展史。随着塘河水系的发展,诞生了诸多沿河古镇,形成独特的古镇水系文化,如坡南老街、鸣山古村等。

作为平阳县政府所在地的昆阳镇,被誉为“水乡桃源”。1700年前的建设者充分考虑了周边山、水,设镇于山谷之间,为御海潮,修建引水渠道,疏导山水于古镇内人工水道,水道建设既满足引排山水的需要,又成为古镇重要交通运输通道。

“百鸟齐鸣山,塘河第一湾”,鸣山村由此而来。鸣山村始建于东晋年间,地处平阳县昆阳镇郊外,依山傍水,村庄三面环绕着当年开凿的平瑞塘河,北首依山,千百年来,鸣山就像一道坚实的屏障,守候着平阳县城的北大门。整个村落完全依塘河而建,因塘河而兴,古河道、古河堤、古桥、古树记录着这里的过去与未来。

这些古村将水乡内部水系与塘河水系相互贯通,形成极具平阳特色的村落—塘河水系的水文化遗产。

3.5 滩涂(沿海)地区为“横屿造船 陡塘文化”

据史料记载,横屿船屯位于罗阳江(今飞云江)之南横屿山麓,与温麻船屯(今福建省)、岭南番禺船屯(今广州市)并称东吴孙权江南三大造船基地。横屿船屯所造之船舶除供政府官员使用外,还有大量船只驶往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地,有力地促进了温州市海上交通的发展。史书形容“可泊万船”,足见当时造船基地盛极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横屿逐渐淤积成陆,形成今之“万全”水乡,据说“万全”之名,是由“万船”谐音而来。这些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平阳县水文化遗产的另一特点,即具有海洋文化属性。

永安湫、永丰陡门、仙口海塘等水利工程均位于仙口地区,仙口村地处万全平原东南方,旧属七都,东临大海,南枕仙口山。史料中:“依岩石建筑,颇易修理。外涂亦短,泄水较便,惟内河狭小,仅有仙口一带山水藉资蓄泄”,记录了早期沿山体修建陡门、建海塘以防御水患的治理方略,在实地调研中,南湖水闸历史遗存提供了现实佐证。地方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地方官员主持修筑沙塘陡门,又将各村落的埭连接成统一的海塘沙塘。乾道二年(1166年)以后,沙塘与瑞安县内的横河埭连接,塘河水均自沙塘陡门排出,形成纵贯飞云江南岸沿海的海塘。明嘉靖二年(1523年),知县叶逢阳、县丞唐佑主持大修沙塘至仙口海堤,即万全塘。万全塘建造制式完全仿照钱塘江海塘,建成条石塘。此内容在蔡芳《平阳县万全海堤记》中有明确记载:“长条石凡九十为之经,短条石凡六十为之纬,纵横积叠,上下参错。复以乱石杂土傅其里以贴帮,崇一寻有四尺,广倍崇而益寻之四尺,修为尺一万二千而赢。云横虹亘,屹然一金城宣防也。”

地方史料、历史舆图、记录特殊历史事件的绘画作品、诗词等文学艺术作品及重要的历史事件,记录和反映了地方水利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对这些地方文化的研究,为研究治水人物、地方文化与水文化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拓展了研究内容。

3.6 岛礁(南麂)地区为“遥望海岛 淡水匮乏”

被称“贝藻王国、蓝色牧场”的南麂岛,历史上为军事重地,隶属于平阳县。如今的南麂岛以旅游业著称,至今岛上仍有驻军,是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为加强海上防卫,始设南麂副总兵。清初,郑成功坚持海上抗清,曾驻军南麂西岙,岛民以郑成功赐姓为朱,封延平王,遂称西岙为国姓岙。国姓岙村作为一个渔村,仍处于郑成功曾经练兵的驻地。历经清、民国,至建国初浙南国民党残部退守南麂。1955年2月继大陈岛撤退后,南麂岛上居民均随军裹挟去台湾。南麂岛的解放,代表了中国的全面解放,这座小岛记录了太多历史时刻。今天,岛上建有相思林,寄托着台湾故人对家乡的思念。

南麂岛是最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当地产业以海洋养殖业为主,尤其是淡菜养殖。但岛上淡水资源匮乏,亟需开展水利建设开发淡水资源。南麂岛水文化遗产的研究将聚焦于淡水资源的供给视角,同时结合地域历史文化,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可以成为非常好的节水教育宣传基地。

4 面临的困境及思考

浙江省启动面向全省的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由相关部门起草文件,制定翔实的调查及填报文件,规范调查成果。但实际操作层面仍会面临各种问题,大家对文件解读认知不一,对调研项目的进一步思考,都会影响到本次调查工作提交材料的内容和质量。主要遇到2个困境,现将困境及解决路径与大家分享,以供参考。

