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探索

2022-10-09

关键词:三全育人职业生涯职业

李 敏

(沈阳大学招生就业处,辽宁 沈阳 11004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新时代的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各环节有机融合。高校思政育人的全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人才价值观养成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成才观,将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多方育人合力,达到提高育人实效性的目的[2]。结合“三全育人”将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广度、宽度和深度。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1.1 概念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3]。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源于美国,如今在英国、瑞士、丹麦、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特别在美国得到了政府和全民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自200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就业课程教学要求》之后,陆续进入到我国各大学教学课程之中,在此之前,该课程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毕业教育,加之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观念都相对淡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视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其生活和工作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匮乏。截止到2021年,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经在大学中开展了近14年,和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生涯规划教育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本土化生涯规划教育道路。

1.2 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步[5]。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将助力一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也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专业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树立规划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涯的意识与理念,制定出适合自己学习与生活计划,进而提高获得学习生涯成功机会。其次通过未来职业期望目标的树立、职业发展的提前设计和思索,结合自身实际大学生可以积极付诸实践,主动内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专项特长、整体实力、爱好兴趣以及价值观等,在综合水平上提升自我,分析厘清优势劣势,主动地完善自我。再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培养下,有意识有目的有倾向地关注职业常识、就业现状、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行业发展趋势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与职业期待,使得大学生们有的放矢、有备而来,面对未来的就业市场少了些恐惧、多了些自信,少了些惊慌无措、多了些求职应聘的技能。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了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实现就业目标,实现更高质量更具创新力的就业。

(2)有利于促进高校全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营造了良好的探索理论育人环境,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教师适应大学生教育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在创建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中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同时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状况从根本上提升了高校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校友资源,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形成了稳定长效的良性循环。优质校友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反哺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就业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高校社会声誉建设与提升中,促进各方资源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视与投入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带动高校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构建人力资源型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很多企业进行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面试,对大学生的各项要求越来越细分,标准越来越高。当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与招聘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的适配程度较低时,不仅抬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门槛,从企业角度来说也增加了企业的招聘难度和用人成本;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更是造成了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提前规划,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时的文化储备、求职技巧、人文素养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人职匹配度,促进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整个社会形成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人力资源型新型社会模式的构建。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目前,中国多数高校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1 课程设立不规范

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前的集中培训,缺乏统筹规划,重视现在,看轻未来,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轻视了整个大学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只起到了一时的作用,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将要毕业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失,这种临时的教育只能让学生在表面上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无法深刻认识到其丰富的内涵,也无法在大学初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更没有有效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甚至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是只对应届生设立就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单调,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组织和实施,大多关注就业形势剖析,大学生仅仅片面地了解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对就业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大学生后劲不足而影响就业。全方位多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中,且作为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程实施。

2.2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没有建立科学而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我国多数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以大班集中授课的形式实施,主要釆用教师“满堂灌”式的单向教学方式,缺少交流和一对一辅导。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效果无法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需要由统一的教学标准考量教学效果,同时又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解决个人的实际难题。我国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应以充分满足学生需要为前提,应该先调查学生的需求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我国高校对于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个体配备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学体系,这将成为下一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领域。

由于教师队伍的人员缺乏与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的猛增,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另外,由于在进入大学前的高中、初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没能形成一个合理健全的体系,就业指导过于阶段化、程序化,不能适应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特需求。每位大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生长环境、个人经历、认知特性、个人情感和处事风格。采取统一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措施,不能也不可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健康发展需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很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内容基本上是当代大学生共同面对的话题和就业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给出的答案也是标准化的,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

2.3 社会实践活动不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据了解,目前仍然有少数高校没有提供必要的教师、场地、课时和服务网络支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与过渡,既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走向社会时学生还会遇到更多专业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涉及的理论与知识。而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场应变能力等可以说是大学生走上职场后能够打胜仗的重要因素。但是往往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一些需要能力锻炼的内容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缺乏教师的指导纠错,也没有可以实践锻炼的场所和情境。

2.4 教师队伍人才匮乏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薄弱的原因还在于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比较匮乏。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比例为1∶500,但目前相当数量的高校严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职教师。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多数有在学生管理领域工作的经验,虽然熟悉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理论相当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服务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员在数量和专业化程度上都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配备一支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率,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反之,各高校不能正确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会受到限制,同时也会影响高校的综合教学质量。就以本校为例,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全部为兼职身份,绝大多数职业发展课程均由辅导员、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以及就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承担。虽然在上课之前都接受过比较专业的培训,但由于学生工作者事务性工作较多,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和把握以及对课程的深入研究还是做得不够。