困境1,水利工程类水文化遗产项目中,单体项目与水利工程体系间的矛盾与冲突。《浙江省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方案》中界定了概念和调查内容,其中水利工程类水文化遗产是指:“历史时期为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而修建的各类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综合性水利工程、防洪工程、灌溉工程、运河工程、供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力发电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并指出“上述水利工程包括单体水工建筑和水利工程体系”,单体工程如堰、坝、堤、闸、井、码头、渡口、人工水道、池塘、湖泊等[4]。

在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后发现,每一个单体项目都包含在体系之中,若以单体工程为研究对象,易将遗产点碎片化,无法形成系统性认识。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为系统性工程,建设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在形成总体治理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河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古人治水讲究人水和谐,更为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现实调研中,此类问题非常突出,比如: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村落,在人口聚集的地方常常根据实际需要,修建多个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涉及堰坝、碇步、防洪堤坝、桥梁、引水渠道等综合性体系。如将每一个单体分别列入遗产调查名录中,遗产数量丰满,但割裂了其整体性,无法完整展现作为一个系统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思想和理念,也无法充分展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真实目的和价值,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阐释。另因史料不足,对工程技术的演变很难展开深入探讨。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调查工作注重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系统阐释。凡涉及系统水利类工程遗产均以水利体系展现,并从单体到整体全面展示。如:顺溪古镇及其水利系统、坡南老街及其水利系统、北港引水工程体系、梅源岭根大寨渠及相关水利系统等多个水利系统。其优点是能全面展现水利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为体系更易突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2)水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本次水文化遗产调查的基础上,对水文化遗产展开研究阐释之时,注重将水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合,探究地方文化的来源,并多方搜集资料,提供历史佐证材料。如:平阳县至今仍具有尚武文化,被誉为“武术之乡”,深究起源则是沿海倭寇猖獗的历史事实所造就的。武举人朱元升,作为地方官员致力于水利建设而被百姓所尊崇。这也说明明代倭患和水患是平阳县的两大危害,消除危害也是地方官员的职责。平阳县地方民俗文化尤其是祭祀尊崇的“神”往往是历史上治水有功的真实人物,这反映了水利对于平阳县的重要性。

(3)水利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平阳县靠山临海,自西晋建县,千年古城的发展就是一部治水、用水的历史。古人通过修建陡门、湫、埭、堤等水利工程实现了防御海潮、蓄淡灌溉、发展农业生产,在与水的互动中不断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县域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对陡门及其水利遗产的研究,可以清晰梳理平阳区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4)当地用水、治水的智慧与技术。通过对平阳县水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可以全面把握水利建设在当地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现场调研及与当地百姓的交流可以获悉古今治水技术的不同。据顺溪镇村支书回忆:顺溪河道内堰坝下均打有木桩,反映了当时的治水技术,但深入探讨需要真实的考古发掘或水利工程施工时的实地考察。作为民间的地方性知识,被记录的很少。如顺溪古镇引水口旁堰坝,历史上为弧形堰坝,现重建为线性堰坝,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今治水理念的不同,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困境2,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的择选。《浙江省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方案》中对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内容包含3类,即:水利知识和技术;反映管水、用水的涉水制度;涉水信仰、民俗、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诗词)、艺术(如音乐、舞蹈)等。前两类无争议,问题聚焦于第三类,平阳地区涉水的信仰、民俗、文学非常丰富,尤其是水文学内容。

项目组认为,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项目应与水利工程类、相关物质类遗产项目相互映证,即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内容的择选要服务于水利工程类和相关物质类遗产项目,相关的诗词、赋、记、碑刻等内容能够为实体工程提供佐证或说明,并注明与前述遗产项目的关系。

5 结 语

平阳县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项目的开展实现了摸清家底的初步成效,对重要水文化遗产项目展开探讨,对全县水文化遗产存续状况有了清晰认知和了解,为未来水文化遗产研究工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浙江省水利厅开展此项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1)对地方水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丰富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平阳先民充分利用当地山-水关系,治水、用水,在这里繁衍生息。今人应注意挖掘古人治水技艺和治水故事,一方面为今人治水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平阳县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资源,研究水文化以增强地方文化历史厚度,在打好“山水、古迹”牌的同时,讲好当地治水、用水故事。

(2)水文化遗产调查和研究工作应拓展服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水利系统内,而且要服务于地方发展需求,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将水文化研究成果应用到地方发展规划,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中。在文旅融合的社会背景下,以文化内涵建设助力旅游业和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禀赋优良但人烟稀少的山区,以文化涵养地方,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共同富裕区建设。

(3)很多水利工程位于山区,有山有水之处,往往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应择选工程建设理念和实效好、环境优美的地方积极建成水利风景区或水利文化研学基地,由点到线再至面,综合考量和规划水利工程、周边景色、河岸提升工程、水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旅游、研学路线,发挥水利工程的溢出效益,持续服务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是在介绍和宣传水利对于地方的价值,水利人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而增强和激发水利人的自豪感和行业认同感。

猜你喜欢

平阳县水利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Tough Nut to Crack
浅谈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平阳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