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探索

3.1 统一思想,强化师生全员参与的意识

只有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全员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启动教育的大船向着社会航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所有的教育一样,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启明灯,我们一是要加强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瞄准发展方向,当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学生就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主动掌握有效的学习途径,就能将曾经的“要我学”变成未来的“我要学”。二是要不断加强大学专业课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知识传导、意识观念塑造、素质能力培养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专业课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和专业优势,使得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信任力。鼓励所有的专业课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辅导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并在日常学生工作中逐步向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咨询、职业生涯课程、生涯体验的接受度、重视度及执行度,帮助学生确定目标,修正行动方案,完善方法途径。在学生出现倦怠时也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回归正轨。三是要提高领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只有学校、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人才培养、大学生成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在顶层设计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让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3.2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它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应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使其不仅仅是某一学期的某一门课程,也不是学生临近毕业或就业时开展的临时性工作,而应该是贯穿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的递进式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以更加完善的理论储备面对将来的就业。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全程观,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涯指导工作体系,使生涯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从一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具体而言,高校应釆取如下措施:

一般来讲:一年级为试探期。经过紧张的高考,跨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往往会感到迷茫徘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生涯指导就应该从这一阶段开始,帮助学生快速从高中的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变,在现实可能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构想,帮助他们走岀迷茫的误区,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方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指导应摆脱原来纯技术指导的狭隘,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生涯规划行为,使生涯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首先,应从大一起开设职业规划教学课程,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作为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并教育、引导、督促他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其次,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放弃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心理,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就业的优劣势,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出路;最后,还应使他们认识到当今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如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等,以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一阶段主要是教育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当今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招聘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计算机等能力证书、优异的专业成绩、中共党员、学生干部、社会实践等都成为毕业生参与竞争的加分项目。因此,在学生明确自我认知和确定未来目标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生涯指导应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为将来的走向社会进行知识和能量的储备。既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各种能力,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并围绕特长和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实践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应通过各式各样、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内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良好的精神素养和品格。

三年级为冲刺期。大学三年级时高校应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和行业方向指导的内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了解实际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规则和应避免的失误,更好地了解真实的职场现实,挖掘职业潜能。适时开展“大学生求职技巧”指导,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指导与实操,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知识”指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保障方面的法律常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要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活动机会,帮他们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雇主情况,参加社会实践及现场招聘活动,亲身体验竞争的激烈与职场人的艰难。

四年级为分化期。这个阶段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毕业实习机会,协助学生发现并弥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弱点,同时加强大学生收集和整理就业信息方法的指导,通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海量的招聘信息、企业需求信息和其他相关资讯,包括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服务。

3.3 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提供全方位生涯指导服务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实践建设。

针对大学生缺乏职业感觉和职业经历的现状,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职业实践,同时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要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生涯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可以了解到招聘企业的招聘条件,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增强行业敏感度,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勇于走出校门,主动参与社会企业的兼职工作和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中磨炼能力锻造实力。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在政策上给予引导,为大学生步入职场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它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情况和自身具备的条件而存在差异。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具体到大学生每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候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社会只有笼统的、模糊的概况的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会有偏颇,只有通过加强咨询辅导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职业生涯指导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时性就业信息、招聘信息与就业形势分析等以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定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交流沙龙与讲座等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常识储备,使学生在校也能了解相关职场状况,为自身就业做好打算;另一方面,职业生涯指导中心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专业诊断,从而提供个性化职业辅导,在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化建议,指引学生按照个人意愿更加明确职业目标,在今后职场实践过程中勤加调整并为之奋斗。职业生涯咨询可以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以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这样能够加大咨询的效率和覆盖面,使更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

3.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建设,提高生涯指导质量

(1)指导机构的专业化。

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立集课程、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鼓励、倡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学校重视支持,就业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2)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要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队伍。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岀科学判断的能力。培养岀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①提升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

在当前状况下,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部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责。他们是与大学生交流沟通最多的,接触最密切的,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7],他们了解自己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本身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规划水平,才能较好的管理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8]。一方面,辅导员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摆脱传统的就业观,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背景,还要具备系统化的生涯规划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洞察力与职业敏感力,准确把握职业风向与动态,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助推大学生合理选择未来职业。另一方面,辅导员要能够为大学生排忧解难,针对学生的就业咨询,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另外,辅导员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讲解课本知识和听报告,要通过往届毕业生就业实例,加强学生的主观意识。

②构建专兼结合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关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性因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性的指导教师担当重任。因此,一方面,高校应建立专业的专职指导教师队伍。严格审核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资格,严格选拔和招聘专业的专职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教师,逐渐改变由辅导员或者一般教师兼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教育局面。建立相关配套机制,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丰富职业指导教师知识储备,促进职业指导教师的自我提高。另一方面,高校要面向社会,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与外界的合作,通过校外招聘的形式招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兼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加强人才引进。使外聘职业指导教师与校内职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队伍,充实力量,提高师资教育水平。还可以邀请企业家、社会专业活动人士、人资部门资深专家等社会专家来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讲座、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咨询,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以求共同发展。

(3)职业测评的专业化。

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职业测评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这就要求我们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和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二是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测评手段,使测评对象形成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4 结语

高校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建设人才的重大责任,在“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稳步、有效开展,通过全员重视教育,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实施全方位的指导,助力新时代的大学生,砥砺前行,更高质量就业,实现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职业生涯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我爱的职业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五花八门的职业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